洪詠善(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隨著書中的時間細流,走進過去的生活與文化空間,喚起每個人心中難忘的小學時光,串起世代間共同的童年記憶與情感。親子共讀的好書,衷心推薦。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即使被生活所傷,也不要忘記 你值得被愛,你還有能力愛! 席捲全球現象級療癒系繪本,繁體中文版暖心上市!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球銷售破450萬冊 亞馬遜書店超過八萬筆五星好評‧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版本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第一名最長在榜紀錄 英國水石書店與美國邦諾書店年度最佳書籍 「教會我珍惜擁有的一切。...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踏上未知的旅程,尋找屬於自己的城市 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 角野榮子代表作 宮崎駿經典動畫《魔女宅急便》原著 收錄知名插畫家林明子原版插圖 「妳想不想飛飛看?」魔女琪琪第一次坐上掃帚,就愛上了飛行,她決定和媽媽一樣成為魔女,因此必須在十三歲那年的滿月之夜離家,展開獨立生活的修行。帶著和自己一起長大的...
暢銷的《台灣地圖》第二彈 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得主 陳又凌 最新作品 看台灣地圖,走覽台灣最美的十座國家公園 從地形與位置,到人文與特殊景觀;按圖索驥,走訪台灣的大山大海,美麗的地方一次就認識。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開啟極地大探險時代的一次航行 傳奇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征服南極旅程的起點 人類第一次見識到海冰的威力 以及寒冷與黑暗能夠如何蹂躪人的靈魂 ★Amazon編輯精選最佳傳記與回憶錄 ★《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爾街日報》好評推薦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來!來!來!來學校!
去!去!去!去上學!
在阿公的年代,是怎麼上學的呢?
爸爸媽媽以前上學時,又在學校裡做什麼呢?
以最生動的對話、最精采的圖畫開啟三代間的交流
最適合三代共讀的繪本
原來時光的流變,悄悄藏在童年裡
《上學去》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認識自1950年代至今,臺灣不同世代兒童的校園生活,以及社會變遷帶來的環境改變,並讓孩子了解上學真正的意義。
臺灣在十九世紀末邁入近代西化的初等教育之路,由日治時期至今,社會政經嬗變,兒童在不同的年代裡,接受當時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小學教育,不同的世代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本書以一個家族三代都上同一所小學的上學歷程,呈現臺灣小學教育的變化,同時也反映出社會的狀況和民眾的生活,在時光的流變中,尋找恆定不變的教育核心理念,那就是藉教育打開孩子的視野,讓每個人有能力追尋更好的自己。
※ 系列簡介
初期出版的三本書,以「兒童的文化生活史」為主軸,推出《上學去》、《放學後》、《放假了》共一套3冊,時間軸從1950年到現在,呈現這些年來生長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景。同時,也展現歷史與文化軌跡的改變、日常生活樣貌的更替、過去與現今學校生活的不同、每個時代孩子所熱衷的童玩遊戲、日常生活的飲食等,運用強而有力的圖像和故事,向當代的孩童介紹,不同時代的臺灣孩子不同的生活樣貌。
※ 專家推薦
臺史博館長 王長華
臺灣原創圖畫書推廣人 王怡鳳
電影《幸福路上》導演 宋欣穎
新北市社會科輔導團光華國小校長 林惠珍
國教院中心主任 洪詠善
臺北市社會科輔導團萬興國小校長 郭惠琳
繪本國寶 曹俊彥
臺東大學兒文所教授 游珮芸
臺師大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葉嘉青
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蔣竹山
(順序依姓氏筆畫排列)
※ 文字創作感想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小學」應該是人生中,讀得最久的一間學校。我很幸運,一直非常喜歡上學,尤其是小學時,真希望一年 365 天,天天都能上學去。學校裡有愛我的老師,最要好的朋友,還有圖書館裡有趣的書,「上學去」對我充滿了吸引力。
隨著年歲增長,我漸漸發現,上學這件事,並不是人人都喜歡,理由當然有千百種,而我真是幸運。直到我成為母親,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是啊!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孩子可以學習的管道何其多,為什麼孩子需要到學校去呢?
這個問題,成為一顆埋在我心底的種子,每當我四處去講故事,面對不同的小朋友時,問題就會從心底浮現,讓我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希望找到答案。
因為時代的變遷,不同世代的校園生活也不相同,因為環境殊異,每個孩子的求學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我閱讀史料、進行訪談中,卻發現在時光的流變裡,仍有恆常不變的事物,牽引著孩子走向學校,這就是學校為什麼存在的原因。
※ 繪者創作感想
記得一開始,我們拜訪了有著一百二十二年歷史的老松國小,那天進到了校園裡,藉著保存良好的建物,很快的,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時光在其間流轉的氛圍,林校長熱情的陪著我們一行人,細心的解說著過往的種種,尤其是看到了操場旁的大象溜滑梯,霸氣的八個滑道,不難想像當時全世界最多小學生的光景。
創作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密集的開會討論,到資料的收集,然後進入草圖的繪製和最後衝刺的完稿。每個階段都讓人不自主的掉進回憶的漩渦,而且不只是自己的回憶,還包含了阿嬤那個時代的回憶,還有現在小姪子生活的紀錄。然而有趣的是,我發現雖然硬體上的改變很明顯,但又感覺到小學教育的某些功能,依舊延續著。
我喜歡這樣的創作,可以讓讀者去感受並觀察到,身處時間洪流的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時代巨輪的轉動,但藉由本書的梳理,或許能夠試著去思考,有什麼事物,是值得保留下來並永續傳承的。
當然,也可以拿著這本書,和家中的父母和阿公阿嬤聊聊他們那年代上學的模樣。一定很有趣!
作者/繪者簡介
作者:莊世瑩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參與多項民間宗教信仰調查計畫,以及文建會地方博物館規劃案。
長期於小大繪本館擔任志工及講師。曾擔任聯合報年度童書、信誼幼兒文學獎、OPENBOOK閱讀誌年度童書等各獎項評審。
從小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和寫故事,現致力於推廣兒童圖畫書與親子共讀,上山下海四處和小朋友說故事,也和大朋友分享賞析繪本的樂趣,並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評論書寫及翻譯、書系策畫,出版繪本《貪睡的穿山甲》、《穿山甲的故事地圖》、《回家‧回部落》、《晃晃老師的禮物》、《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小石獅的大發現》,曾兩度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繪者:許育榮
出生於臺北三重。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
目前從事插畫設計與繪本的創作。
因為被歷史悠古的老建築物深深吸引,再加上大學學習經驗,喜歡創作刻畫歲月痕跡的建物作品。2018年出版《看見龍山寺》,榮獲誠品選書。
喜歡在淡水河畔走路閒晃,也熱愛旅行、閱讀及電影。對於老舊的事物有著深深的迷戀,總喜歡從他們的身上,去感受時間的流動。期待能將生活中每個小小的體悟轉化為養分,供給自己持續創作出美好的作品和讀者分享。
已出版:《上學去》、《看見龍山寺》、《幸好我是小灰狼》、《為了特別的你》、《界線》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