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一本依據拉丁文原典翻譯的中文全譯本。
★輔大哲學暨宗教系教授高凌霞修女(教授)校訂、導讀。
★天主教神學家聖奧古斯丁,曠世鉅著。
★神哲學經典原著,全新修訂、編校、潤飾。
給我一個支點,就可舉起神學! --- 基督信仰並非始於耶穌降世,但是,基督徒卻是以耶穌基督為認信的開始。 基督教神學是以基督論為「阿基米德點」,亦即經由對基督論的探討與確立, 繼之得以通向其他各論的發展。
依納爵式省察是每個人都適用的祈禱方法,每天中午和睡前撥出15分鐘,透過5個簡單的步驟:「祈求光照」、「表達感謝」、「回顧當日」、「面對問題」、「展望明日」,與天主建立真實而親密的關係,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與耶穌基督同行。 省察祈禱幫助我們在今天發生的每件事中與主相遇,將每個時刻視為天主臨在的美妙時刻...
最實用的教理指南!跳脫呆板枯燥的說教模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貼近生活的方式,還有簡單生動的比喻及實例,帶你清楚認識天主教的信仰是什麼,以及為何天主教徒如此相信。
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以為可以藉此操縱世界;教育,是創造未來的生命! 值此社會劇烈變動,父母老師,甚至是教會牧者與輔導苦思教育翻新的時代,巴默爾深入基督教傳統所歸納、整理出的教育理念與智慧,將要成為照亮未來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
默觀的心,不是告訴我們要看甚麼,而是教導我們怎樣看眼前的事物。 本書蒐集了一系列簡短且發人深省的反思與操練。它邀請我們培養一種恩賜:在一切非凡的平凡物事中,察覺箇中耀眼的美。作者善於將默觀所得、神學思考、牧養關懷巧妙結合,造出一個心靈空間,讓人獲得一種眼光。這種眼光遠遠超越「觀看」的層次,因為它也...
吳經熊博士是馳名國際的法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暨思想家,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政治和法學界極具貢獻與影響力。 在這部暢銷歐美、膾炙人口的心靈自傳中,他以真摯的筆觸,描述求知求真的人生經歷程,和皈依天主教的心路歷他將所學的法律、哲學等專業知識,與自身的文化和信仰結合成圓融的思想體系,達致深刻的生命整合。親...
這是一本令人充滿屬靈體驗的實修經典, 以塔羅的象徵系統揭露基督信仰核心。 透過本書所揭示的隱修課題, 不斷自省、學習謙卑和受聖靈指引, 逐漸達到與神密契合一的終極境界。
新書《耶穌44個神蹟的意義》逐一解開四福音裡耶穌所行的所有神蹟,透過闡述每一個神蹟的背景、含意、靈意、教訓和啟示,使信徒能夠更深認識耶穌基督和祂的權能,並祂極豐富的大愛和憐憫,以及祂答應人祈求的法則,從而使信徒懂得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隨時多方經歷信實全能的主。
67堂極簡祈禱課,融入依納爵靈修的精神,帶你認識豐富多樣的祈禱方式。 從歲首到年終,透過禮儀時節和各種生活情境,學習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祈禱方法,隨時隨地與主保持連線。
★ 親炙阿摩特神父畢生思想精華! 義大利首席驅魔師親授堅守信仰、對抗邪惡權勢的祕訣。 從天主教的教理出發,傳遞正確信仰與價值觀,幫助基督徒省思生命,並將目光轉向慈愛美善的天父;以全備的信心和熱切的祈禱裝備自己,學習防範及辨識魔鬼的詭計,與主耶穌並肩對抗邪惡與仇恨。
公元413年,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當時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當時羅馬城已被哥德蠻族攻破,人們把羅馬帝國的衰退歸咎於基督徒之離棄傳統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覺得有必要著書回應此攻擊,於是提筆寫作此書。
《天主之城》(拉丁文:De Civitate Dei)共分兩部,二十二章。
奥古斯丁在書中說明,羅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羅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結合於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第一部(第一至十章)主要在論述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駁斥對基督教不實的攻擊;第二部份(第十一至二十二章)則說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進展和結局。
奧古斯丁在書中說明,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天主之城。地上之城與天主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因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而結合。
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
本書特色
★全球唯一一本依據拉丁文原典翻譯的中文全譯本。
★輔大哲學暨宗教系教授高凌霞修女(教授)校訂、導讀。
★天主教神學家聖奧古斯丁,曠世鉅著。
★神哲學經典原著,全新修訂、編校、潤飾。
名人推薦
本書第一版由輔仁大學文學院高思謙院長校對、修改、潤色。
天主教于斌樞機主教提字。
作者簡介
奧勒利.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
曾任北非城市希波的主教,故史稱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則通譯其姓為「奧斯定」。
西元354年,奧古斯丁生於北非今阿爾及利亞境內,他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羅馬的稅吏,母親莫尼佳(Monica)則是虔誠的基督徒。少年時的奧古斯丁才華洋溢,放蕩不羈。16歲前赴迦太基就學,同年父親過世,17歲時便與一鄉下女子同居,18歲生有一子。19歲那年,受西塞羅影響,接受摩尼教善惡二元論的信仰,後來又受新柏拉圖主義大哲學家普羅提諾(Plotinus)之影響而放棄摩尼教。
奧古斯丁曾自述生命中有兩人讓他受到感召而悔改,一位是為他流淚禱告達31年之久的母親莫妮卡,另一位即是米蘭主教安波羅修。30歲那年,他跟從安波羅修學習天主教信仰與神學,有心信奉基督教,33歲便在米蘭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42歲,他在北非希坡(Hippo)擔任神職,後繼任主教,在任終身。奧古斯丁任希波主教時期,曾參與四場與異教徒的論戰,分別是對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隨即展開護教;對多納徒派的聖禮觀,發展出因功生效的觀念;對伯拉糾(Pelagius)的罪與救贖觀,發展出自由意志、原罪、救恩、預定、神的主權及不可抗拒的恩典等論說;對異教的指控,寫下《天主之城》的鉅著。
奧古斯丁生平著作多達113冊,主要作品有《懺悔錄》、《上帝之城》、《三位一體論》,對基督教神學有極大的貢獻。他的著作也影響了日後的經院哲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和宗教改革家喀爾文。
因奧古斯丁對天主教教義有重要建樹,故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稱聖奧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76歲辭世。
譯者簡介
吳宗文
台西天主堂神父、主任,雲林縣文生高中校長。1991年辭世。譯有《生活在基督內》、《宗教哲學》、《聖奧斯定傳》等書。
審校者簡介
高凌霞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留學法國,後在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攻讀物理與哲學,現在是輔仁大學哲學系與宗教系兼任教授。著作有《馬里旦論存有直觀與知識統合》、《士林哲學》(與鄔昆如合著)。譯有《法蘭西的文星:蒙田》、《神存在嗎?》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