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發揮作用。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收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研究清代學術、思想、心態方面的12篇專文和一篇附錄。本書標題「權力的毛……
劉仲敬在本書中,嘗試重新建立我們對於近代東亞歷史的認知,打破神話,重新理順東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位置、以及東亞地區的政治實體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真正位置。他以獨創的歷史模型和詮釋體系(秩序輸出論),分析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到現在,遠東秩序輸入和輸出的演化路徑,從而解構了「中國」的建國神話和黨國的歷史話...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人氣作家吳政緯,藉由珍貴的古地圖以及使臣日記,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東亞! 16-18世紀,曾有那麼一群朝鮮使者, 他們穿越中韓邊境,交流白銀與布疋, 更透過當時的中國,掌握天下知識的核心。 他們是朝鮮的眼睛,站在這裡,眺望世界。
繼「晚清北洋卷」和「國共卷」以來,劉仲敬再次將自身犀利的點評,展現在人物的月旦之上。在這本「文人卷」中,劉仲敬主要延續了他在前兩卷中的歷史生態學分析,民國文人在「地方主義/泛中華主義」角力的脈絡下,來探討知識分子和文人的發展狀態。
胡適與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但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繼《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後,江勇振教授推出《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
基本上,華夏文明的演變,乃是一種每下愈況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再歷經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趨勢,即構成社會的中堅團體——國人、宗族等等,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清洗而逐漸消滅;進入近代之後,華夏社會已經變成「原子化的個人」組成的鬆散群體,無力抵抗外來秩序的控制與統合。 劉仲敬...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漢學家卜正民重磅鉅作★★ 一部創新的、顛覆傳統的歷史論述 爬梳中國與世界之間近八個世紀以來的關係 了解中國對外擴張背後的「大國」邏輯
日本刀揮舞下,藏人的血把白雪染成了黑色。 世界最強的騎兵軍團,卻使天罰降臨草原上。 司馬遼太郎大獎、大同生命地域研究獎作家楊海英另一紀實文學力作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2019年正逢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對五四遺產的重新評價與禮讚 探索長期被主流論述遮蔽的唯情論及情感啟蒙論述,企圖還原一個完整的五四故事。 情感與理性是否不相為謀,甚至水火不容?我們做決定之時,是否應該頭腦冷靜,亦即,不受情感干擾?
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發揮作用。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收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研究清代學術、思想、心態方面的12篇專文和一篇附錄。本書標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說明了清代社會中政治、道德等權力無遠弗屆的影響。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觀念來自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傅柯對權力的了解很有創見,他不像過去的人只注意權力在大的、公開的場面的展示,同時也注意到權力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的作用。從《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一書中可以看到「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並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
「思想史」與「生活史」的聯繫也是《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一書的主軸之一,譬如〈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這兩篇專文,就是以「人譜」、「省過會」等修身冊籍及團體為例,展示道德意識呈現的方式與轉化,以及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
【目錄】
序論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第二章 清初「禮治社會」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清初的講經會
第四章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
第五章 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
第六章 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顏李學派為主的討論
第七章 從曾靜案看十八世紀前期的社會心態
第八章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第九章 對《文史通義.言公》的一個新認識
第十章 程廷祚與程雲莊──清代中期思想史的一個研究
第十一章 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國史儒林傳》與道光年間顧祠祭的成立
第十二章 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現象──禁書復出及其意義
附錄:從東亞交涉史料看中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