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思慕:余英時教授紀念集
0 篇書評

心有思慕:余英時教授紀念集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11/2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0865820
  • eISBN: 9789570866315
  • 字數: 138,272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售價:NT$ 32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余英時先生是時代的力量,也是重要的思想史與學術史的傳薪者。其一生貢獻學術,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在中國歷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極具影響力。他以身教感化門生,培育了許多傑出的史學學者,受惠其學術思想而影響終生的人更不可勝數。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63

    在一個缺乏理想和理念的年代,《余英時回憶錄》的問世,不啻暮鼓晨鐘,發人省思。

  • 電子書: NT$ 385

    PayPal、Tesla、Space X創辦人馬斯克: 「富蘭克林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他太了不起了。」 他的一生,讓世界活成了現在的樣貌。 《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另一經典巨作 美國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迄今最完整、最權威傳記

  • 出版日期:2018-03-31
    電子書: NT$ 315

    「我看風光人物,絕不僅瞥浮面的幸運,尤其仰慕他們深層的孤懷幽抱。」--張鳳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358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 聶華苓把心,放在了三個地方, 中國大陸的靈魂,台灣的風華,美國的情緣。 歷經歲月崢嶸與離合悲歡, 關於那逝去的,聶華苓有深情的回憶; 對著愛荷華河上的落日,有著說不盡的惆悵…… 她的經歷,是一個世紀的縮影,用自己的生...

  • 電子書: NT$ 377

    余英時先生是一位休休有容、含弘光大的學者,並以身教感化所有門生。其學問、天資、創造力、努力與成就,更是一代典範。

  • 電子書: NT$ 245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爬滿了蝨子。 哪怕她沒有寫過一篇小說,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躋身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中國作家之列。──【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家】陳子善 特別收錄張愛玲第一本散文集《流言》初版手繪插圖

  • 電子書: NT$ 665

    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 電子書: NT$ 336

    這樣的書,一生只能寫一本 「我要你一生平平安安。」 什麼愛情值得用一世等一句祝福? 簡媜紀念創作三十年巨製 最魂牽夢縈的書寫 令人躑躅沉吟,不忍終卷……

  • 電子書: NT$ 279

    每個人心中都有四條步道,回頭一望︰ 心靈沿著時光漫行,情感踩著往事散步。

  • 電子書: NT$ 358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哲學家 林語堂的跨文化之旅 永不停息的思想探索 林語堂的跨文化心路歷程,現代中國文化體驗的一面鏡子

  • 電子書: NT$ 224

    苦難和損失都值得珍惜 珍惜的方法就是—— 記住它!

  • 電子書: NT$ 240

    曾獲2003年英國BBC大閱讀TOP100的俄國文學經典《罪與罰》,新譯本洗湅出新靈魂! 在十九世紀中葉的俄國社會,貧富不均的情況相當嚴重,知識並不等於財富。窮苦的大學生拉斯克尼科夫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謀殺了當鋪的老太婆,之後拉斯克尼科夫卻飽受罪惡感的摧殘,因而懷疑起上帝與人的關係,最後他遇到一名...

  • 電子書: NT$ 260

    《余英時書信選》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 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在文字園圃裡滋蘭樹蕙,深耕勤播,已蔚為大觀

  • 出版日期:2007-02-10
    電子書: NT$ 203

    ★新世紀散文家系列收羅各式不同的散文家,此次收入王德威代表的評論性散文。

  • 電子書: NT$ 99

    近現代中國思想大家,窮畢生所學 精華之作! 梁啟超著述之豐富,已達驚人的地步,不但涉獵廣泛,橫跨文學、史學、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政治學等領域,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人,甚且有人統計,他一生寫下一千四百萬字,每年平均就有三十九萬字之多,詩人黃遵憲讚梁啟超「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

  • 詳細資訊

    余英時先生是時代的力量,也是重要的思想史與學術史的傳薪者。其一生貢獻學術,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在中國歷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極具影響力。他以身教感化門生,培育了許多傑出的史學學者,受惠其學術思想而影響終生的人更不可勝數。

    《心有思慕》蒐羅名儕後生對余英時先生的追思悼念,感懷其在不同時期給予的幫助與鼓勵。待人謙和的余英時先生有著俠義胸襟,對後進晚輩的提攜不遺餘力,處處給人驚喜和感動,同時又體貼得不會讓授予援助者覺得壓力窘迫,每個與他相處的人,都能感受到如暖陽般照拂的坦誠及無私大度。

    余英時先生立身立言,引導世人用另一個角度看歷史、看世界,是當代哲人,亦為後世典型。書中收錄的雪泥鴻爪、冰壺秋月,為余英時先生留下了生動且立體的磊落身影。



    作者簡介

    作者:唐端正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榮譽教授。現為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講席教授。

    作者:金耀基
    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曾任新亞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作者:張先玲
    「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航太工程師。

    作者:陳方正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作者:李歐梵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著作有:《上海摩登》,《黑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等。

    作者:孫康宜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館長、耶魯大學首任Malcolm G. Chace'56 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古典文學、抒情詩、性別研究以及文化理論和美學。主要英文著作包括《詞與文類研究》(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1980),《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Six Dynasties Poetry, 1986),《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The Late Ming Poet Ch’en Tzu-lung: Crises of Love and Loyalism, 1991)。除了與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合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2010)以外,還與魏愛蓮(Ellen Widmer)合作主編《明清女作家》(Writing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997),與蘇源熙(Haun Saussy)合作主編《歷代女作家選集:詩歌與評論》(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1999)。此外,還用中文出版了多部關於美國文化、女性主義、文學及電影的著作。

    作者:田浩(Hoyt Tillman)
    曾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現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作者:江青
    著名作家、舞者、導演、演員,1967年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曾任教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紐約亨特大學、瑞典舞蹈學院以及北京舞蹈學院。

    作者:周質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研究所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Yuan Hung-tao and Kung-an Schoo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胡適與魯迅》、《胡適叢論》、《儒林新誌》;編有《胡適早年文存》及《胡適英文文存》等書。

    作者:鄭培凱
    曾任教於耶魯大學、臺灣大學等。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現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香港集古學社社長。

    作者:蘇曉康
    作家、記者。曾任民主中國陣線理事。現為《民主中國》雜誌社社長。

    作者:張鳳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創會會長。曾任職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文編目組。

    作者:葛兆光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京大學、臺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聯經:2011)、《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等。

    作者:丘慧芬
    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教授。

    作者:林載爵
    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曾任《歷史月刊》總編輯、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書店董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在擔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期間因在台推廣法國文學並促進台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受法國政府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獲得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2010),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2012)。
    研究專長以日據時期臺灣文學與中、西近代思想史為主。在出版領域,致力於人文與社會科學圖書,將出版作為開展視野與國際文化合作的窗口,推動彼此文化及思想的交流。近年來致力於東亞出版圈的聯繫與交流,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沖繩等六地出版人共組「東亞出版人會議」(East Asia Publishers Conference),展開交流與合作計畫。

    作者:梁其姿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為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現為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歷史講座教授。

    作者:邵東方
    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現為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

    作者:陳國棟
    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

    作者:陳弱水
    1956年生於臺灣屏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並長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行政服務方面,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副所長、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專長為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史、比較思想史。著有《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等學術專書五種及論文數十篇。

    作者:容世誠
    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者: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1958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著有《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譯本《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等書。

    作者:賴大衛
    曾為漢學研究中心獎助學人,現為加拿大卡加利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作者:何俊
    曾任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哈佛燕京學社、臺灣大學東亞儒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現為上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作者:陳致
    1964年出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南京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主要從事詩經、古史與明清學術史方面的研究,曾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署理院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
    著有《詩禮禮樂中的傳統》、《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中國上古史卷》、《從禮儀化到世俗化:詩經的形成》;主編《中國古代詩詞典故辭典》、《周策縱舊詩存》,另有學術論文在陸、港、臺、英、德、美、荷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

    作者:陳懷宇
    曾任教美國羅格斯大學、西來大學,現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哲學、宗教學院(SHPRS)與國際語言文化學院(SILC)合聘助理教授。

    作者:周保松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客座副教授。

    作者:柴宇瀚
    歷史學者。現為香港史學會理事、民國史學會研究員議團團長。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