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經》一書代表著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文中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幽默諷刺,採用大量神話傳說與寓言故事來表達主題,並引證歷史故事與古人的話。其善用譬喻和擬人法,詞彙豐富,變化多端,值得細細玩味。
《南華經》即是《莊子》,分為內篇、外篇、與雜篇三個部分。內篇為莊子的思想核心;而外篇、雜篇則揉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魏晉玄學時期,稱《道德經》、《南華經》、《易經》為「三玄」,是清談的主要典籍。
《南華經》一書代表著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文中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幽默諷刺,採用大量神話傳說與寓言故事來表達主題,並引證歷史故事與古人的話。其善用譬喻和擬人法,詞彙豐富,變化多端,值得細細玩味。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孟子同期。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漆園吏。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亦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據傳曾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其著書《莊子》因此被稱為《南華經》。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並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
目錄
內篇
外篇
雜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