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也是一部理論批評著作,完書於南北朝時期,是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書。
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書中探討了文體的流別,並初步建立用歷史眼光來分析、評論文學的觀念。
法國小說家福樓拜(1821~1880)認為,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作家必須細密觀察,用心描寫,而創作者不該在作品裡表露自己的觀點,這些創作觀和風格影響後來的小說家十分深遠。《波法利夫人》對虛偽的社會面貌看似未加批判,但客觀、冷靜而精確的描寫,表現出來的悲劇氣氛和控訴力量反而更強。
《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也是一部理論批評著作,完書於南北朝時期,是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書。
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劉勰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所以本書的立論極為廣泛。
《文心雕龍》探討了文體的流別,並初步建立用歷史眼光來分析、評論文學的觀念。書中闡發了質先於文、質文並重的文學主張,並說明內容和形式的關係。
劉勰,生於泰始元年(約465年),字彥和。原籍東莞郡莒縣,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為齊悼惠王劉肥的後裔。
篤志好學,終身未婚,三十多歲時,寫成三萬七千字的《文心雕龍》,沈約讚:「大重之,謂爲深得文理。」《文心雕龍》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和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清朝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
目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