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推廣月刊 455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漁業推廣月刊 455期

從吳郭魚到臺灣鯛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4/08/1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74.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60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過去常被嫌棄「土氣」、沒什麼經濟價值的吳郭魚,經過品種與養殖技術不斷地改良之後,不僅沒了土腥味,肉質更是鮮甜,並正名為臺灣鯛,化身變成臺灣鯛旗艦出口水產品。
從引進到現在的數十年間,吳郭魚蛻變為養殖業者口中的臺灣「國寶魚」。一尾魚發展成一個產業,也不斷進行品種的改良,這尾曾被視為廉價或窮人家的蛋白質,經由不斷改良揚名國際,被認為是臺灣鯛農經奇蹟之一。
對於臺灣鯛的養殖戶來說,這尾魚,更是無可取代。

詳細資訊

一尾魚發展成一個產業,臺灣鯛可說是養殖業中的傳奇。
這條魚養活的不只是繁殖場、養殖場、飼料廠、冷凍加工廠的員工,還有運輸業者、進出口貿易商以及各地傳統市場小販,因此這條魚也被漁民稱做臺灣的「國寶魚」。
其實吳郭魚並非臺灣原生種魚類,1946年,當時在南洋當軍伕的吳振輝及郭啟彰二人帶回臺灣,他們在自新加坡返臺時,夾帶了非洲莫三比克種吳郭魚返鄉,這魚種就是俗稱南洋鯽仔或南洋鮐仔,1948年時任高雄縣長毛振寰為了感念吳振輝、郭啟彰先生於縣境之大埤湖飼養該魚,命名為吳郭魚。
後續許多不同品種的吳郭魚陸續被引進,並經雜交而培育出許多品系,由於吳郭魚對病害的抵抗力及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又屬於雜食性,所以很容易飼養,吳郭魚也成臺灣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及食用魚種。
「臺灣鯛」名稱的出現,則是吳郭魚走上國際市場的重要里程碑,當時替外銷的吳郭魚取了一個響亮名號。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