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成長」的標準
不知讀者會否對「靈命成長」應當以什麼標準來衡量有所疑惑?是按照信主的年資?從頭到尾讀完聖經的次數?平時教會聚會的出席率?是否承擔教會中某種責任或職分?我們不斷在追求靈命成長,但到底怎樣才算有所成長?如果我沒有很好地做到前述的這些條件,難道我就沒有成長了嗎?
忠於本位的委身 幾個月前,曾聽一位參與教會媽媽小組的姐妹分享主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呼召彼得、安德烈、雅各及約翰四位年輕漁夫的段落(太4:18-22),姐妹說:「我現在還有孩子要照顧,實在沒辦法像他們一樣拋下一切就去服事,……」這略帶愧疚的分享,令人不禁思考:難道真的要如此「拋家棄子」,丟開自己原本的工...
被神轉化的生命 隨著今年第三季即將結束,很快我們又要迎來新的一年,但回顧過往這段日子的紛擾,其實有好多的時間點和處境都在驗證著你我的生命,不是嗎?無論是國際紛擾的情勢帶來的經濟衝擊,還是新冠病毒瀰漫在你我身邊的實際威脅,都在驗證著你我是如何在基督信仰中面對著是否有麵包可吃、是否會感染確診的不確定性...
結束與開始 隨著本期的出刊,標誌著以「拆毀中間隔斷的牆!」為總主題、為期二年的一段屬靈旅程的結束,但當我們仔細檢視如今的處境,不難發現人們還是不斷地築起各種高牆,造成對立與恐慌。身為跟隨主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有著神兒女的身分,也有著神所託付的使命,要成為世上的光和鹽,去照亮黑暗的角落和成為調和世界...
尋求「和睦」的旅程 自今年2月底開始,戰爭的擴散效應就不斷影響著既有的世界版圖,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從世界整體經濟的角度,都讓雖然遠離戰場的你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同時,隨著戰爭的發生,世界各國都因著不同的原因或立場選邊、站隊,讓一道道有形無形的高牆再次被豎立起來,充滿著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令...
扎根於堅固磐石 延續《豐盛人生》前一期的主題「跨界生命」,我們將眼光從自己的生命轉向神寬廣的國度,在「無界國度」的主題規劃中,透過經文和信息去反思神的國度是如何跨越時空和人為的界線,真實彰顯在這個世界當中。
彼此關顧的手 隨著農曆新年的結束,眾信徒又將預備自己來記念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並透過大齋期和聖週的靈修和反思,審視自己與神、與人之間的關係。若回顧福音書,不難發現主耶穌總是主動地前往社會中較弱勢的個人和群體,造就並重整了這些人的生命,甚至就連祂在復活升天之際,留給世界的也並非單獨一位使徒,而是...
讓我們搭起橋梁 今年影響全世界最大的事件,莫過於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不僅造成百萬難民被迫離開家鄉逃難,所產生的漣漪效應甚至波及整個世界,讓你我都被其影響,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事實上,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平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因意識形態、立場和觀點不同而產生對立;我們或許會努力溝通,也可能會因而...
你我都是祂的見證 昔日書寫文字成本高昂,也未有快速傳播的媒體,人與人之間多靠口耳相傳,才能得知一些事情的發生、一些人物的故事。很難想像在那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面,主耶穌基督的事蹟是如何透過口傳,快速地傳遍加利利一帶!在祂受難、復活、升天之後,使徒和追隨主的門徒們,又是如何透過一步一腳印、一生做見證的...
跨界,已刻不容緩 猶記十二年前,第十一屆青年宣教大會的主題是「無界國度・跨界人生」,強調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頒布大使命和賜下聖靈都在「跨界」,鼓勵與會的年輕學子可以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時至今日,教會界對「跨界」一詞也衍生出對「跨文化宣教」的詮釋,不僅是前往海外的異文化群體,也包含存在於你我周圍的外籍...
在動盪的時代,成為主門徒 日前因事工需要,整理過去二十多年來的世代演變,發現自2001年美國紐約恐襲事件以來,歷經2008年金融風暴、這三年的新冠疫情和現下因極端氣候、地緣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特別是對當下年方二十出頭的新一代而言,他們的成長歷程雖看似資...
盡上自己的一分力 時值農曆新年,先祝福各位讀者新春愉快、虎虎生風!新春總是立定新計畫的好時機,不知道您對今年有些什麼期許,訂了哪些目標?今年《豐盛人生》的主題仍是「拆毀中間隔斷的牆!」—這牆不僅存在於信仰群體之間,也存在國家、社會、文化之間,您的新年新目標當中是否包含「拆牆行動」呢?要「拆牆」可能...
在過去一年中,《豐盛人生》在年度主題「拆毀中間隔斷的牆!」之下,陸續走過了「共同主裡連結」、「共同團契生活」、「共同領受應許」和「共同回應使命」四個季主題,若正在讀這篇前言的讀者,已經和我們在過去一年走過這段旅程,不知您是否已經試著在信仰生命的不同層面上,執行「拆牆」的動作?若您是《豐盛人生》的新讀...
從身邊開始的「宣教」 新冠疫情肆虐將近兩年仍未停歇,各國為了防堵疫情擴散,紛紛祭出封城、邊境封鎖管理等政策,期望以隔絕人際交流的方式阻斷病毒傳播。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傳統概念裡的「宣教」工作就更顯困難險阻,畢竟以往提到「宣教」,大家的印象就是宣教士離鄉背井,前往陌生甚至落後的國度,對著全然不同...
不同的門訓現場 在領受福音救恩後,追求生命成長並成為主耶穌的「門徒」應是每一位認真對待信仰的基督徒努力的目標,但「門徒訓練」並不侷限於教會安排的課程,更應擴展至生命的各個層面,並在不同的處境中操練自己,以期成為一位成熟的主門徒。
神的「介入」 相信當代的人們都相當熟悉「生涯規劃」的概念,讓人生路程走在一個自己想要的方向上面,期盼在若干年的努力後,能夠達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目標。在聖經中,有許多人物的生命軌跡其實也早已決定,但卻在過程中經歷了神的「介入」,以至於要面臨重要的生命選擇:回應神或拒絕神?
我們是受主差遣的群體 若從教會歷史的角度來看,基督徒憑信心領受主恩典並成為教會的成員,領受主耶穌的大使命並在世上實踐信仰生命,目的當然是為了使萬民成為「主的門徒」;因此,主耶穌「差遣」我們進入世界,要成為「光明之子」,發光作鹽,以重生的生命並倚靠祂去影響這個世界。由此可見,基督信仰是一個「入世...
神的國度,很大!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原本停滯的許多跨國會議和活動也逐漸恢復,例如去年十月底由普世洛桑運動召開的亞洲宣教大會、今年二月世界福音聯盟召開的普世宣教研討會,以及預計2026年於馬來西亞召開的世界華人福音大會。在每一個國際性的大會中,來自不同教會、機構、宣教差會的主內同工們齊聚一堂,不僅彼...
起而行,邁向「地極」 如今是個交通便利的世代,但若在新約時期要將福音傳到「地極」,意味著要用雙腳和簡易的交通工具一步一腳印地行走到遠方,向那地區中尚未聽聞福音的人傳講有關基督的信息。在當時,所謂「地極」的概念,可以說一直停留在地理上的限制。
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不知不覺,2021年已過去了一半,整個世界卻都還籠罩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當中。雖然很多國家的人民已經注射了新冠疫苗,但疫情的起伏仍讓全世界能夠完全解封的日子遲遲未至;世界各地的政經變動(例如:緬甸、以色列)也牽動著國際局勢,加上強國與強國之間的角力,其實影響著你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扎根於堅固磐石 大部分的植物都喜歡生長於相對穩定的地理環境,例如肥沃、平坦的泥土地裡,但川苔草科植物是一個例外。川苔草科植物大多數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喜愛生長於有陽光照射、水質乾淨、水流急速沖刷的河川中,這類植物的根扁平狹長,交織成網狀吸附在溪中的大石上。
拆毀中間隔斷的牆 過去的一年,或許是很多人想要從記憶中抹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僅令許多生命逝去,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政經局勢;即便在普世的基督徒群體中,也有影響深遠的大師級人物息了勞苦,回到天父的懷抱中。另外,一些知名人士或因病痛、或因意外而成了殞落的明星,更讓人覺得2020年的沉重和生命...
關係,很重要 基督信仰的寶貴之處,在於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並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贖大工,透過祂的復活,也帶來了永恆的盼望,而祂如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讓人能夠重新與神「和好」—重新恢復神人之間直接性的「關係」。
神的話,很重要 相信所有基督徒都承認神話語的重要性,因聖經是神的特殊啟示,讓我們得以透過聖經來認識這位創造世界、締造歷史並主宰全地的神;透過聖經,我們有了認識神的基礎,得以在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後,明白神整全的心意。畢竟,就連主耶穌自己都宣告舊約的預言是指著祂而言,並且都要應驗。
亦步亦趨來跟隨 成語「亦步亦趨」的解釋並不僅表露出跟隨師長的步步謹慎,更關鍵的是在形容凡事都在「追隨」或「仿傚」別人,而在強調多元創意和打破框架的這個時代,「追隨」和「仿傚」這二個詞語好似過時、落伍了!事實上,在基督信仰裡,信徒跟隨主的態度正是要「亦步亦趨」,因祂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也是我們定意跟隨...
合一的行動 新冠疫情在社區的爆發,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打亂了原本習慣的步調,而教會也在警戒層級的提升下,停止了原本的聚會形式,被迫面對其他可能的選項。過程中,較有規模的教會很快地能整合資源,從實體聚會轉成網路聚會,透過直播或視訊通話,持續維持信仰群體的互動;但也同時有不少小型或偏鄉的教會措手不及,...
以誠相待的真實關係 「快速建立人脈」、「言語談判技巧」、各式「腹黑術」已然成為當代的顯學,畢竟在華人的社會裡「有關係就沒關係」,人際互動淪為某種交鋒,在外顯的表情神色之下,人心多有算計,其中究竟有幾分真情實意,恐怕連自己都說不清。這樣的互動之下,交流的只有自身的利益,鮮少有真誠及情感,也難怪世態愈...
雖負重,仍能前行 隨著世界局勢變換的因素,當代所有人的生活都越來越不容易,無論是資源的短缺、通貨膨脹的飆升,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都好似一個又一個的重擔,堆在當代人們的肩膀上。對基督徒而言,主耶穌所教導的「給予」之功課,在許多現實的考量下,也變得比往日更難以實踐,甚至成為一種負擔。但是,對基督徒來說...
永不動搖的平安 在一次美展繪畫比賽中,獲得首獎的作品是一幅名為「真平安」的油畫作品,作品構圖是壯麗奔騰的瀑布景觀,磅礡的水勢從上而下,激起大片雲霧水花。在瀑布旁的大樹枝幹上,有個鳥巢安穩地立在枝葉間,巢裡有隻老鷹,正展開翅膀將一窩的小鷹嚴實地護在羽翼下。雖然外面因著瀑布的洶湧水勢而顯得動盪,但在有...
結出果子的生命 主耶穌在大使命中,命令追隨祂的人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但平心而論,相較於牧養、帶領一位信徒成為主的門徒而言,「領人信主」的工作又好像沒有那麼困難了,不知您同意嗎?
無比的愛 過去二個月,我們透過復活節期來重新思考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也再次被提醒主耶穌因著愛而上了十字架。當時序進入5月,不可免俗地會讓人再次被提醒世上的母親對你我的愛和付出,讓我們把目光從向上看轉移到身邊最親密的人身上。
靠主,才能去愛 約翰在書信中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2:15)他提醒當時收信的群體,遠離肉體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以免被世俗耽誤信徒的聖潔,影響信徒與神之間的親密關係。沒錯!基督徒是聖潔的天國子民,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歸主,相信每一位跟隨主的人也都在經...
看見自己的責任 曾在印度服事弱勢群體、提供醫療資源多年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有句名言:「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因著她對天父的愛,她於1929年前往印度,開始了她人生長達數十年在印度的服事。
真知道祂 從「相遇」、「相識」到「相知」,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發展歷程,同時也是我們與主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發展歷程。回想起與主相遇的那一刻,大多數人可能對聖經中關於基督的啟示仍一知半解,但卻被祂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所觸動,也深知自己是位罪人,因而願意悔改、相信。
在愛裡真實相識 因著手機通訊及網路的便利,現在要「認識」人似乎比以前容易得多,甚至不用出門也能結交遠在千里、未曾蒙面的「朋友」;但縱使朋友清單裡的朋友再多,在你遭遇苦難,心裡煩悶的時候,真正可以讓你敞開心、彼此分享、交流真實想法的又有幾個?
凡事效法基督 在世上作光作鹽」是基督徒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許多人立志達成的標竿。只是類似口號的一句話,在生活中要如何行出來呢?有人覺得要不斷傳講聖經上的道理,將經文硬塞入人的耳中;也有人覺得要有大神蹟,將神的大能直接擺在世人面前,吸引眾人的目光。這些固然是傳揚福音的方式,卻僅停留在表層,無法...
活出使命的生命 「大使命」的經文,大概是除主禱文外最被信徒們所熟知的經文,不僅在主日的講台上不斷地被傳講,也成為許多營會、退修會和特會的主題,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回應大使命的呼召,跨越各種界線和困難,「去」使萬民成為主的門徒,而不僅是單純地邀請親朋好友到教會「來」呢?
珍惜每一個群體 本月的第一個主日就迎接復活節的到來,普世的教會都將透過各種聚會或活動來記念空墳墓的發現和主耶穌榮耀復活所成就的救恩。雖然因著疫情的影響,還是有很多的教會可能無法正常聚集,但整體來說,眾教會肢體在此時此刻可說是連結在一起,慶祝一個共同的節期。
縱向與橫向的關係 今年上半年,因著防疫的需要,強調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讓本來習慣於近距離互動的人們,要學著習慣新的日常。防疫期間的隔離,同樣也讓人們開始學著使用網路平台,透過視訊、直播的方式,在雲端上維持互動。誰能想到科技發達的現代,你我會有一天連握手問安、熱情地勾肩搭背,都成為一種奢...
「挑戰」一詞的原意為:「召引敵兵出兵作戰」,出自《史記》中楚漢相爭的記載;時至今日,「挑戰」的定義更像是一種「眼前的困難」或是「要跨越的障礙」,是你我每時每刻都需要面對、戰勝的。若以基督信仰的眼光來解讀「挑戰」一詞,或許我們可以將其視為「面對自己」和「面對惡者」二個層面,倚靠神的幫助在生命中與其作戰...
對著主的標竿直跑 每當國際級的運動賽事登場,各國選手無不努力訓練,朝著所立定的目標前進,盼望能在賽場上獲得佳績。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應當如這些選手般,在神為我們設定的道路上,向著神所立的標竿直跑,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的獎賞(腓3:14)。 但有時因著受到世界的誘惑、自我的私欲等影響,我們會隨著己...
本月的主題是「全地的主」,這位主就是我們的天父,祂創造並掌管宇宙萬物,「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就都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來1:10-12)無論世事如何變化,祂永不改變!祂愛我們的心意也永不改變!我們當把眼光定睛在祂身上,相信在急難中有祂的保守、扶持,就有如錨定在磐石上...
緊守盼望 時序邁入今年的第二季,本刊第二季的靈修主題為「在行動中跟隨」,對神的信心必須透過行動實踐,要成為基督的門徒也需要在行動中跟隨。雅各書2章6節說:「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我們要能在生活中遵守聖經的原則,以行為展現出基督門徒的樣式,活出不一樣的價值觀,才能真正在這世代為主發光。 四月春暖...
本期《豐盛人生》的主題,其實出自2019年在韓國濟州島舉行的「洛桑東亞區青年領袖大會」(Lausanne East Asia Young Leaders Gathering)之主題。猶記大會的一位主要講員,也是現任內地會全球總幹事馮浩鎏醫師,在傳遞信息的時候,大聲疾呼:「逼迫並不會拆毀教會,但稀釋過...
結束,但也是開始 時間飛逝,本期《豐盛人生》將為這段以文字服事眾教會的旅程畫下句點,也將在最後的年度主題「在動盪的時代,成為有使命感的門徒!」裡,殺青收官。回首來時路,除了感謝諸多作者的投入和編輯團隊的擺上之外,更要感謝眾位海內外的讀者一路以來的支持和使用!期盼《豐盛人生》的內容,對各位讀者的靈命...
衡量「成長」的標準
不知讀者會否對「靈命成長」應當以什麼標準來衡量有所疑惑?是按照信主的年資?從頭到尾讀完聖經的次數?平時教會聚會的出席率?是否承擔教會中某種責任或職分?我們不斷在追求靈命成長,但到底怎樣才算有所成長?如果我沒有很好地做到前述的這些條件,難道我就沒有成長了嗎?
若根據字義來看,「成長」的意思是某個人「願意突破自己去學習新事物,並且勇於嘗試,在面對困難時的心態是否成熟、穩重,並且堅持不放棄。」可以肯定的是,「成長」完全與信主時間的長短無關,但若以此定義來衡量你我的靈命,我們是否真的有所「成長」呢?
當種子落在地裡死了,並不會馬上成為參天大樹,而是有著發芽、成長的過程;本期《豐盛人生》的主題為「成長茁壯」,期盼透過眾位作者的精心撰文,和讀者們共同審視自己的靈命景況,共同追求與主更加親密的關係以及更多對祂話語的認識。
2022年即將結束,這一年也有著許多的紛擾,而在面對如此紛擾、動盪的世代中,要用什麼樣的心態繼續朝著「成為合主心意的門徒」之目標邁進呢?本期的專欄部分,特別邀請中華福音神學院周學信老師撰文,與讀者們共同來反思此議題,但因篇幅較長,遂放在每日靈修信息之後,還請讀者見諒。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