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知識 Knowledge 03月號/2016 第55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BBC知識 Knowledge 03月號/2016 第55期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8.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16
電子書售價:NT$ 18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80
BBC知識 Knowledge(12期) NT$1690
BBC知識 Knowledge(6期) NT$990
BBC知識 Knowledge(3期) NT$52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今年,英國可能有某對父母會迎來他們的「基改寶寶」。這個新生命除了擁有爸爸媽媽的基因,還會有來自捐贈者的微量基因,以避免遺傳到致命的疾病。英國國會去年通過立法,允許採用「粒線體轉移」的人工生殖技術,估計該國可能約有兩千多名女性受益。雖然一開始的受益人數看起來很少,但許多人相信這項新技術有望成為某些……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6-01-31
    電子書: NT$ 180

    科學史上有幾個特別關鍵的年代,比如1915,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扭轉了我們對重力的認知。再比如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讓人重新思索萬物從何而來。或者是西元前300年的歐基里得,他的《幾何原本》影響了後世如何建立知識系統。這些人影響的不僅僅是科學,更改變了往後數代理解世……...

  • 出版日期:2015-08-31
    電子書: NT$ 180

    1945年8月6日,一顆世人從未見過的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公尺處爆炸,不到一秒的時間,距離引爆中心一公里內的人幾乎全部喪生,所產生的輻射更在事發之後許多年間,繼續危害倖存者的生命。曾經參與該計畫的哈洛.雅各布森博士於爆炸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在未來的70年內,廣島都將寸草不生。 ……

  • 出版日期:2015-09-30
    電子書: NT$ 180

    我們都有自由意志。從進了餐廳要點什麼食物、要穿過小巷還是沿著大馬路走到捷運站,到選擇什麼工作、與誰結婚,無論過程中有多少因素影響最終的選擇,我們都不能否認,這全是自己做的決定⋯⋯對吧?不過有越來越多實驗發現,在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之前,腦就已經做了選擇。意思是,現在科學家可以把我們接上電腦,在我……...

  • 出版日期:2015-10-29
    電子書: NT$ 180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經常是凡夫俗子如你我者,不幸遭遇椎心之痛時的痴心妄想,然而某些物理學家卻也執意找出「時間為何總是向前走」的解答。牛津大學的朱利安‧巴柏博士、加拿大新伯倫瑞克大學的提姆‧科士羅斯基博士與圓周理論物理研究院的弗拉維奧‧梅卡提博士似乎朝時間的謎底前進了一大步,一起來看看他們提出……...

  • 出版日期:2015-11-30
    電子書: NT$ 180

    火星是個充滿危險的地方,但也是充滿科學夢想的地方。為了在人類毀了地球之前,把火星打造成另一座家園,科學家必須竭盡全力,克服輻射、重力、氧氣等不適居因素,更別提還得解決水和食物的問題。儘管困難重重,前一陣子好萊塢電影《絕地救援》仍提供了樂觀的前景,該片描述被隊友誤以為已經死亡而拋下的馬克(麥特.戴……...

  • 出版日期:2015-12-30
    電子書: NT$ 180

    《地平線》(Horizon )是BBC極為長壽的科學節目,自1964年開播,便致力於打造一個可以讓各領域專才交流新想法的平台。而這些想法,正是讓未來變得奇妙無比的基礎。在一年之初,《BBC知識》編輯團隊特別從數百個好點子中,精選出最有可能勾勒出明日世界樣貌的佼佼者,例如讓大家能用負擔得起的價格購……...

  • 出版日期:2016-03-31
    電子書: NT$ 180

    福島核災發生至今已經五年,但微量輻射仍不斷洩入太平洋,還有成噸的廢料和殘骸有待清理。它的後遺症如此令人震驚,讓西方幾個主要國家的能源政策往反核傾斜。與此同時,在民意較難影響政府決策的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卻在評估後選擇擴增核能發電量。相較於其他能源,核能真的比較危險嗎?科學界其實有不同的聲音。(……...

  • 出版日期:2016-04-28
    電子書: NT$ 180

    BBC知識 Knowledge 05月號/2016 第57期 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估計,現今的絕種速率是正常標準的數十到數百倍,每年估計有14萬種生物滅絕。這不僅是瀕危物種的危機,也是人類的災難,失去生物多樣性會影響到我們的糧食、飲水和空氣安全。然而,這次的推手卻是我們自己。

  • 出版日期:2016-05-31
    電子書: NT$ 180

    雖然絕大多數的我們碰不到天際,卻不妨礙對星空的好奇。除了想追尋自身的起源,也想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否孤獨。去年夏天,霍金和俄國企業家尤里‧米爾納宣布了號稱科學史上最大規模的高智慧生物探索計畫「突破聆聽」,並於今年啟動。它將監聽上百萬顆最靠近我們的恆星,和100個距離最近的星系,期待能嗅出外星文明的蛛絲...

  • 詳細資訊

    今年,英國可能有某對父母會迎來他們的「基改寶寶」。這個新生命除了擁有爸爸媽媽的基因,還會有來自捐贈者的微量基因,以避免遺傳到致命的疾病。英國國會去年通過立法,允許採用「粒線體轉移」的人工生殖技術,估計該國可能約有兩千多名女性受益。雖然一開始的受益人數看起來很少,但許多人相信這項新技術有望成為某些疾病的常態療法。不過就像過去只要碰到基因議題,總是有許多人擔心它會引發嚴重的倫理問題。翻開第40頁,更深入了解正反兩方的說法,再決定你要站在哪一邊。

    今年春節期間最熱門的科學新聞,當屬 LIGO宣布觀測到13億光年外兩個黑洞合併過程產生的重力波。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度直接偵測到重力波信號,距愛因斯坦提出重力波的概念足足有一世紀之久。本期,我們不僅要來回顧這場相對論的百年試煉(P.32),同時也要在一片驚嘆聲中,聽聽台大天文物理所吳俊輝教授的另一種觀點。(P.30)

    ◎Snapshot
    .沙漠海綿
    .飛碟減速器
    .地底雲霧
    .童話樹雕

    ◎Discoveries
    .NASA的新一代探測機器人將在彗星和小行星上彈跳……
    .尼日化石的特殊結構顯示,牠可能是最早四足直立的動物……
    .南非發現的新人種腦和體型都偏小,神似哈比人!
    看看科學家有什麼新發現與新見解!

    ◎Comment
    .羅伯特.馬修斯專欄
    又有新的疾病檢測方法問世?先檢查一下它有多準確吧!
    .海倫.澤爾斯基專欄
    開門時的嘎吱聲雖然惱人,但背後原理就像樂器……
    .史蒂芬.巴克斯特專欄
    我們正逐步向大自然學習如何打造未來城市……

    ◎相對論的百年試煉:重力波現形
    上個月,位於美國的LIGO宣布直接偵測到重力波,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這項新發現為何震撼物理學界,可望摘下諾貝爾桂冠?廣義相對論再傳捷報後,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挑戰?

    ◎福音還是噩夢:三親嬰兒將問世
    英國去年獨步全球通過立法,允許採用「粒線體轉移」的人工生殖技術,最快今年就能誕生第一名擁有「三親」DNA的嬰兒。為何許多父母想換掉只占人類基因體0.1%的粒線體DNA?這麼做會有倫理的疑慮嗎?

    ◎洪水來襲怎麼辦?
    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各地層出不窮,洪水若進犯濱海城市,我們該築起高牆、讓家園隨著水面浮起,還是乾脆遁入水中?

    ◎世界上最臭的氣味
    我們的鼻子能分辨一兆多種不同的氣味,那麼最刺鼻的臭味是哪些呢?出了名的臭氣有的來自環境景觀、都市髒汙,或是動物、植物身上的異香,甚至還有餐桌上的佳肴!

    ◎搭起野生動物的天堂:哥斯大黎加生物廊道
    這個中美洲小國的國土只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0.3%,卻孕育了全球5%的物種。當地的保育人士建立了一條條生物廊道,創下享譽國際的保育成就。

    ◎野化的兩難:野豬
    英國迪恩森林的野豬行蹤飄忽、個性機警,體格結實又愛掘地的牠們常成為撲殺的對象。究竟牠們是物種野化的典範,還是珍貴棲地與稀有物種的一大威脅?

    ◎維京入侵英格蘭
    入侵西歐的維京海盜來自北地,基督教作家曾視他們為《耶利米書》裡的末日降臨,文化背景懸殊的兩方,可能在兵戎相見之間談判妥協嗎?

    ◎《大憲章》歷史遺產
    800年前一紙失敗的和約,對後世如何產生深遠的影響?英國《大憲章》帶來民主、自由、人權的原則,從約束皇權、維護宗教自由到對抗納粹,《大憲章》的精神無所不在!

    ◎How Do We Know:恐龍的長相
    對恐龍的知識如何在這短短200年內突飛猛進?恐龍不再是渾身披著鱗片、表皮灰綠,宛如巨型蜥蜴的生物。肉食恐龍原來往往覆有絨毛,甚至身披彩衣……

    ◎Photo Story:冬季傳說
    冷冽氣候降臨在蘇格蘭高地,將整片大地封鎖在冰天雪地中,只有生命力最強的動物才得以度過嚴峻氣候。這些如精靈般的生物有哪些生存絕技?

    ◎Q&A
    .行星為何不會被太陽的重力拉走?
    .有沒有在很滑的路面行走,而不會摔倒的方法?
    .超音速飛行還有機會捲土重來嗎?
    .什麼是星座?
    .有辦法解釋「似曾相識」嗎?
    .為什麼把裝置關掉後再開啟,往往就能解決問題?
    .貓為什麼喜歡待在箱子裡?
    .月亮靠近地平線時,為什麼看起來比較大顆?
    .我們睡覺時為何會翻身?
    .我們與狗狗說話時,牠聽到了什麼?
    .在移動的火車上把球直直往上丟,球會離我遠去嗎?
    .我們曾經偵測到超越光速的粒子嗎?
    .看螢幕的時間太長,會不會損害孩童的腦?
    .隨著年齡增長,某些腦區是否會衰退得更快?
    .多少鹽會使成人中毒?
    .是什麼讓人擁有獨一無二的聲音?
    .我們可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某些臉部表情是否更容易生成皺紋?
    .人為什麼要說謊?
    .有沒有可能服用維生素過量?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