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字的敬意】
生命中總有些畫面,深刻地留存在腦海中。看似微小且無關緊要,卻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浮現,提醒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
對我來說,這樣的畫面之一,來自海倫‧凱倫傳記中經典的一幕。聽不到、也看不見的海倫‧凱勒,小時候是頭不受控制的野獸,嚇跑無數家庭教師……
》》Cover Story:Handmade Design 雜貨.手感設計 本期我們探訪了幾位年輕的手作職人,做皮包的何依倫,做木工的Dozen,製陶的羅翌慎,都是不到三十歲的新世代手作設計師。我們帶讀者到這些手作者的工作室,探訪這些美好的手作品是從什麼樣的場所展開,又是在什麼樣的信……
【不期而遇的美好經驗】 我喜歡每期用一個主題提問,不僅僅是以這個主題為核心去「發現」和「介紹」,而是藉由發現和介紹,去思考和生活、設計有關的問題。 為什麼要逛市集?我們已經有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實體店鋪、逛不完的虛擬商城,為什麼還需要市集?這種相對「原始」的集會……
【最好的禮物】 讀者們讀到這期雜誌時,聖誕節已經過了,跨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所有的事情,不論好的壞的,值得記憶的,必須放下的,都在時間之河中流逝。然而全新的,預期之外的,在那些尚未到來的未知的時間中,我們還有能力選擇用什麼填補,要用什麼心情相遇。 過去這段……
【活著的喜悅精神】 《精準的閒晃》(Joie de Vivre)是一位美國女士嫁給法國男子的生活體驗。她在書裡和我們分享,一位充滿智慧的法國人曾說,「愉悅不是你去主動追求的東西。……不需要你召喚。」它來了就來了。在這樣的國家,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值得好好做,不能趕,過程即是享受。……
【自然使生命綻放】 「速度能決定看多少風景。」小山舍創辦人阿丹說,「植物是會讓人慢下來的物件。學會照顧它,無形中也會把速度放慢,開始關注自己的空間,例如光線位置、窗外風景……。現代人腳步太快,容易忽略太多東西,如果把植物當媒介,它能把外在的大環境和心裡面的小空間連結起來,這是植物無形……
人生裡好吃的際遇千百種,有甚麼比邂逅紓心解憂的滋味更難得?東吃西吃,卻從未有過觸動靈魂的悸動?本次五月號特別跪求SD的編輯團隊,貢獻自己的私心療癒食單。個個充滿心意、道道吃了會心,這些就是我們甘願每月辛勤趕稿的動力。快打開心、準備下筷,搞不好你會尋得真愛。
與植物戀愛的生活 造訪植物創作者L&F浩哲的靈感之山 珍奇植物藏家Marc的綠色告白 鹿森林實驗花廊的自然哲學 肯園溫佑君談氣味療癒觀 香草入菜的自然之味食單 逗留在有植物相伴的場所 世界的自然系保養推薦
封面:生活裡的字型課 生活處處可見文字, 卻少有人看見文字的魅力。 字型是設計工作者的最基本, 也是每一個用字人的生活美感入門。 光是在意還不夠, 我們必須去探索字、發現字、感受字, 如何用不同的視角欣賞文字? 原來字型有個性和情緒? 字的設計有著超乎想像的可能, 隨時影響著...
Cover Story 穿著的設計思考#MYOOTD 有關「穿」這件事情可以討論八百年。 因為弔詭的是買衣服是衝動的 (好,這個我要!) 實際把衣服穿出門又是極其理性的思考: 修飾比例 (最近是否胖了?)、顏色搭配(害怕無趣又擔心穿成災難) 、 材質面料(這件衣服太近會被看出破綻)⋯⋯ 既然每...
【對文字的敬意】
生命中總有些畫面,深刻地留存在腦海中。看似微小且無關緊要,卻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浮現,提醒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
對我來說,這樣的畫面之一,來自海倫‧凱倫傳記中經典的一幕。聽不到、也看不見的海倫‧凱勒,小時候是頭不受控制的野獸,嚇跑無數家庭教師。直到遇見安‧蘇利文。最著名的一幕,畫面非常鮮明──經過一連串追逐與抵抗,兩人都狼狽不堪,最後老師緊緊抓住她的手,舀了一瓢水倒在她手上,然後在她手心寫著:water。原本充滿野性的海倫瞬間回復孩子的神情,像是觸電般,驚訝地跟著覆誦:w-a-t-e-r。
根據海倫自己的回憶,「突然,我恍然大悟,有種神奇的東西在我腦海中激盪;我有點明白語言文字的奧秘了。那一刻,我知道,『水』就是正在我手中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這個栩栩如生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予了它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關於文字的力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例子。它賦予野蠻成為文明的可能。
製作這期專題之初,一開始的出發點是閱讀,延續《Shopping Design》自2012年開始,每年企劃閱讀專題的傳統。特別是在紙本一年比一年看壞的這個時代,令我們好奇的是,依然有許多和書店、閱讀有關的新空間或新商業持續冒出。或許「終結」只是一種看法,更適切的是「轉變」。作為觀察者(媒體),探索新世界的面貌,是必須也是必然。
但又不只這些。接下來的發展只能承認是編輯天性使然。每天與文字相處,你會非常清楚,運用得好的文字與運用得差的文字,兩者所造成的影響之別,有多麼巨大。然而弔詭的是,網路讓這個影響無遠弗屆(且幾乎無抹去),網民對文字的講究似乎卻愈來愈低。
不論生活或工作,我們或多或少都領受過溝通不良所帶來的後果。為什麼要對文字有敬意,這是最直接且簡單的理由。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還因它是我們溝通的工具。我們要彼此理解,傳遞感受,建立信任,除了仰仗你如何做,更多時候也仰仗你如何說。
記得網路上流傳的那支影片嗎?一位盲者坐在路邊乞討,路上行人匆匆,真正停下腳步施捨的人卻很少。直到一位女士停下來,改寫他手寫板上的文字,人們的關注和錢幣立時紛至沓來。她做了什麼?原本的文字是“I am blind, please help.”她重塑這些語句──“It's a beautiful day, but I can't see it.”
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也極符合真實。不過,文字的魅力,其實遠超越這些。那些令人傳誦再三的經典文案、歌詞、口號、對白,流淌過我們內心的低語和詩句,才是文字最迷人的地方。
「要對文字有敬意」, 這句話來自李宗盛。在《Shopping Design》某次訪問中,李宗盛大哥說,「要溝通,寫歌不是自己爽。另外,我還想說,對文字要有敬意。你意識到要給人家聽,但有沒有意識到要溝通,讓人家明白?我們在這個時代很容易被別人消遣,我唯一能夠反擊的,就是寫一首歌讓你哭。」
此時此刻,我想到《神隱少女》,白龍要千尋努力守護自己的名字,因為那是「不能被奪走的力量。」還有,日本311震災後,演員渡邊謙與《送行者》編劇小山薰堂兩人共同架設了一個名為「Kizuna311」的網站(日文Kizuna「絆」指的是牽繫),邀請包括松隆子在內許多知名藝人各念一首詩,為災民打氣。渡邊謙本人朗誦的是宮澤賢治的〈不輸給風雨〉。
像這樣的時刻,我會想著,能夠讀懂文字,真是一件值得深深感恩的事。
欣賞文字,學習運用文字的智慧,有一天,它會是你強大的證明。
*出自《我們為何戀愛》,Helen E. Fisher著,楊麗譯,寶瓶文化出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