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探討澳洲媒體如何影響社會對種族問題的認知,特別是對原住民和其他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透過批判性話語分析 (CDA),本書檢視澳洲兩大報紙——《雪梨先驅晨報》和《每日電訊報》,分析其新聞敘事模式,揭露媒體如何透過選擇性報導、語言框架、例外條件等方式,塑造公眾對少數族群的負面印象,並進一步影響政府政策與社會輿論。
作者身為澳洲少數族裔,雖然曾經歷過種族歧視,但仍選擇在澳洲深造,並開始關注民族問題,特別是媒體如何影響社會對種族議題的看法。受到指導教授 Michael Meadows 研究的啟發,作者決定探討媒體對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族裔的報導方式。
澳洲社會與種族問題
• 澳洲是一個殖民定居社會,歷史上對原住民和少數族裔的壓迫仍有殘留影響。
• 亞裔群體大多為移民,關注生計與社會融入,較少涉及原住民議題。
• 原住民群體在醫療、教育、就業和司法系統中處於劣勢。
• 右翼政治人物 寶琳·漢森 (Pauline Hanson) 曾推動反少數族裔政策,強調「白人至上」,並引發種族緊張。
媒體的角色與影響
• 媒體長期傳播種族偏見
o 媒體透過選擇性報導、用詞偏差,強化對少數族裔的負面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抗議被描述為「暴亂」,而白人示威則是「維權行動」。
o 透過「意識形態」建構主流社會的優勢地位,合理化對少數族群的邊緣化。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