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之都
0 篇書評

投訴之都

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46,503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定價:NT$ 200
電子書售價:NT$ 15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DRM-Free下載: DOCX(153 Bytes)

購買領書額度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曾經有一段時間陰差陽錯之下,從事處理巿民申訴的工作。時間話長不長,但話短亦不短。我曾處理的個案未至過千,但亦不遠矣。我現在寫下這本電子書,除了因為某些個案實在太有趣或發人深省,如我沒有把它們記下來,實在是一種遺憾之外,我也希望大家了解,世界上真的有一樣米養百樣人的。而香港被諭為投訴之都,是否言過其實,亦可由大家透過這本書自己判斷。

詳細資訊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曾經有一段時間陰差陽錯之下,從事處理巿民申訴的工作。時間話長不長,但話短亦不短。我曾處理的個案未至過千,但亦不遠矣。也許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我的性格及特質是適合處理申訴的,因為我有尋根究底的精神,個性正直、有耐心、對人態度熱誠,喜歡聆聽別人的說話。多年來亦有不少巿民給我高度評價。其實我認為,只要有良好機制及平等的待遇,大部分人也可擔當處理申訴之職。當然有些人會比較適合。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由於機構制度朝令夕改,或高層及前線不是站在同一陣線,才導致員工百上加斤、無奈和感慨。只要機構堅守底線,無私無畏,處理申訴便不是太複雜的事情。只可惜很多機構,不論中外,都未能做到這一點。往往是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講就天下無敵,下一句不用我說吧。這才令到前線或主事員工無所適從、加深壓力,以及失望和心灰。
要成為投訴之都,需要有三種因素,缺一不可:投訴渠道、職業投訴人、以及鼓勵投訴的社會生態。
沒有投訴或申訴渠道,例如在一些極權國家,當然不會成為投訴之都,所有上訪均被揭止下去。所以,投訴渠道是至關重要的。在香港,申訴渠道不至缺乏,但有沒有作用則另作別論。
至於職業投訴人及鼓勵投訴的生態則可說是兩樣相輔相承的東西。大家以為投訴之都的形成,一定是由於有很多投訴人以至職業投訴人。其實這是一個雞和雞蛋的問題。當然有些人天生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一隻手掌拍不嚮,職業投訴人也要有相應機制予他們發揮才能持久下去創出一片天。在我的工作經驗之中,令我了解到大部分職業投訴人的養成,其實鼓勵投訴的生態才是最大成因。如果沒有龐大公帑資源的培育,哪有他們用武之地?
當然我們需要保障社會有讓巿民申訴不公的渠道,但是否對此加以鼓勵,本人實在不敢苟同。上大人常常說申訴制道是保障大眾利益,而處理投訴人亦是一門藝術,不要讓他們感到投訴無門。但是否所有投訴都需要處理?而每次處理一項無理的投訴又何嘗不是在浪費公帑、捐害其他真正受屈人的利益?我不妨直說,一般公共機構負責處理申訴人員的工資是屬高級行政人員的層次。可想而知,我和我的同事每天被迫花在那些無理投訴上的時間,加起來所浪費的公帑是那麼多!
所以我認為,投訴之都的形成,罪魁禍首其實是直接或間接鼓勵投訴的生態、或不負責任和缺乏承擔的高層,以至職業投訴人變本加厲,濫用投訴機制。其餘投訴渠道之設立,以及職業投訴人的存在,不過是其附生而已。
當然,在處理過近千申訴個案之中,不敢說有很多是關乎重大利益,或為香港巿民成功爭取什麼什麼了不起的建樹。但亦有些時候從中對公共政策加深了解,以及為各方達致滿意作出一點綿力而獲得滿足感的。而很多時候,這些滿足感的出現,竟然不是從一些大事大非的個案衍生,而是有一些初時以為微不足道,到後來卻漸漸發覺原來幸好那些事情發生或發現於微時,否則更嚴重的事情將會由此衍生出來。能夠與大家一起及時制止大事件發生,令個案影響減至最小,卻又是一件難得的美事。總括而言,若你能跳出框框,回首細看每一個個案,它們總會能令你百般滋味湧上心頭的。
最後,要表明一點,就是即使我們在處理申訴時需要客觀持平,但人非草木,有時亦難免會受個人主觀或情緒影響。因此,本書所提及的個案,大家或許會和我有不同理解。若然對本人的想法不致認同,敬請閣下體諒。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0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