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他的身體散發的生命力,如此理直氣壯。
她不要他開口要求,她要的是被他宰制,成為他的領土。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09年曼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
──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10篇短篇小說,10個獻給性與愛戀的祭品
●全新譯本●
伊格言|黃崇凱|陳蕙慧|顏擇雅──摯愛推薦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這部處女作為孟若贏得了第一座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此時,她已是三個女兒的母親。據稱,孟若前後花了15或20年才寫完這部《幸福陰影之舞》。出版時,加拿大的女權運動正值高峰,這部作品中呈現出的性別意識,也與時代相呼應。孟若總擅長從平凡的日常生活裡,找到一絲無法讓人忽視的閃光。這是她如何成為短篇小說大師的...
書中一句:「虛構的,但不是捏造的。」或許正說明了作者書寫的一大特質,雖然短篇小說建立於虛構,但所有感情、氛圍,都如此真實存在於我們之中。 *本書於2013年初次出版,此次為全新譯本。
「妳說得對,那裡是垃圾場,妳一定很慶幸能擺脫那裡。」玫瑰當下覺得,他不該說這種話。 十篇故事交織出一名女人的一生 短篇小說大師 艾莉絲‧孟若既溫柔又殘酷的窺視
對於愛情、人際、家庭、信仰的長久叩問 呈現童年、年少、中年到老年的變幻莫測 《出走》是理解孟若作品核心的必讀之作,也是一道理解女性與人性的大門
這些出生小鎮的女性從小看似乖順、恪守社會賦予她們該具備的特質,然而在成長後,她們毅然遠離原本被交予的責任,離家、離開另一半,過起一直以來所嚮往的人生,帶著永遠的愧疚,也帶著嶄新的興奮。透過細緻的刻畫,這些角色變得立體豐富,即使被世俗認定為「悖德」,在孟若的描寫下,卻能令讀者產生同理、不願批判,甚...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但魔鬼也攔不住他; 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但他卻是天生贏家。 宮廷就是他的競技場,罪惡是力量的來源; 然而只要走錯一小步,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 2009年曼布克獎得獎小說 ★ 2009年全美書評人小說獎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專文推薦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性,向來是孟若小說中的核心。《年少友人》雖由十篇獨立短篇構成,卻各自飽含對於女性身體、感情的思索。在女性面臨重重束縛與道德義務的年代,孟若直面性的禁忌,寫下她們為何甘願「身敗名裂」,也要大膽追求感官的歡愉。那些身體的快感,情感的奔流,都是昔日錯失、今日必須聲討回來的正義。
本書一九九〇年於海外出版至今,孟若書寫的性依舊毫不過時,甚至總能引起高度共鳴。小說中充斥著婚外情、第三者,親身遭遇背叛的男男女女,時光倏忽向前或向後,年少的友人不再聯絡,日後成了仇敵或陌生人;實則也藉由傷痕明白愛的意義、自我存在的價值。
●〈年少友人〉一對姊妹隸屬大眾陌生的教派。姊姊不畏外界眼光,無微不至守護著家,即便遭逢劇變與背叛,似乎都不能阻止她付出。
●〈五點岬〉女子從滯悶的婚姻中逃離,與一名男子幽會。男子說出的童年往事暗藏醜聞。
●〈曼納斯統河〉女詩人心懷闖蕩的夢想,卻也思索著結婚安定的生活,直到目睹一具「屍體」,改變了一切。
●〈抱緊我,別鬆手〉妻子從加拿大千里迢迢前去蘇格蘭,見丈夫曾經的情人,一切卻大不如她的預想。
●〈柳橙與蘋果〉夫妻接濟落魄的友人,讓他住進他們的房子。三人間的情感微妙地發酵。
●〈冰相〉牧師發現他竭力拯救的人,竟可能反咬他一口。他要離開教會,開始婚姻生活。但沒人知道他的妻子究竟是誰。
●〈恩慈〉女兒與病中的母親享受著郵輪旅遊。最後的派對上,船長說起了一名旅客把遺體拋入大海的故事。
●〈噢,風采似〉小鎮上住著一位亮麗溫柔的女孩,瑪蒂達。一對姊弟的生命歷程奇異地繞著她旋轉。
●〈變〉她想起曾經親暱的摯友,對她多麼地友善,但那可能無法抵銷對方的一次無心之過。
●〈戴假髮的時間〉女學生用背叛他人,換取已有家室的校車司機對她的愛。有朝一日,她是否得償還這些傷害?
作者簡介
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安鎮,後就讀西安大略大學,因婚休學。先後著有十一本短篇小說選集、一部長篇小說及一本《短篇小說精選集》。曾三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s)、兩度獲頒吉勒文學獎(Giller Prize),2009年獲頒曼布克國際文學獎(Man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另曾獲Rea短篇小說獎(Rea Award for the Short Story)、萊南文學獎(Lannan Literary Award)、英國W. H.史密斯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小說獎。短篇小說作品散見於《紐約客》、《大西洋月刊》、《巴黎評論》等。其作品已被譯為十三種語言。長年居於安大略省鄰近休倫湖的小鎮克林頓。
譯者簡介
林巧棠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台文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參與合著《百年不退流行的臺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著有《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譯作《年少友人》。
「每個短篇都是一座有許多房間的大宅,每間房都堆滿華麗而古怪的家具,每件家具上都坐著許多她的年少友人。」──《紐約時報》芭拉蒂•穆可吉(Bharati Mukherjee)
「艾莉絲•孟若的獨特之處在於,她的短篇小說在廣度與深度上幾乎都是長篇小說。」──《每日電訊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