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22年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內在豐盛與正確生活」類 金獎!
一名終身信奉數字的商界菁英,如何拋卻對精準的依附,轉而深入探究生命的意義?
我們企圖用數字追求解答,卻忘了唯一的答案就是真實的存在;
而當我存在,我就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我應該躺平,還是積極產出?} 時間永遠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夢想永遠達不到? ──人生就是一場時間管理。 【朱家安 導讀】 ★亞馬遜網站編輯選書★
★ 上市日空降Amazon、Barnes & Noble暢銷榜No. 1,緊急再版,印量翻倍 ★ 《讀者文摘》列入「絕對會改變你一生的26本啟發之書」 ★ 管理思想家賽門.西奈克、金球獎影后克萊兒.丹妮斯、公視主持人凱莉.柯利根導讀推薦、收視最高節目之一Today Show採訪報導
人類生命的「任務」,便是「圓滿關係」與「學習愛」。 ★台灣版「與神對話」睽違四年「破繭而出」 「老神」直白分享「創造生命奇蹟」心法 正如作者所說:「我這人沒有傲人的學歷或什麼大學問,就只有一點努力活出生命經歷的勇氣。靠著這丁點莽撞愚魯的勇氣,讓我在生命過程中,透過各式各樣的行為去探索與瞭解自己,...
他的一支影片有4億次瀏覽,創下前所未有的紀錄! 他的社群媒體有超過3,850萬人追蹤。 他獲獎無數,被Yahoo財經選為2020年10大影響人物, 被媒體譽為「數位世代心靈導師」! ★未出版即售出全球39國版權!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預購即上榜!
處在選擇空前自由的時代, 為何我們仍然不幸福?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說,點閱率超過3000萬次! ★「21世紀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必讀之書。」──暢銷書《給予》作者亞當‧格蘭特 ★暢銷書《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大力推薦
一位用心的母親,為兒子的叛逆苦惱不已。 一個初出社會的上班族,總感覺被同事排擠霸凌。 當他們有機會轉向內心,透過各種方式了解自己、疏通心結。 突然,孩子的老師來電:「媽媽,你們家最近做了什麼?孩子進步好多!」 突然,主管和同事會揪他吃飯,很多事情開始算他一份。 古老的名言:「反求諸己」,原...
當你從夢裡面醒來,夢裡面的時間就統統不算數了…… ☆全球頂尖科學家都在研究的:心電感應、天眼通、他心通、虹光身、量子力學、平行宇宙、時間、空間、重力的真相……大解密! ★破解天機,體驗無限世界的圓滿 ★跟著心走,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本書會讓你開啟自己的反省,而你反省了之後,就會像通靈一樣,自己就...
「一念之轉」、「探究功課」(The Work)原來與東方智慧相契! 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心靈共舞。 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 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 用一張紙、一支筆,一份探究功課, 透過四個提問及反轉的過程, 讓你的心,安住在家。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我們不只要順性而為,更要超越個性。 透過行為刻意地去蕪存菁,你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榮獲德國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彙整心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科學等諸多領域的研究資料,提供我們關於「個性」...
比爾蓋茲、賈伯斯、麥爾坎‧葛拉威爾、費德勒等成功的祕密 我們都以為,邁向成功只有兩條路:靠天資,要不就是靠努力練習。 其實,你還有第三條成功之道──逆向工程! 反過來學,就會了! 大量收集成功範例,解構找到成功配方,加上自己的詮釋,就能打造屬於你自身版本的成就! 成功人士的逆向工程...
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 在征服世俗成就的第一座山之後,有一種人選擇攀上第二座山, 臣服於對家庭、志業、信仰、價值的承諾, 承諾,不會帶來疲憊,只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紐約時報、亞馬遜排行榜暢銷書 ★華爾街日報、富比士、今日美國報等主流媒體選書 ★《影響力》權威作者Robert Cialdini等名人推薦
打開電視或網路媒體,你難免會以為今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數字。今天氣溫多少度?股市表現如何?誰以多少分贏了哪場比賽?……因為我們已經在工作上接受了量化的框架,我們已經相信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可以用數字來表達。
2020年,華爾街炙手可熱的財經記者麥當諾正著手新書《精確謬誤》的寫作,內容是批判商業社會執迷於數據和預測,如何削弱了個人的快樂和決策能力,同時助長企業的資本主義。然而,一場疫情猛烈的爆發,令他陷入了沉寂的隔離期,一切都亂了套!他被迫心無旁騖地面對生活,習以為常的世界頓失掌控,令他無所適從。他檢視過往看似風光的職涯和支離破碎的人生,赫然發現這世界從社會到個人,無不致力於用數字和量化來判斷一切價值,藉此消弭各種「不確定性」,卻迎來更多失落與恐懼。
「我們無法計算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只好計算所有不重要的事。我們用大數據、績效、百分比和KPI作為未來的指標,但這不僅對現況毫無幫助,更讓人迷失了此刻的生活。」
新冠疫情期間,新聞充斥著大數據:確診數、死亡率、感染數、疫苗量……堪稱史上最瘋狂的計數行為;總統大選期間,專家成天分析民調百分比,彷彿下一秒就能預測選情。然而,這些數據風暴並沒有釐清任何事,更無法告訴你「現在要做什麼」……
在堪稱顛覆性的領悟下,麥當諾從波赫士、東方哲學、佛陀、巴布•狄倫到《哈利波特》中擷取靈感,記錄他的轉變——包括他的工作、他的關係,他的生活,以及他所稱「經驗科學」。他不斷反思「我現在應該做什麼?」而最終的答案是:「我應該專注於我所喜歡的事情,投入那些使我心癢難耐的衝動。」
本書展現一種打破框架的全新觀點,說明追求精準的源頭正是數字和量化的世界觀。當你花越多時間思考數字,你就越無法關注真實自我,從而忽略了人性、愛、美,以及存在等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東西。「癢」乍看是個滑稽笨拙的用語,卻包含深刻的意義。當某件事情使你心癢,那是靈魂正在對你說話,請保持開放與自由,回應那些令你心念微動的習慣與嗜好,你將找回內心平靜,感受煥然的創造力,並體驗活著的意義。
名人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心癢推薦
媒體讚譽
「該死!這本書充滿智慧,好看到不行,內容精采絕妙,幾乎每句話都令我震驚。它確實改變了我看世界的方式。」——克麗絲滕•約翰斯頓(Kristen Johnston),艾美獎得獎女演員暨《勇氣:一個大災難的無盡愚行和小勝利》(Guts: The Endless Folly ies and Tiny Triumphs of a Giant Disaster)一書作者。
「如果有選擇,我們大概會去做我們每天一整天都想做的事,問題是要弄清楚那是什麼事。麥當諾是這個困惑時代裡最敏銳的編年史家,他拋棄掉那些困住他的習慣,解放自己,寫出了或許是至今最有美國味的書——還有什麼比追求快樂更美國?《心癢》是一種文化上的探索,勘查那些阻止我們觸及內心潛能和自由的先入之見。」——里奇•柯恩(Rich Cohen),《呑鯨的魚》(The Fish That Ate the Whale)和《小東西》(Pee Wees)作者
「麥當諾以誠實坦率和不畏縮的目光正視自己的缺點,帶領我們踏上探索的旅途。他批判人們對於精準和正確結果的集體需求。並發現一個神奇的概念:使我們發癢的事物,能帶領我們通往最重要的東西——愛。這肯定是每個人都該一讀的書。」——傑瑞•科隆納(Jerry Colonna),《讓你的脆弱,成就你的強大》(Reboot,寶鼎出版)作者
「儘管『癢』這個字散發一種古怪的趣味,但這是本非常嚴肅的書,談到如何不那麼嚴肅地過活。麥當諾奉上一管「概念」的炸藥,摧毀掉我對於統計學量化狂熱的盲目信從。當塵埃落定,我混亂的腦中出現平靜的存在感,還有一種最適合以『心癢』來描述的感覺。一旦你讀了本書,一切就說得通了!我建議你馬上就讀。」——克里斯•溫克(Chris Wink),藍人樂團(Blue Man Group)的共同創辦人以及溫克世界(Wink World)的創辦人
「真誠坦率地表達對自我的追尋。我欣賞麥當諾艱難但喜悅地領悟,那是完全活在當下所產生的平和。」——Chade-Meng Tan(陳一鳴),暢銷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Search Inside Yourself,平安文化)和《喜悅,從一個呼吸開始》(Joy on Demand,平安文化)作者
「麥當諾的作為可謂驚人之舉——他抛棄掉使他成為成功商業記者的護甲,遵從內心的聲音,他的寫作勇敢而真實。」——雨果•林格倫(Hugo Lindgren)《紐約時報雜誌》前編輯
作者簡介
達夫•麥當諾(Duff McDonald)
資深財經記者暨商管作家,曾任《紐約觀察家報》編輯,也為《紐約客》、《浮華世界》、《紐約雜誌》、《君子雜誌》、《財星》、《商業週刊》、GQ、《連線雜誌》、《時代雜誌》等知名刊物寫作專欄和評論。他的著作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你所不知道的麥肯錫》(The Firm: The Story of McKinsey and Its Secret Influence on American Business)、《最後的生還者:傑米.戴蒙和摩根大通的崛起》(Last Man Standing: The Ascent of Chase Last Man Standing: The Ascent of Jamie Dimon and JPMorgan Chase)和《金色護照》(The Golden Passport)的作者,也是諷刺作品《執行長》(The CEO)的共同作者。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林金源
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筆尖上的世界史》、《伊斯坦堡三城記》、《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學習如何學習》《塔羅博物館》《宗教的40堂公開課》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