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來我家玩,但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一位瑞典症候群男子的日常讀本
除了IKEA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關於瑞典,你還知道什麼?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一項傾國之力的文明試驗,一股不願被世界拋下的恐懼 漢字書寫 ◆ 科技革命 ◆ 權力運作 中文輸入法的起源,人機互動的先聲 現代資訊科技史上最重要、卻被誤解最深的發明 挑戰字母文字霸權 化不可能為可能 跨越五千年障礙 具有顛覆意義的技術創新 中文打字機的誕生,就是現代中國崛起與壯大...
Bon Appétit 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本書各章節的鋪陳比照正式套餐的順序,從...
★繼政治思想史大師蕭公權後 第二本暢銷於西方的中國史★ 中國歷史三千年,蘊含著複雜多元的文明,然而「中國」是什麼?如何形成開展?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否為大一統概念的延續?迄今仍是常被忽略的課題。本書從歷史事件、思想家言論、經典文本與注疏等素材,議題式探究時代、人民與政治思想間如何拉鋸與磨合,如何以...
第一本以華人為主體的感覺史專書 ★ 強精固本,滋補升級 ★ 新版增加:戰後臺灣的壯陽藥發展史 西方妙藥大舉入侵,枯幹逢春,不可能這麼有效吧! 鱸鰻、蛇肉、鹿茸、雞佛,全都給我來一點! 阿公80老風流,就靠一針賀爾蒙? 為性事所苦的人們,何時才願意求診醫生? 威而鋼問世前的中...
後疫情時代,所有人都該讀的漫畫醫學小史 法國心臟權威說幽默故事,這樣學,一點也不難 疫苗|幹細胞|藥物晶片|心臟支架|基因療法|仿生眼|器官移植…… ●嚴肅科學+幽默故事,第一本以漫畫呈現的醫學史● ●法國熱銷6萬冊,三度改版,最受讀者歡迎的國民醫學史●
一個被忽略、淡忘的部落民族, 從北方的弱小部落聯盟,逐漸發展成代表東方大陸的強大帝國, 讓中原政權對其俯首稱臣,甚至成為了西方世界心中的「中國」。 屬於草原王朝的故事,就從「白馬」和「青牛」的相遇開始說起……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精選,《柯克斯評論》、《書單》星級書評 ★Amazon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類選書 ★Amazon 4.6星、權威書評網站Goodreads 4.29高分好評
蝙蝠俠,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英雄。 這位畢生懷著雙親死亡創傷的富家子,究竟如何成為英雄? 為什麼這陰鬱深沉的角色能席捲全世界流行文化,電影一再重啟呢?
橫跨數百萬年,涵蓋全球 人類傳染病的宏觀歷史巨著 微生物終究會適應人類創造的新環境 那些最嚴重的威脅,有可能我們根本看不到它迎面而來 了解傳染病的歷史,關乎你我未來的命運
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業時代的作息指標, 每個節氣有三候十五天,每一候各有不同的自然現象。 本書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一年起始的節氣不是立春是小寒? ●吃尾牙是臺灣特有的習俗?在何時出現?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跟哪個節...
《疼痛帝國》的故事始於同為醫生的三兄弟,雷蒙德、莫蒂默和精力充沛的亞瑟.薩克勒,他們撐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窮困潦倒及駭人聽聞的反猶太主義。亞瑟曾在一間野蠻的精神病院工作,他找到了更好的治療方式,並針對藥物治療進行創新的研究。他在廣告行銷方面也很有天分,尤其擅長行銷藥品,還買下一間小型廣告公司。
《衛報》、《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好評推薦 二○一八年飲食作家公會大獎 十六世紀英國為尋找食物開始探索海洋、同時建立帝國。在此過程中,英國人消滅原住民人口,改變地景與農業系統;殖民地的精英餐桌上,擺滿宣揚國族威信的工具;植物的遷移,促成新舊大陸農作物的哥倫布大交換,這些發展所交織的食物網創造出真...
每天Fika、放各種假、不加班、女權高漲、人際關係冷淡、美食沙漠、街道冷冷清清、稅高物價也高(薪水只有剛剛好)?
原來,害羞的瑞典人非常習慣和同事一起裸體蒸桑拿,金髮碧眼又高䠷的中年直男則是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原來,斯德哥爾摩「買房易、租房難」;原來,樓下鄰居若是獨居長者,劇本可能不是你想的「他獨居好久了一定很孤單」,或許是「他獨居這麼久了,一定很不想被人打擾」。
事實上,斯德哥爾摩不如紐約繁華、沒有倫敦的國際化、沒有巴黎的美妙浪漫、不像東京香港臺北生活便利,有許多的不美好不便利不發達更不能發大財,全年氣候還有許多個月不宜人居,表面上看似美好,實際操作難度卻很高。
從Stuck in Stockholm變成Stockholm is home,旅居瑞典十二年的劉先生最擅長講述瑞典不為人知的一面,且聽他以親身體驗,呈現最赤裸、令人訝異的斯德哥爾摩實況!
作者簡介
瑞典劉先生(劉晉亨)
臺灣高雄人,筆名「瑞典劉先生」,原以為人生就像許多人一樣北上念書工作,卻一不留神走得太北,自二〇一一年起深入寒帶國家一住至今。斯德哥爾摩大學媒體碩士畢,行銷公關專業,替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服務過。專心體驗人生、讀書寫字之際也喜歡獨自旅行,已走訪六十個國家。關心性別、人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實體報紙與網路媒體,也擁有自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節目「瑞典劉先生的頭殼」和臉書專頁「瑞典劉先生」。
FB 「瑞典劉先生」
IG 「the_david_liu」
Podcast「瑞典劉先生的頭殼」
專文推薦
吳媛媛〡瑞典觀察作家
瑞典愛好者誠摯推薦
劉致昕〡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
dato〡旅行、生活作家
敏迪〡「敏迪選讀」主理人
讀者太太 Mrs Reader〡作家、職涯教練
因為出差的關係,有次,幸運地有機會與劉先生在斯德哥爾摩街頭散步。那是我倆從海陸新兵訓練相遇之後,時隔數年後的敘舊。一步一步之間,他帶領我在街頭上觀看、聽見、讀懂他住的這座城市,那個對大部分臺灣人來說的美麗新世界。但這另一位劉先生,看的不只是美麗的外殼,從稅、自殺率、職場、人際交往,我們走著走著,他一個一個故事帶我走進這座城市的內裡。如今這本書出版了,每個人都有機會與劉先生散步斯德哥爾摩街頭了。在他多年來看見的、記錄的,以及經歷的故事中,或許,你也會和我一樣,從中找到自己尋找許久的人情風景。──劉致昕/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
還記得當年誤打誤撞選了斯德哥爾摩當成旅行的一站,沒做功課就出發的結果反而迎來更大的驚喜,我站在鬧區街上整個人心花怒放,一下子就對這座城市投注滿腔熱情與喜愛。
從草創時期粉絲團一路追隨到個人第一本著作,瑞典劉先生分享的事物挑起我對旅行始終不夠滿足的渴望。旅途中,我能看見的是車站外聖克拉拉教堂塔尖,能體驗的是路面電車上的咖啡車廂,但除了這些我已親身感受過的事物以外,在瑞典劉先生文字裡最珍貴的還有那些不住瑞典就一定不會看見的生活風景。他為我補足「最孤獨的城市」裡的日常樣貌,從自身出發,聊身邊大小事,談職場互動、觀察風土民情,解析瑞典人思考問題的切角,還有面對事物的看法以及私密的內心糾結。
一邊讀著《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我一邊開始查起機票,心想「既然一時半刻無法去住,那就去旅行吧」!就這樣,我急欲出發的心又開始加速滑行,看來不再次飛抵瑞典,還真難以撫平斯德哥爾摩在我心裡分貝最大的呼喚。──dato/旅行、生活作家
和劉先生見面之前,我已經是他的粉專「瑞典劉先生」的上癮者。只要粉專有新貼文,我總會放下手邊工作,讓自己進入空杯狀態,只為沉浸在他的溫柔文字當中。劉先生的文字有畫面,彷彿你人就在瑞典享受各種體驗。體驗不僅在於北歐國家的美好風景或是耳聞的高社會福利,更是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中,了解深埋在高幸福指數底下的隱憂,以及各種左中右派價值觀的爭辯和攪動。臺灣人總覺得北歐什麼都美,這本書是個大好機會,讓我們得以透過瑞典劉先生的眼睛,帶著我們從臺灣人的視角,窺見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瑞典。──敏迪/「敏迪選讀」主理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