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領域專家合力著作
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十餘位專家合著
分章探討SDG14與其他SDGs之間的關聯
海洋生態的永續,從你我做起
主題環繞著SDGs中的SDG14(保育海洋生態)
如何永續與實踐
內容提及許多現況,進而提出新科技的解決之道,例如:
人工智慧養殖和漁菜共生系統、
海洋教育人才的培育、
再生能源的必要、
基因選育技術以消除飢餓……等,
是一本有關SDG14的教科書兼科普書!
台灣首位揭開「靈界」神祕面紗的科學家 李嗣涔博士 突破科學疆界,打開宇宙真相的潘朵拉之盒── 「用科學證實靈界的存在!」 /原來在我們的世界之外,真有神、佛、靈界? 真實的宇宙,不只是單一時空的陽間,而是陰陽間俱在的複數時空?/
極端天氣事件是否與氣候變遷有關? 氣候變遷對人類及其他生物有何影響? 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對地球有何傷害? 是否真的有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最佳方案?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認識當前地球面臨的最大危機。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交融史 經典中的經典 世界史奠基巨擘—麥克尼爾 史詩級代表作 瘟疫,是人類最深的恐懼,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光電入侵造成魚苗大量死亡、候鳥濕地消失? 太陽能板為何帶來生態浩劫? 綠能政策如何綁架國土計畫? 黑金暴利怎樣官商勾結、上下其手? 核能怎能被排除在淨零碳排之外? 不止氣候變遷、缺電問題威脅著我們的國家, 台灣正走在生態能源雙輸的歧路上, 離零碳家園愈來愈遠……
《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脫胎自吉卜齡詩句,實際上書裡的科學問答條目並沒有「十萬個」,第一版甚至只有900多個「為什麼」。作者伊林是蘇聯科普作家,為達到傳播知識、普及科學教育的目標,他藉這一套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以深入淺出的筆法,生動有趣的故事,向小讀者們講解科學。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本書為日文書 兩位作者分別為醫師和葬儀社業者。他們的共通點是,經常站在生死交關的邊緣,並且有各種不可思議的靈魂體驗。他們從各種瀕死體驗,附身等現象,了解到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是會延續的。本書針對生命與死亡提倡新的價值觀,減少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減緩人們與心愛的人死別的傷痛。
本系列書籍我們將從「低碳生活」為切入角度,提案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減少10% 開始。 比起過往低碳的模糊概念,我們希望用較具體的方式和實際的換算做比對,以「每人每年降為10噸碳排放量」為目標,幫助大家更有信心達到低碳的生活理念。 而做為本系列的第一本書,將從每個人的日常交通為主要視角,...
究竟碳中和是什麼?該如何具體實踐? 減碳浪潮在為經濟、社會帶來挑戰的同時, 背後又隱藏了哪些全新的商機與創新機會呢?
唯有所有人都成為「綠色公民」才能解決問題 真正全面、完全可理解的拯救地球指南 站出來發聲並要求政府負責,確保你的家、你的城鎮、你的國家做出更永續的決策。 我們得運用民主的工具拉動這些控制桿,將世界導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這個歷史關頭,速度很關鍵。 你,有能力帶來改變。
人類數千年來的農耕及畜牧,特別是現代的工業化農業,已經導致八成的土壤碳流失到大氣中,即使我們今天就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地球仍會繼續暖化。而現在有許多人,越來越多的人,從科學家到碳農、碳牧人,從碳權交易巿場到環保團體,紛紛放下宿怨,共同走向同一個目標:把碳種回土壤裡,將大氣中的碳轉換成對土地、對所有地球...
2022年的天然災害紀實分為六個章節,收錄了6場國內事件和15場國外事件。其中,臺灣災害部分包括了二月冬雨、軒嵐諾颱風、梅花颱風、0918池上地震、尼莎颱風及國道一號崩塌;特別企劃部分探討了全球多個國家受漫洪災影響的情況;其他章節涵蓋了歐洲熱浪、美國冬季風暴、中國華南洪災、韓國首爾洪災、南非洪災崩塌...
★以世界天氣為主軸,讓你了解氣象的基本知識,例如:雨的形成、內陸風和海風的差異等。更會介紹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氣象,也會解釋該氣象的形成方式,還有各種天災所帶來的災害。是一本關於氣象的入門書。 ★有圖文輔助說明,清晰易懂。圖文不呆板,會有數據、連續性的氣象插圖和一些可愛的人物&動物插圖,會讓人覺得...
揭露數十億美元木材黑市交易的罪行與血淚, 親自走訪盜伐現場的第一手報導! 從盜木賊、巡山員到木材鑑識專家,記錄人們最為真實的心聲與血淚控訴 「我猜你可以說,人們只是想討生活,就只是這樣而已。」 ──盜木賊克里斯‧古菲(Chris Guffie) 身為北美拓荒先鋒的伐木工人,他們在森...
各領域專家合力著作
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十餘位專家合著
分章探討SDG14與其他SDGs之間的關聯
海洋生態的永續,從你我做起
主題環繞著SDGs中的SDG14(保育海洋生態)
如何永續與實踐
內容提及許多現況,進而提出新科技的解決之道,例如:
人工智慧養殖和漁菜共生系統、
海洋教育人才的培育、
再生能源的必要、
基因選育技術以消除飢餓……等,
是一本有關SDG14的教科書兼科普書!
作者簡介:
總策劃
李明安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資源與環境變遷博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主編
謝玉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語文教育組教授兼中心主任
作者
廖柏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
黃之暘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
張正杰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
簡連貴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兼近海防災科技中心主任、校長特助
林詠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教授
徐德華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
龔紘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
黃章文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兼產學營運總中心副主任/創業育成組組長
蕭心怡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
劉修銘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
呂學榮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
藍國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兼主任
周文臣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
陳均龍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研究員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