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品格

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跨越數百年的史詩之爭

American Character : A History of the Epic Struggle Between Individual Liberty and the Common Good

6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10/0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234617
  • eISBN: 9786267234662
  • 字數: 178,907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售價:NT$ 35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戰藍綠、戰南北不是台灣的專利
美國也有「藍驢子」對決「紅大象」、北方「洋基」大戰南方「狄克西」
250年的歷史如何孕育出美國的政治文化
美國是由11個分裂的「小美國」結合而成,
面臨「巴爾幹化」的美國會分裂得更嚴重嗎?
2024年川普即將捲土重來,是否又是一波腥風血雨?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77

    採訪三十位幕僚、政務官、社會運動者等政策相關人士 從九大議題看八年來臺灣的改變 從執行者、幕僚的訪談中得知重要政策溝通與執行的關鍵時刻 「EPUB電子書版本皆有附贈惠菁親聲朗讀前言音檔」 八年來,世界經歷了動盪與巨變 臺灣也經歷著體質的改變與成長 我們是否在這個時代,寫下了屬於自己的...

  • 電子書: NT$ 385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 電子書: NT$ 280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 電子書: NT$ 375

    超越兩岸關係,看美中台的「三個角」與「三個邊」 如何衝擊更寬廣的大局

  • 電子書: NT$ 420

    小笠原欣幸即以此宏觀又透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過1996以來的七次總統選舉,在每一屆選舉的章節中檢視各陣營的攻防、分析成敗之因,以及每次選舉結果對臺灣民主發展的意義,並且也對許多選舉中的迷團提供解答。

  • 電子書: NT$ 406

    你以為的民意,在不知不覺中可能淪為他國操弄下的刻意結果! 當民主的弱點成為他人的武器,我們該如何與之對抗? ◎揭露2016年俄羅斯操弄美國大選的最全面性內幕 ◎從歷史角度徹底理解全球政治角力下的境外選舉操弄脈絡 ◎2020年最值得你一看與深思的政治類巨作

  • 電子書: NT$ 182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 電子書: NT$ 322

      習近平宣稱「全面脫貧」的背後,是半數中國人口的貧弱!   當中國耗盡「人口紅利」之後,成長的動力將難以為繼。   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建立在官僚與企業聯手壓榨農民之上。   過去,他們的廉價勞力是中國製造的原動力、經濟奇蹟的火車頭,   如今,衰老、貧窮、低技術的他們,成為中國最大...

  • 電子書: NT$ 350

      政治宣傳的真相是什麼?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控人心!?   為什麼說它對民主國家的影響比極權國家還要危險?   《修辭的陷阱》將提供理論工具,幫助我們瞭解政治宣傳是什麼,以及它為何能夠在民主社會中有效運作,是瞭解我們所處現實的關鍵。

  • 電子書: NT$ 385

      作者惠特畢是牛津大學計量經濟學博士,於世界銀行發展數據組擔任資料科學顧問,致力於研究全球經濟創新、成長與發展。他希望《清點每一個人》能幫助讀者透過解讀特別的量化觀點,理解人口普查如何從滿足執政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終發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 特價 電子書: NT$ 272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 電子書: NT$ 280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 電子書: NT$ 210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 電子書: NT$ 392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 電子書: NT$ 476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 電子書: NT$ 266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 電子書: NT$ 247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 電子書: NT$ 385

    當代影響各國外交政策與戰略思想家最重要的一本書 理解國際關係,解讀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必讀新經典 「權力」是國家唯一的目標,「和平」只因翻臉時機未到

  • 電子書: NT$ 910

    ▍「無疑是最好的一本邱吉爾傳記」──《華爾街日報》 ▍利用數十種全新公開材料:英國國王的戰時日記,與各種未曾出版的日記、書信、回憶錄。   終於,我擁有對大局發布命令的權力。我感覺彷彿自己與命運同行,甚至過去所有的人生都只為這一刻,為這場試煉準備……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是當代最傑出的邱吉...

  • 電子書: NT$ 519

    全球獨家一刀未剪中文版 最具權威性毛澤東傳記! 披露首次解密的蘇聯檔案,撥開神化與醜化的迷霧 再現毛澤東作為革命者的激情與權謀, 作為獨裁者的殘暴與盲目, 以及身為丈夫與父親的複雜人性, 從青年重視農民運動的革命者,到老年將全中國捲入鬥爭的掌權者。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315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 電子書: NT$ 273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 電子書: NT$ 245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 詳細資訊

    戰藍綠、戰南北不是台灣的專利
    美國也有「藍驢子」對決「紅大象」、北方「洋基」大戰南方「狄克西」
    250年的歷史如何孕育出美國的政治文化
    美國是由11個分裂的「小美國」結合而成,
    面臨「巴爾幹化」的美國會分裂得更嚴重嗎?
    2024年川普即將捲土重來,是否又是一波腥風血雨?

      在美國歷史上,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的鬥爭是永恆的課題,從立國時的制憲會議、內戰爆發前的大型辯論,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及2009年崛起的茶黨運動,都可以看到這兩股力量此消彼長,相互抗衡。而有時,兩者的對抗會失衡,產生通往極左或極右的鐘擺效應,這會讓美國陷入癱瘓的死局,使國家落入無法度過的危機。

      本書作者伍達德提出了三點創見:其一,他認為找尋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間的平衡,是健康的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政治光譜上極度的偏向自由放任主義(右),或倒向集體主義(左),都會讓民主制度走向專制暴政,走向衰亡,這是已經歷歷在目的事實。

      其二,作者認為在這場自由民主的賽局,參賽的不只有政府與人民兩方,而應該是政府、人民與寡頭(掌握權力的政治家或資本家)三方。我們不僅要注意政府以國家利益的名義,限縮人民的自由,走向極端的集體主義,也要防範寡頭以人民的姿態、以保護個人自由為名,遂行其自私自利的欲求,最終走向由寡頭奴役普通人的景況。

      其三,要完成上述的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更攸關美國不是一個美國,而是由許多「小美國」所組成的美國,每一個小美國都有自身對於這個平衡點該抓在哪裡的見解。

      要如何找到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間的「甜蜜點」,如何讓政府、人民、寡頭三股勢力保持平衡狀態,就是《國家的品格》想要回答的問題,也是當前每一位關心當代美國政治困境,甚至是民主制度存續的有識者,都會感興趣的課題。

    本書特色

      ◆以兩大意識形態:「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為切入點的簡明美國史,清楚地把美國250年的政治、歷史、文化談得分明。

      ◆透過50個州、11種地域文化來認識美國,開台灣讀者所未聞。點出美國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由許多「小美國」組成的複數美國。作者用了諸如「洋基國」、「左岸國」、「大阿帕拉契國」來凸顯地域差異,可相比我們台灣戲稱的「天龍國」、「花蓮國」、「苗栗國」。

      ◆本書可幫助理解偏向極左或極右的危險、美國新保守主義如何崛起、兩黨政治文化的特色,主流民意如何影響國家的發展走向。

    作者簡介

    科林.伍達德(Colin Woodard)

      美國記者、作家,畢業於塔夫茨大學與芝加哥大學。2012年獲頒由紐約長島大學頒發的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2016年入圍普立茲獎釋義報導類決選名單。長期駐外的伍達德曾為多家媒體撰寫報導,擔任過《基督教論壇報》、《舊金山紀事報》、《高等教育紀事報》的特派員,走遍六大洲超過五十個國家,他的文章廣見於《經濟學人》、《史密森尼》、《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野獸日報》、《衛報》、《彭博觀點》、《華府月刊》。伍達德另有兩本專書,分別是《海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irates,中譯本由商業周刊出版),《北美十一國》(American Nations,書名暫譯),後者將由八旗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鄭煥昇

      教育界的逃兵,翻譯的志願役,喜歡看書、堆書的譯者。譯有《1291阿卡圍城戰》、《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烈日帝國》、《古羅馬24小時歷史現場》、《古雅典24小時歷史》、《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公雞之家》、《第一響禮砲》等書。

    媒體推薦

      專文導讀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共同推薦

      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陳嘉宏|上報總主筆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一般觀察美國政治,我們會習慣將政治人物以「保守vs.自由」做一個區分,或者在總統大選、期中選舉時,我們習慣用「紅州vs.藍州」的標籤來辨識哪些州分別是投給「共和黨vs.民主黨」的勢力範圍。本書帶著讀者往更深一層走,意即我們要從建國時的美英之間、不同菁英之間、菁英與庶民之間與不同地理區塊的需求之間來看政治競爭。作者提出十一個美國的觀念,各篇章均由這十一個地理區域作為不同的詮釋視角做貫穿,彷彿是「十一國演義」,讀來扣人心弦,戲劇張力十足。──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美國曾被看作自由開放、多元民族的大熔爐,但近年的政治極化與對立,讓簡單的「自由/保守」架構已說不清楚各種湧動與伏流之下的社會肌理。作者伍達德沿用他所提出的政治地理架構「十一個美國」,試圖在美利堅四百年的歷史縱深中梳理出「美國精神」的多元樣貌,進而探討能夠衡平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真正適合美國的政治哲學。想了解美國者,不該繞過這本精采的小書。──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什麼是左派、右派?在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個人自由與政府權力之間該怎麼樣平衡?本書帶我們從歷史來看不同意識形態與主張的發展軌跡,一路從開國講到川普時期。作者指出,自由民主制度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長期嘗試錯誤之下才終於創造出來的珍貴資產,而要維持這樣子能夠保障人權的制度,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而民主社會的公民們都有責任要多了解這些脈絡,一起去形塑與維持整個國家的品格。──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伍達德以美國人在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這兩種價值觀之間的辯證為主軸,講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美國歷史故事,成功地呈現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其性格上的複雜性。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理解從過去到現在美國所面臨的政治和社會課題,也能幫助我們思考如何面對當下台灣所遇到的課題,想想我們希望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與文化。──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一個國家的發展會往什麼方向前進,是會發展成為更注重個人主義的民主體制,還是會朝向集體主義的極權政治前進,長年以來都是學者關注的問題。而美國知名記者科林.伍達德在《國家的品格》這本書中,透過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這兩個意識形態的爭辯,融會貫通美國過去的歷史發展,並解釋了當代美國政治與社會的形成。──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教授

      伍達德作為緬因州一名獲獎肯定的《波特蘭新聞先驅報》記者,有著絕佳的文筆,而且他上天下地什麼都能寫。關於安蘭德如何影響美國保守主義的思索,或是他自己在共產黨獨夫西奧塞古治下那瀕臨崩潰的羅馬尼亞,如何度過可怕而黑暗的一天,都是他非常優美的正常演出。──大衛.奧辛斯基(David Oshinsky),《華盛頓郵報》

      歷史上公益與私權拉鋸的深度分析……這兩者的平衡乃是健康的民主制度中所不可或缺,任何一方的過猶不及都會導致……《國家的品格》宛如在公私光譜的光束前放上三稜鏡一枚,折射並拆解出許多觀點。「一場對於自由的鬥爭不是兩方面在爭,而是三方面,」伍達德寫道,「參與者有政府、民眾,以及潛在的貴族或寡頭。自由民主制靠的是讓這三股勢力保持平衡。」歷史上的這場鬥爭,就是一趟延續四百年的雲霄飛車之旅,當中歷經了集體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對這個國家的接力管理。就在這趟旅程表面下潛伏著的,永遠是一面面能反映我們所處時代的鏡子……伍達德的這本重要著作亟待我們深挖。──湯姆斯.厄克哈特(Thomas Urquhart),《波特蘭新聞先驅報》

      在一個格外處於分水嶺的時刻,一幅能夠對我們有所啟發的美國肖像。──緬因州《東方雜誌》

      伍達德銳利地檢視了美國四百年來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沿革,闡述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間的平衡曾如何地劇烈改變,包括過程中所常伴隨著巨大鐘擺效應。他直指左或右的極端都只會帶來災難,讓我們陷於混亂、暴政、戰爭、社會的崩潰。結論是: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間的衡平,將永遠都是一個在移動中的目標。──比爾.布胥內爾(Bill Bushnell),《肯尼貝克日報》

      伍達德的作品對任何想知道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評析。其行文看似平易近人,不會為難廣大群眾的閱讀能力,但其中的內容卻完全有資格以教科書之姿進入許多學科的課堂。──《波林格凌日報》

      在其新作《國家的品格》中,伍達德探討了我們與自身個體性的關係,還有我們對社群的需求。他說我們現行政治體系中的僵局凸顯了這當中的張力。伍達德表示:「我們不能長久坐視這種癱瘓的死局,硬要如此,只會讓這個國家愈發頻繁地陷入危機。這種針鋒相對的僵局在美國歷史上早非首例……民主黨與共和黨已經在近百年中互換過了勢力範圍與政策政綱。所以什麼叫自由派,什麼叫保守派,已經愈來愈教人搞不清楚了。」──愛荷華公共廣播電台

      有時候你就只是希望大家別再吵了。政治光譜的其中一端說個人自由是美國最重要的財產,另外一端則說我們必須要協力為了公益打拚。別擔心,這遠遠不是我們第一次吵這件事情。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吵這件事情,從美國憲法還沒寫出來之前就在吵,不信你可以去看伍達德在新書《國家的品格》裡是怎麼寫的。伍達德五年前的作品《北美十三國》讓我們非常驚豔,主要是這本前作為我們展示了美利堅這個所謂的「合眾國」,其實有著多樣而迥異的區域文化。這次他再接再厲,談的是我們的共和國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還有這個問題引發了何種至今仍處於現在進行式的爭議。──傑佛遜公共廣播電台

      伍達德分析過美國區域文化的差異。在該分析的基礎上,他進一步要專注談的是美國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爭,畢竟這是一項足以定義美國人性格的爭議。在前作當中,作者……主張「我們不論就理念、原則或政治行為,都從來沒有統一過。我們從來不是歐洲各國那種民族國家,而是一個聯邦」,就像歐盟一樣。我們確實共同繼承了反抗國王的革命傳統,由此我們「時時保持著警醒,就怕一個不注意,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政府就會崛起並否決掉我們的個別潛力。」伍達德認為絕大多數美國人相信「美國之道」,而這代表的是我們相信「讓個人透過自由且公平的競爭去遂行對幸福的追求」。政治人物必須讓選民安心,必須讓選民知道公平是「我們政治論述中的核心議題」,必須透過稅改與對教育的投資去「維持賽場的公平性」。在這個分裂的時期,本書中的政治理論堪稱縝密。──《科克斯書評》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3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