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官傳奇(暢銷新版)
0 篇書評

驗屍官傳奇(暢銷新版)

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The Education of a Coroner: Lessons in Investigating Death

7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10/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173930
  • eISBN: 9786267384015
  • 字數: 191,888
紙本書定價:NT$ 460
電子書定價:NT$ 460
電子書售價:NT$ 32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CSI犯罪現場》真實版,直擊「聖昆丁監獄」
深入人性最黑暗面,揪出犯罪背後動機

亞馬遜四點五顆星好評,讀者齊聲讚嘆:「無法把這本書放下!」
全球各大權威媒體書評一致讚揚
國際刑事鑑識權威李昌鈺博士台灣版專文推薦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94

    四個失去生命、一個至今仍下落不明的小女孩, 一個被司法粗暴奪走將近二十年人生的冤案受害者, 自上世紀起始終逍遙法外的連續殺人犯。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作者再次挺身而出—— 揭開日本司法的黑暗面,推翻科學辦案的神話。 日本二〇一六年最知名書籍行銷案「文庫X」的真身,銷量已破三十萬大關。

  • 電子書: NT$ 210

    金南佶主演改編電視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 取材自真實事件,詳盡扎實的案件調查過程! 《追擊者》、《信號》參考原型!   韓國的《破案神探》——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的追蹤紀實

  • 電子書: NT$ 315

    Netflix影集《破案神探》的女主角藍本人物, 首度揭露參與「行為科學組」的驚奇歷程 在學術期刊發表受暴婦女訪談研究,竟接到FBI來電邀請加入辦案; 奉派前往外地警局支援調查,卻被警察誤認為冒牌探員?!

  • 電子書: NT$ 435

    死亡,讓我們看見深埋在生者心中的事物。   ★首本死亡職人訪談,直擊死亡最赤裸平凡的真面目★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 ★Goodreads高度好評,討論數直逼5.5K★ ★尼爾‧蓋曼(當代奇幻大師)、奧黛麗‧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作者)、凱特琳.道堤(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等英美名...

  • 電子書: NT$ 224

    「究竟日常生活如何成為犯罪現場?」 為了守護自己、為了保護彼此,我們在這個時代必須修習的犯罪心理課! 作者權一容是30多年來曾經投入約1500起案件現場、曾與逾1萬多名罪犯見面的韓國首席犯罪側寫師。

  • 電子書: NT$ 253

    【日本熱銷破50萬本!!】 兒童精神科醫師、少年院法務技官,揭露犯罪少年的真相── 從教育、司法、社會,乃至我們每個人, 如何一步步將需要協助的孩子推往地獄?

  • 電子書: NT$ 266

    全面失控的數位時代,沒有人的身體和性是安全的! 那一天,我們看見握在手中的地獄……

  • 詳細資訊

    《CSI犯罪現場》真實版,直擊「聖昆丁監獄」
    深入人性最黑暗面,揪出犯罪背後動機

    亞馬遜四點五顆星好評,讀者齊聲讚嘆:「無法把這本書放下!」
    全球各大權威媒體書評一致讚揚
    國際刑事鑑識權威李昌鈺博士台灣版專文推薦

      ►►《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強烈報導!燒烤凶殺案的殺人手法究竟有多離奇?
      ►►海洋生物學家利用河豚、石頭魚等魚類毒素,透過皮膚吸收致人於死?
      ►►震驚全美、法官眼中最該死的林徑殺手,到底犯下什麼殘忍惡行?

      當凶手一再虐殺,無情地將人體推上祭壇,驗屍官如何展開對決,加以阻止?
      血跡、指紋、齒痕、屍斑及DNA,線索和迷宮的錯綜交織……
      
      馬林郡內的公園裡發現年輕女性屍體,她的脖子被割開,身上只剩下內褲。霍姆斯抵達時,屍體已經開始腐敗並散發恐怖氣味,讓眾人只想奪門而出,但他必須抓緊時間,利用屍體的分解狀態和上頭的昆蟲種類來估算死亡時間——那是他首度值勤,第一次面對凶殺案。

      數月後,他遇上一個吸引全國目光、被認為足以媲美楚門.卡波堤著作《冷血》的凶殺案。一名消防員看到焦黑骨頭,以為是獵戶炭烤鹿肉後遺留下的殘骸,卻在其中發現一塊下顎骨還有金牙冠。骸骨顯示死者有兩人,他該如何利用僅有的線索,找到殘骸身分並揪出幕後凶手?

      模特兒卡蘿被發現陳屍家中,調查員根據垃圾桶中的空藥瓶判斷應是死於藥物過量,沒想到實驗室的毒物檢測報告出爐後,死者體內沒有任何藥物痕跡。霍姆斯決定展開調查,究竟是誰能夠如此不著痕跡的殺人?

      一名沒有明顯健康問題的囚犯,為何會在被帶離牢房時死亡?霍姆斯想要釐清到底發生什麼事,獄方卻告知監視錄影機「故障了」,沒有影片可看。犯人到底是誰?

      ★從微物跡證、法醫病理到毒物分析,拼湊過程原貌

      驗屍官是多數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必須要思緒敏捷,掌握各種專業技巧,更要無懼死亡,即使周遭的人悲慟欲絕,也得專注工作,不能妄下斷論,更不能忽略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細節。

      霍姆斯總是盡力完成所有能做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再不會有機會於同一具屍體上採樣——他會藉由拉開死者下嘴唇,來判斷是否因窒息致死;檢視死者眼睛,以放大鏡察看是否有瘀點出血;觀察其他跡象,包括嘴唇、眼睛、舌頭,確認指甲是否斷裂或變色,還有屍斑、屍僵與體溫。他會從不同物質上取得潛伏指紋,採集屍體口腔、鼻腔與直腸樣本,蒐集指縫殘渣、指紋、頭髮與陰毛……

      本書除了披露調查死亡的工作祕辛,訴說如何在犯罪現場及沉默屍體上找到隱藏線索,也道出驗屍官工作的複雜度,包括:如何控制會破壞命案現場的路人及媒體?如何從證人口中得到情報?該怎樣通知死者親屬關於死亡的消息?以及熟知不同槍械及藥物知識來幫助理解死亡原因……

      ★全美最大死囚監獄,幫派如何滲透牢房
      
      居住在加州舊金山灣區一帶的人多數富裕卻心靈匱乏,使當地充斥著犯罪、毒品和自殺案件。北灣的馬林郡不僅連接自殺勝地「金門大橋」,境內更有一座以古老、囚禁重刑犯聞名的聖昆丁監獄……

      霍姆斯曾多次前往聖昆丁,得知獄中囚犯會利用各種用品製造能割傷、穿刺、絞殺或擊打的武器,藏匿於自己的體腔內,藉由暴力來展現自身強大,並得到他人尊敬。他們也會想盡辦法偷運毒品,或是用任何能拿到的物品製造。獄方很清楚誰在從事違法勾當,但若沒有人提供香菸、性服務,囚犯會變成真正的禽獸。若沒有人進行毒品交易,聖昆丁將無時無刻亂成一團。

      灣區的幫派組織也延伸到監獄裡頭,幫派成員以不同的刺青區別階級,而刺青位置也呈現各種意義。例如,將與幫派有關的刺青刺在頸脖、頭部或臉上,表示這個人是幫派中的高層成員;眼睛下面刺上眼淚代表曾替幫派殺過人;沒有指針的手錶象徵這個人正在長期服刑……

      《驗屍官傳奇》從八百多宗真實案件中挑選出最錯綜複雜的死亡案例,讓我們了解面對充滿暴力、不公平與疑點重重的死亡案件時,要耗費多大的精力與決心,才能為生者找出所愛之人死亡的真相。作者約翰.貝特森以冷靜的寫作筆法、毛骨悚然的深刻描述,不斷地衝擊讀者感官,而這些令人不寒而慄卻又感到心碎的案件,也讓人不禁思索:既然生命是那麼脆弱、又容易被奪走的東西,我們該怎麼療癒悲傷,又該如何珍惜所愛之人?

    本書特色

      ★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四顆半星好評推薦。
      ★真實遠比想像精采,看前加州驗屍官協會會長,如何鍥而不捨的追查真相。
      ★一窺驗屍官的工作,揭露他們如何面對形形色色的死亡,及法醫學對社會有多重要。

    專文推薦

      李昌鈺博士(國際刑事鑑識權威)

    盛讚推薦

      余小芳(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既晴(犯罪作家)
      孫家棟(台大法醫學科兼任教授、好心肝病理中心醫師)
      張東君(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
      戴伸峰(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
      蘇上豪(心臟外科、金鼎獎得主)
      ——依姓氏筆畫排列
     
    媒體讚譽

      「錯綜複雜又充滿魅力……[貝特森]縝密而生動地描寫下數個案例,這些案例代表霍姆斯身為法醫學專業人士的長期職涯經歷……在本書中,作者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確描述,呈現了鮮血淋漓的細節……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在處理充滿暴力、不公義與疑點的未決死亡案件時,要花費多大的精力與決心。若你對於法醫學抱有黑暗的好奇心,這些案例定會令你深深著迷。本書引人入勝且充滿豐富知識,讀者將透過此書踏入死亡與腐朽所主宰的神祕世界。」──《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精彩生動,帶有死亡色彩,對法醫學與凶殺調查有興趣的讀者必會喜歡本書。」──《書單》(Booklist)

      「[貝特森]用小說家的天賦講述了比小說還離奇的故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

    約翰.貝特森(John Bateson)

      擔任舊金山灣區國家危機干預和預防自殺中心執行董事已有十六年之久。因其表現優異,獲頒加州立法機關的特別表揚。也曾擔任三所大學諮詢中心的執行董事。貝特森職涯早期為自由撰稿人。為《舊金山紀事報》、《舊金山書評》,以及《太平洋太陽雜誌》針對環境和社會議題,審閱相關傳記、小說和書籍。自2013年起,其主要工作轉為寫作。其中一篇文章還被美國公共電視網拍成紀錄片。另有篇關於標點歷史的文章,則獲得國際寫作獎項。其文章常刊登在《洛杉磯時報》。

      著有三本書:《The Last and Greatest Battle》、《The Final Leap》及《 Building Hope》。

    譯者簡介

    聞翊均

      專職譯者。現居台南,熱愛文字、動物、電影。擅長文學、科普、運動相關翻譯。
      聯絡信箱:andorawen@gmail.com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50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