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用正確的佛法,為人間的紛擾及苦惱,
提出了紓解的看法和作法,將平安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田。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印量遠遠超越百萬冊── 是全球七十五座主要城市、無數人們的「每日成功指南」 善用書中《金剛經》智慧法則所獲致的成就, 連投資之神巴菲特都讚賞!
★ 心的免疫力——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 由經文、禪解、實踐的角度,解讀《心經》260字的智慧精髓。 ★ 從煩惱疾苦的此岸,到達沒有煩惱、永遠快樂、自由自在的彼岸。
向生氣問好:呼氣,對它微笑;只要能如此照顧它,它就不再能控制我們,你必需覺知情緒只是情緒,它來了,停留一會兒便走了。 如果你不想生氣,就不要吃進憤怒……如此,我們就從生氣中解脫了……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想要修練自己,轉化內在的恐懼、憤怒與絕望的人 你有多久沒好好覺察自己在做什麼?你的身體時時處於緊張與不安? 你忙到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與身邊的人? 現在,只要一個呼吸,你就可以回到自己,轉化內在的焦慮; 心息相依,身行安住,禪就在你的一呼一吸間。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佛陀的法教,賦予我一生無窮無盡的內在力量, 這個令人解脫的方法, 任何有意學習、修持離苦之道, 進而實現人類潛能的人,都能獲得! ~達賴喇嘛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內容包括《大正藏》1-55及85冊、《卍續藏》選輯、《嘉興藏》選輯、歷代藏經補輯、《藏外佛教文獻》等等,共收錄4165部(16925卷)佛典,約有1億7千萬字的本文及校註,以及386萬筆的經文用字修訂。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藥師經》是很適合在當前這個娑婆濁世修習的寶典,既可實踐佛法、淨化身心與世界,也可發願迴生淨土。
除了加薪與升等,你還關心什麼事情嗎? 如果生命走到盡頭,你心愛的人會如何追憶你? 他心目中的你,是你喜歡的樣子嗎? ……問問自己,目前的人生,你快樂嗎?
聖嚴法師用正確的佛法,為人間的紛擾及苦惱,
提出了紓解的看法和作法,將平安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田。
現代人生活在和平富裕社會中,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危機,需要透過追求財富、名望,讓自己感到平安。其實,向外追求的平安是不可靠的,唯有讓自己身心安定,並且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身心平安——身心的平衡與安穩】 聖嚴法師
世界可以是淨土,也可以是地獄,完全由你的心來決定。
當我在指導禪修時,會鼓勵禪修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內心充滿喜悅,這在佛教中稱為「隨喜」—隨境而喜、隨事而喜、隨人而喜。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賺錢、陞官、生孩子、娶媳婦、抱孫子時,一定可以隨喜。如果家中發生不順的事,或者聽到背後有人批評、指責你時,還能隨喜嗎?孟子說:「聞過則喜,知過必改。」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時,還會歡喜,這是不簡單的,即使是修行人,雖然不會形之於色,也不會去反駁對方,但內心有時候還是會有一點點的波動。
不能隨事、隨人、隨時而有喜悅感的話,倒楣受損的是自己。因為人家已經跟你過不去了,你還跟自己過不去,這不是很愚蠢嗎?不如將念頭一轉,自然可以體驗到「心淨國土淨」了。
平常生活中,當你發現心中有矛盾、痛苦、不平衡的時候,首先要注意你的呼吸,然後注意你的心在想什麼?然後把自己客觀化,觀察自己為什麼會生氣?生的是什麼氣?看一看你生氣時的呼吸如何?心臟跳動得如何?接下來注意你自己的感覺,是不是很不舒服?
也就是說,在內心不安定時,不妨馬上把心念移轉到觀照自己身體的種種反應,心情便會立刻平和下來。這種平衡與穩定身心的方法,非常有用,但是要經常練習。落實「心靈環保」,實際上就是運用佛法來調整我們的心;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就頓悟成佛,但至少可以用這些簡單的方法,使得身體平衡,心理平衡。
●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