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劇《薪傳》45年,不能遺忘的史詩經典
第一部臺灣史舞劇
創作演出跨世代全紀錄
六十五幀唯美攝影照片,完整收藏《薪傳》,凝結感動瞬間
從身體力量到生命省思 優人神鼓的追尋與淬鍊 劉若瑀的重溯與重塑 這一切過程,不只是學習,更是了解── 了解自己、了解舞台不是成就自己的地方, 而是看見自己的機會。 ──劉若瑀
她把來自土地的動作,澆灌為台灣現代舞的花朵 在白色恐怖的烈焰灼燒中,為生命、為舞蹈全身躍動…… 以身體呼喚台灣現代舞的降生 以生命銘刻台灣白色恐怖的傷痕 威權燒灼後的歲月,從餘燼中重生的歷史 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重新面世
臺灣現代舞發展的歷史,就是臺灣人追尋「身體的自由」的歷史。《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以細緻而優美的文筆,生動地描繪了現代舞在臺灣的發展,從現代舞之父石井漠、朝鮮的半島舞姬崔承喜,影響了臺灣的蔡瑞月、李彩娥等一代人,再到如今人們熟知的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等。
其實,你每天寫的字大多是行書! 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寫字書。 手寫美字,擁有日常美感 美好的手寫字可以帶來美好的生活 你知道嗎?美,其實就在你我的身邊。 行書,是每個人平常的手寫字; 寫出美麗的行書,就能營造生活中的美感。 來寫美行吧! 一起在生活裡實踐專屬於你...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失去了生命,與他同車的兩名年輕的女子...
台灣第二本芭蕾爆笑巨作 燃燒你的芭蕾魂,這是全民跳芭蕾的時代。 ★中英對照 第一本《芭蕾女孩的祕密日記》於2014年出版, 兩本差別在於,每天練舞8小時,與8天練舞1小時所產生的差異性……
「鋼琴的心、鋼琴的魂」──鋼琴詩人蕭邦 蕭邦,浪漫又憂鬱的鋼琴詩人,一生為鋼琴而活,是古典鋼琴曲的代言人。混血兒的背景,造就他多樣華美溫柔的曲風,如同白色天鵝絨灑落著紫色鬱金香花瓣。他的鋼琴曲在一百五十年後聽來,和聲仍充滿了活力與新奇感,藉由高超彈奏技巧,表達出言語難以訴說的內心澎湃。而他與...
為什麼芭蕾舞者要像鴨子一樣站立? 最偉大的芭蕾舞者可以跳多高? 哪一個芭蕾舞團是由孤兒組成的? 哪一齣非常受歡迎的芭蕾舞劇首演時卻是徹底的失敗? 歡迎來到芭蕾的奇妙世界!
堅持,讓平凡變得非凡。 這是小黑大叔的寫字、人生奇幻旅程。 史上最強垃圾話很多、很會寫字的中年大叔首度大公開: ♦感動、勵志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暖心、有趣的金句佳言與絕讚美字 ♦實用的練習寫字方法 + 看懂一個字的五種方法 ♦如何使用高度趣味、高度互動、輕鬆快樂的技巧經營粉絲頁 ...
本書從八個不同的角度來介紹西歐古典音樂,背後邏輯或許可視為分類歸納一線性推演的思考模式,從結構性的概念,來認識理解所謂的「古典音樂」。或許,以此方式閱讀這本書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在這裡,表演者 (Performer) 就是行者,行動中人,修行人,譬如教士、戰士或智者。葛羅托斯基的〈表演者〉這篇宣言,乃至整個「藝乘」,其宗旨可以古儒橫渠先生的四句真言來覆頌︰ 一、為天地立心︰這個心就是「覺性」,六祖慧能說的「自性」,《奧義書》上說的「旁觀的鳥」,亦即藏密或多瑪斯福音所傳的「動...
【特別收錄】
■林懷民新撰萬字專序〈吶喊與突圍〉
■十三位跨世代菁英名家專文推薦
據說,雲門經典《薪傳》是一齣「跳一次死一次」的舞作。
薪傳《薪傳》的通關密語是:
免驚,袂死,再來一次!
一九七八年,雲門舞作《薪傳》首演當天,美國宣布將與臺灣斷交。
燃燒靈魂的編舞家,和看不到前程的舞者,在混亂的時局裡,用青春的毅力與能量,演出「柴船渡黑水,唐山過臺灣」的史詩舞劇,鼓舞了萬千觀眾。
《薪傳》是臺灣集體記憶裡最重要的一支舞。
古碧玲生動記下首演季幕後的奮鬥與突圍,以及四十五年來,八代舞者突破自我限制,重現這齣把舞者力氣榨光、讓舞者跳到虛脫,觀眾感動沸騰的舞作的故事。
每一代年輕人都可以創造傳奇。
每一天都是突圍的好日子。
《薪傳》是以漢族先民拓殖台灣的歷史為主題,陳達吟唱「唐山過臺灣」的部分歌詞為「幕間曲」的八幕舞劇。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舞作在嘉義首演的早上,美國宣布將與台灣斷交。演出時,臺上舞者和臺下的觀眾,滿懷孤臣孽子之心,淚水和著掌聲久久無法止歇。第一齣以臺灣史為題材的舞劇,就在如此悲壯的情勢下,展開它四十五年的旅程。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從家族溯源為靈感,展現百年來生活在臺灣土地上千千萬萬人與天爭、不向時勢屈服的突圍與吶喊,不分族群與世代的觀眾,都能從中看見自己的身影,找到自己所屬的位置。
《薪傳》是支要人命的舞,能讓所有舞者聞風喪膽,但只要站上舞臺,他們都願意為它挑戰極限,以靈魂獻祭,即便已歷經數代舞者的更迭,也毫無代溝地傳承這份拚搏的精神,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正是《薪傳》所展現的獨特能量與魔力。
全書收錄《薪傳》創作靈感、編舞歷程、道具與音樂創作軌跡,也記錄舞者們淚水與汗水交織的不服輸精神,此外更邀請各界知名人士,分享他們與《薪傳》的相遇及感動。搭配六十五幀精美攝影照片,完整收藏《薪傳》。
作者簡介
古碧玲
自許各界局外人,喜新戀舊,雜看雜學雜讀,自己思想;生活重心為食物、讀物、植物與藝術。
先後任職於政經媒體、網路、廣告、基金會、NPO等,常用文字傳遞想法,偶寫藝評,更想用植物、畫畫與世界對話。現主編《上下游副刊》。
著有:《請問里山怎麼走?》、《不知道的都叫樹》等書。
各界名人推薦
朱宗慶、江鵝、李宗盛、姚若潔、唐鳳、奚淞、馬世芳、莫子儀、連俞涵、焦元溥、黃聲遠、鄭麗君、謝旺霖、簡文彬、嚴長壽
四十多年來,即便演奏多次,歷經無數的排練,《薪傳》的每一次打擊,都還能讓我感動。──朱宗慶
我始終記得那一夜。這齣作品的感染力,足以超越一切大人世界的知識和教養,讓一個七歲的小男生目瞪口呆。──馬世芳
我第一次看林老師的舞,就是《薪傳》。一個十八歲的叛逆青年,看著舞,流著淚,不知道自己被什麼感動了──莫子儀
《薪傳》不僅是臺灣的移民故事,也舞出臺灣人看向未來的開拓精神。──鄭麗君
因為《薪傳》,我感到自己更加貼近家鄉的泥土。──謝旺霖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