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任雪麗,
這次要告訴我們一個拚經濟的故事:
臺商與臺企如何拚出了中國經濟起飛。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開啟極地大探險時代的一次航行 傳奇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征服南極旅程的起點 人類第一次見識到海冰的威力 以及寒冷與黑暗能夠如何蹂躪人的靈魂 ★Amazon編輯精選最佳傳記與回憶錄 ★《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爾街日報》好評推薦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紐約時報》、亞馬遜Top 1暢銷書 ★ iHeartRadio最佳歷史類podcast改編成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它的篇幅不是兩倍長。 ★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暨《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麥爾坎.葛拉威爾最新力作 「精準轟炸」可以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無差...
“全世界都有病人等待器官;只有中国有器官等待病人。” 中共需要解决异议分子,因此,出现了地下器官库,出售异议分子的器官,并从中获利。 国际人权作家伊森‧葛特曼为了解中国活摘器官以及迫害法轮功等异议分子的方法,并揭露中国不寻常的医疗生态,他深入采访法轮功学员、狱警,和中国、台湾医生等超过100位证人。...
達爾文三部曲現代版!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最終章《昨日世界》磅礡上市: 重拾遺落在文明洪流中的昨日美好。
中國在本世紀初成為「世界工廠」,接著想利用中國龐大市場為誘餌,進一步吸引高科技外資進入中國,推出「中國製造2025」,試圖將中國發展為「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臺商扮演的角色經常被忽略。事實上,若沒有臺商,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崛起。臺商協助中國建造了加工出口工業的基礎。這是中共政權未承認的公開祕密。任雪麗這本專書,文筆親近可讀,娓娓道來中國崛起的「臺灣因素」,把臺灣與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經貿政治關係,做了精采的分析。──吳介民(《尋租中國:臺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作者)
還記得嗎?一九九五年上映的首集《玩具總動員》裡,原本自認是太空騎警的巴斯光年,發現手臂上刻著「Made in Taiwan(臺灣製造)」字樣,才認識到自己只是量產玩具。那還是一個頌揚臺灣「經濟奇蹟」的年代。
只是,如果把當年情節照搬至今日拍攝,巴斯光年看到的無疑會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現在令世人稱奇的也變作「中國崛起」。
你或許以為:中國經濟起飛的關鍵在於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自此如鴻鵠展翅,將燕雀臺灣遠拋在後。但本書要告訴你:沒有臺灣人的指引,就沒有中國崛起。
美國著名臺海問題專家任雪麗,於書中追溯並勾勒了戰後至今數十年來,兩岸經濟從完全脫鉤到逐步整合的過程。她認為,臺商與臺企居中牽線,領航中國接軌國際,是中國經濟得以騰躍的一塊最重要跳板。她更主張,若無上述二者之助,中國未必能有今日繁榮光景,至少無法上升如此快速。
因此,她特意以臺灣商人與企業為主角,講述他們為何跨海到中國拚經濟,又是如何拚出事業第二春,以及如何在無形中協助了本對全球市場需求陌生的中國企業日益茁壯,最終建立起紅色供應鏈。
而且不只經濟。作者強調臺灣人大舉西進後,對中國的文化與社會也造成廣泛影響,像是帶起喝咖啡、拍婚紗、吃個人小火鍋等輕奢風尚,復興拜媽祖、做功德等宗教活動,傳唱鄧麗君、周杰倫的歌曲;由於做了不少一手訪談,寫來相當生動有趣。
在臺灣與中國間緊密的經濟紐帶,因為兩岸緊張局勢和美中角力衝突可能將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刻,本書帶領我們回顧歷史、分析現下與展望未來,可謂及時之作。
而作者在談兩岸經濟互動的同時,自不免需要梳理臺灣經濟變遷:從香蕉王國到雨傘王國,從做Nike到做iPhone乃至做晶圓代工。對於想要迅速掌握臺灣當代經濟發展大略的讀者,本書也是絕佳入門。
作者簡介
任雪麗(Shelley Rigger)
美國政府東亞安全事務顧問,著名臺海問題專家,北卡羅萊納州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榮譽教授,哈佛大學政府學博士。曾為國立政治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進行臺灣研究長達四十年,已出版兩本關於臺灣政治及兩岸關係的學術專書和多篇論文。其普及著作《臺灣為什麼重要?》(Why Taiwan Matters: Small Island, Global Powerhouse),文字深入淺出,備受讀者讚譽。
譯者簡介
馮奕達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供養貓,會打鍵盤跟彈吉他。譯有《殖民之後?》、《帝國與料理》、《職人新經濟》、《文明的腳印》、《風之帝國》、《我們的海》等N本書。N為有理數。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江懷哲|《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於科技業擔任策略顧問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汪 浩|國際政治經濟評論家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洪紹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陳添枝|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各界讚譽
▲ 在這本書之前,臺灣對於中國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貢獻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關注。以兩國之間經濟合作為題的研究,關注的泰半是合作背後的政治意涵,探討兩個經濟體的整合是否會縮小彼此的政治分歧,最終導向統一。任雪麗在她的新書裡主張:一度落後、神祕莫測、孤立於世的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主要的原因就是臺灣……。本書描述了臺灣與中國之間經濟關係的發展,並探討臺灣企業及其員工如何徹底轉變中國的商業習慣。本書也進一步探究這種轉變可能影響了中國消費者在宗教、流行文化乃至法律方面的行為。值得推薦,特別是一般讀者與大學生。──美國圖書館協會Choice
▲ 洞若觀火的研究。無論是學生還是學者,但凡想瞭解臺灣經濟奇蹟與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火車頭的角色有何關係的人,必不能錯過本書。──李駿怡,歐洲臺灣研究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 從做雨傘到做iPhone,任雪麗宏觀說明臺商如何在過去四十年間深深改變了中國。臺商改變了商品在中國如何生產、何處生產、生產何物,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甚至大大影響中國流行歌。《從MIT到中國製造》軼聞處處,趣意盎然,全面敘述了臺商對中國經濟、社會與文化轉變的多面影響。──傅道格(Douglas B. Fuller),香港城市大學
▲ 《從MIT到中國製造》爬梳了過去數十年兩岸經濟整合的發展。作者大力主張,臺灣的關鍵影響不僅把中國帶入全球供應鏈網絡,甚至改造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任雪麗的受訪者形形色色,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的資訊。本書問世的時間點可謂恰到好處,臺灣與中國之間的經濟紐帶即將經歷劇變,任雪麗在兩岸政治經濟局勢一觸即發之際,為學界提供展望未來所需的扎實背景知識。合理的分析與詮釋,加上穿插於學術討論之間的真實故事,讓全書讀來饒富趣味。──《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 美國學人任雪麗的《從MIT到中國製造》,堪稱一部簡明臺海商業史……將兩岸商業與文化關係的歷史交織連綴,讀來趣味橫生,值得推薦。──《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