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在尋求並渴望得平安、得自由、得安息。但是,基督徒的生活不只是輕輕鬆鬆地享受安息。當我們來到耶穌面前,奇妙的交換發生了。祂先除去我們的軛,然後在我們的頸上換上祂的軛,祂解除我們的擔子,然後將祂的擔子放在我們身上。但是有太多的人,受到後現代主義「挑選合自己口味」這種心態影響,只想得到安息卻不想負軛;只想放下重擔卻不想背上基督的擔子。
我們背負基督的軛,就是進入祂的學校,成為祂的門徒,並且順服祂的教學權威。這意味著,我們不只認定祂是救主,而且祂是我們的「老師」和「主」;我們會將生活的每一部分,不論是公開或隱密的,都放在耶穌至高的權柄之下。
多年前,在一個陰暗的小禮拜堂裡,一個孤單的學童進來尋求神。後來,他回應這世上最偉大的邀請,成為基督徒,不僅如此,他還將生命獻給基督,成為基督的門徒,為主所差遣。如今,他的一生被用來引領世上無數人經歷相同的新生命,讓他們更深了解,基督是如何捨棄祂的生命來拯救我們。斯托得成為作個真門徒的真實榜樣。時至今日,已屆八旬,他依然不改初衷。
本書帶著自傳色彩,又有牧者心聲。斯托得以理性又不失感性的筆觸,分享自己為何成為基督徒的經歷,並抽絲剝繭地解明,耶穌在過去和今日,不斷向世人發出的兩項主張和邀請。
向斯托得提出邀請的主,也邀請你,並耐心地等候你的答覆。
在充滿挑戰和苦難的世界中,我們往往會問:活著有什麼意義? 「當上帝的手介入,一切都有意義。」 傳道書探討的不僅是人生意義,更是敬畏上帝的重要性。敬畏上帝就是讓祂來介入,人生大小事都有祂掌權。 儘管這個世界充滿苦難,我們勞碌所得的終會消逝,但如果懂得敬畏上帝、按照上帝的心意來活,順境逆境都有意義...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本書是作者司傑恩繼「門徒造就系列」三部曲後,意外發現失落的一塊拼圖。這段發現源於他自身歷經一段靈性低潮之路。那段日子在外界眼中可謂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但他卻迎接一場來自心靈的風暴,承受內心的空缺與喜樂的遺失。而這其實是出於靈魂的吶喊。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展開一場紙上靈旅, 洗滌我們的生命。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時時默想耶穌的苦難, 連結現實生活中的低潮、困境與挑戰; 在沉思與禱告中汲取生命之糧, 接上耶穌賜與的平安和屬靈的力量。
門徒,世界改變的起點! 如果有一本關於「作門徒」的字典,哪些關鍵字可能會被網羅其中?倘若不假思索地認為當然是靈修、禱告、讀經、傳福音,這樣可能表示我們對門徒的概念還不夠激進,作門徒也還不夠徹底。 若把同樣的問題請教斯托得,集七十多年門徒生涯的體會,以及一甲子事奉歲月的智慧,他會告訴你:不隨波逐流...
★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年度好書獎」 ★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美國Amazon五星見證 神的指引,比你想像的更清楚。 當神對你說話時,你聽得到、也聽得懂嗎? 本書提供的方法,讓你理解神的訊息, 分辨神的旨意,跟隨祂步履前行。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這一次,界線大師要教我們如何跨越保護自己的界線, 重新信任對方、修復關係。 當關係出問題時,要重建關係其實是有方法的。 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界線; 接著,了解對方是否已預備好要修復關係; 最後,需要雙方都投入關係中,才有可能達到真實敞開的關係。
▕ 作者介紹▕
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1)
當代福音派大師,畢業於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1945年起擔任倫敦萬靈堂教會牧師,1975年退休。退休後,斯托得每年用三個月退隱寫作,三個月巡迴世界演講。透過著作、文章及演講,他成為全球福音派的思想導師。出版過四十多本書,多由校園出版社翻譯出版。斯托得所創辦的機構長期支持第三世界(the Major World),提供獎學金給落後地區有潛力的傳道人到英國進修,希望他們回國後能將福音派的力量帶回各地。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