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文學獎故事書寫獎得主‧陳翠玲‧首本散文集★
宅在東引的大海之女陳翠玲,以溫柔的雙眼凝視她生長、生活的小島,揉雜文筆與畫筆既書且繪出對島的所知所感,記下故鄉事,邀請大家漫步島上,迎海風、賞野花、數群鳥,共煮甘貓、紅糟雞、鯇魚丸,「看見最在地、也最耐人尋味的小島日常」。
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只要出發,改變就已經開始!! 這是一趟極不可思議、令人大開眼界的旅行。 因為一位富有遺孀的善行, 讓一群從未出過遠門、單純質樸的村婦農民, 坐著專屬的三等車廂環遊印度,見識世面。 他們的心窗從此開展,眼中的世界也開始有了不同……
若一生只能讀一本遊記,那就是它了! ☆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將與各式鮮猛有趣的人事物與地方交會、碰到各式疑難雜症與「政治問題」 並且充滿旅人面臨各式意想不到的挑戰時,該怎麼見招拆招、以及巧遇貴人來幫忙/幫倒忙!
長距離步道健行者必讀之書,四條全球重要長距離步道完走心得、身心照顧及旅行準備重點TIPS 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重回步道,再現其中的空氣與風景,回味曾經的收穫與領悟。 沒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了解長距離步道的魅力,和所有你該知道的事。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
★ 一本城市文學誌,讓拜訪柏林的旅者,能透過本書找到一般觀光指南所無法帶領的私房場域。 ★ 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體裁,帶領讀者體驗這座城市的叛逆精神。 ★ 回顧柏林的關鍵字:叛逆、自由、重建、貧窮、文學、藝術,但依舊樂觀。 ★ 自由才能寫作,寫作才有自由,內容風格呈現一...
一個迷失自我的旅行者,一隻帶來勇氣的浪貓, 一段與貓同行的奇幻旅程 Instagram百萬人次追蹤,影片瀏覽次數超越一億三千萬 每日郵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BBC、衛報專題報導 Amazon UK暢銷書,全球粉絲熱烈期待,售出二十國版權 「夢工廠」製片、《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監製邦...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
最任性自在的舒式京都晃蕩, 告訴你如何享受這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繼《遙遠的公路》、《理想的下午》之後, 舒國治最讓人心醉的行旅文學代表作,令和年全新版本上市
一介鄉下武士,帶領日本走向新時代。 坂本龍馬究竟魅力何在,讓後世追思懷想不斷? ‧他在NHK「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調查排名第三,僅次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在他的出生地,有日本唯一以人物冠名紀念的「高知龍馬機場」; ‧每年十一月十五號,全國舉行「龍馬祭」紀念他的誕辰與忌日; ‧...
引領鐵道漫遊.地方旅行風潮的雋永經典 ●另類鐵道迷的漫遊書寫 ●作者親繪鐵道漫遊地圖 ●蘑菇+王春子美術設計
宅在小島上,最常做的事便是散步
腳踏著土地,感受土地的回饋
我可以宅,宅在這座島上
東引——離島的離島,位於國之北疆,四周急流洶湧,船艦與直升機是島民回家的交通工具。小島擁有特殊的地理風土與歷史地位,以及迥異於臺灣的獨特自然生態,人們更在與大海拚搏的日常中,形塑出面對無常的堅忍性格。
【內文選摘】
立冬後的假日,發現有三隻白額雁,從遙遠的北方,一路向南來到了小島,額頭上接近嘴端之處有一圈白毛是明顯特徵。冬日早上天空陰陰的,三隻白額雁的毛色看起很黑,到了下午毛色在有光線下,看起來呈褐色,當然羽毛上仍有黑色斑點,就在此刻發現,其中一隻白額雁不知去向,是發生意外或是向更南方飛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排擠了?牠們想要兩人世界?人類的思維常常會框架在其他生物上。——〈冬日,宅在一座島〉
煮紅糟雞,我會學依媽將老薑切得細細碎碎的,在油鍋裡爆得焦黑,放入紅糟炒香一下,再放入汆燙過的雞肉塊,與紅糟拌勻再倒入半瓶依媽自釀的老酒,中火燜煮,翻炒再燜,倒入清水後再放入發好的香菇、木耳、金針及剝殼的水煮蛋,水煮蛋被紅糟染得紅紅的,我們稱它「太平蛋」,吃了「太平蛋」萬事太平,平安順遂!⋯⋯過節、祭祖、宴客,這道紅糟雞必備菜餚,這味不只是傳承、也是家的味道。——〈鄉愁最是紅糟雞〉
生長在小島上,推門便見到海。每天在浪濤聲睡去,在浪濤聲醒來,小島四周水深潮暢,群礁拱抱,海的顏色、表情豐富多變,時而平靜似鏡,時而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大海是島民生存的依靠,有了海便有了希望,有了海便能生活、生存下來!對於大海,我有著更多的敬畏,敬的是祂餵養了我們一家人,畏的是祂深不可測,那深愁的水應混著人們的眼淚啊。——〈依爸「放蟹」回來 依媽做「蟹青」〉
即使我們看到的紅花石蒜,也有不同的面貌,花色、花瓣形、卷曲程度、皺波大小,些許特徵的不同,造就千變萬化風姿,石蒜科的紅花石蒜,花謝後於春天冒出葉子,葉子細長倒臥,夏天葉子乾枯不見,於白露後待有豐沛的雨量,便抽出花莖,花莖有綠色或褐色,頂生四至六枝的小花成為一朵大花,花色艷紅,花瓣裂到基部向後開展卷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蕊及柱頭彎曲呈弧形,像是炸開的煙火的火線,使得整朵花更蓬鬆有型。——〈紅花石蒜 開了〉
▍東引的在地書寫
從家族回憶到地方文史、飲食、生態、教育現場,陳翠玲以在地人觀點記錄地方事,深入島嶼肌理,是生活札記,也是具有文學性的鄉土誌。
▍東引的非旅遊指南
由東引的女兒揭開小島的薄紗,帶大家看見藍眼淚之外,離島生活的真實況「味」──有悲歡甘苦,還有淡菜、糟魚、烏魚子、甘貓、紅糟雞……。
▍東引的圖像描繪
陳翠玲手上的筆,不只寫字也作畫,書中收錄逾20幅畫作,展現小島的道地飲食與多樣生態。另附《東引歲時記》,以彩色折頁刊印作者日常手繪畫與小島風采照,島上風情隨時令流轉,四季變化盡收眼底。
古碧玲|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林楷倫|魚販暨小說與散文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曹銘宗|臺灣文史作家
陳泳翰|馬祖社造及文字工作者
傅月庵|作家、資深編輯人
黃惠鈴|退役老編、創作者
劉宏文|馬祖南竿珠螺人,散文家、教師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各界一致推薦(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這些揉合知識與感情的書寫,有如曖曖含光的粒子,在章節之中此起彼落的閃爍。她寫的〈在有海景的廚房裡包「甘貓」〉實際是一種番薯粉為原料的傳統點心。冬日午後,表姐妹倆在一處海景房間,一起擀皮包餡做「甘貓(即葛粉包)」,窗外海風呼嘯,室內爐火正旺,可以感受到溫暖的火光在兩人的臉上輪流跳躍。豬油香氣混和蔥葉的辛味瀰漫,是一代人共同的滋味,時而爆出得輕鬆笑語,更是往昔島上婦女最為快樂的時光。——劉宏文
陳翠玲筆好,好在夠深,她把昔時東引人家的日常悲歡甘苦:討海人如何依海維生,向大海討生活,四季漁獲如何收拾料理,歲時酬酢怎樣應對攤派,無不娓娓說齊。這些「老派」,得讓所有曾落腳此島如我輩得穿越時光,如實回到舊日氛圍,彷彿又嚐到那一滴魚露幾點米醋、浸泡一缸「東湧浴室」的氤氳熱水。——傅月庵
作者簡介 |
陳翠玲
國小美術教師,居住在東引島上。教與學及書寫,喜歡陪伴有夢想的人,2014年出版圖文套書《守燈塔的家族・東湧燈塔的故事》,2017年獲馬祖文學獎故事書寫首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