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探访,让病室有温情;但,如何慰问?怎样关怀?
怎样效法主耶稣,帮助处在病痛的人?
本书与你分享:
医院探访事工的体验与异象,
帮助我们:了解病患的身心灵需要。
「社會關懷」是基督宗教的重要教義,形成教會與社會密切的互動關係。自基督宗教入華以來, 「社會關懷」引起極大的反響,一方面是有著各種慈善、愛心的活動,進而延伸到促進社會與政治的改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會的介入許多事物,衝擊到社會的許多層面,在地方或國家引起不同的感受。這個有趣又複雜的現象,是一個...
傳福音是教會的火車頭事工, 車廂用黃金打造也沒用, 因為只要火車頭開不動,其它通通停擺! 福氣教會採用本土化「幸福小組」佈道策略,短短六年時間累積受洗人數超過3,000人,掀起海內外華人教會投入幸福小組的熱潮。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登山寶訓中,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登山寶訓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
書名:《30天禱告手冊:作主門徒應有的態度》 Attitudes Required of Jesus' Disciples 副標: 路加福音中的比喻 耶穌帶領門徒,說了一個又一個比喻 主的門徒和世界有何不同,在耶穌口裏,生動無比 路加福音的比喻,也是寫給今天的你 你準備好作主門徒了嗎? 「有耳...
這本激勵人的註釋書把我們帶回到世界的最起初。創世記頭幾章宣告世界和人類生命的起源。在新紀元的開始,亞金森將他從創世記得的亮光因應我們在新紀元開始所面臨的議題。他堅稱,創世記頭11章是聖經其他部分的序曲。這些篇章描繪出神創造的大能和美麗,激起人們的驚嘆。它們也顯明,即使神嚴厲地審判那些背離祂以及破壞...
每個服事者都是記憶的治療者。舉凡查經講道、小組聚會、關懷探訪,乃至於教會行政會議,無一不是為了使人想起聖經對耶穌的記憶,並將它與個人的記憶連結在一起,進而使人心意更新而變化。
在這墮落的世界,基督徒要如何保持靈裏的更新?耶穌告訴我們,擁有新酒和新皮袋是關鍵(參《馬可福音》2:18-22)。 新酒是耶穌的生命,新皮袋是能承接耶穌生命的屬靈操練和習慣。好的屬靈習慣有哪些?例如:每天好好地靈修(QT)、穩定參加小組與崇拜聚會、實行什一奉獻等等,旨在幫助我們裏面不斷地擁有耶穌,方...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作者侯活士獲《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佳神學家」 敘事是教義神學的內涵,是信仰生活的範例,是啟蒙下一代信徒的教材。敘事是兩千年來教會生命力的源頭。聖經中的敘事,不是因循落伍、任憑挪用的文字,乃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主動形塑我們的品格,使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傅士德之暢銷經典著作「新譯版」 英文原書售出超過100萬本 本書探討靈命操練這一主題,書中分別討論默想、禱告、禁食、研習、簡樸、獨處、順服、服事、認罪、敬拜、指引、歡慶這十二個重命操練。作者學識淵博,旁徵博引,對不同操練皆有深入認識,且非常關注操練的具體踐行方法。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愛與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人生課題……要如何承受羈絆與心碎,讓生命完整無憾?這是困難的問題,或許需要的是一個大膽的答案。安.福斯坎,《紐約時報》百萬暢銷作家,以其網路書寫引發無數現代基督徒女性的心靈共鳴,在她自己對生命苦痛的艱難提問中,與聖餐中破碎血肉並傳遞出去的耶穌相遇。
透過默想6個舊約聖經人物,本書讓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及其觸動人心之處,往往不在於非黑即白的泛道德評斷,更不在於我們對聖經不求甚解的望文生義,而在於聖徒那些糾纏不清的信心經歷,他們雖不完美,卻與「信」活得貼近。 本書以紮實的聖經研究為基礎,帶領讀者重訪六個赫赫有名的舊約聖經人物,於深入淺出地細閱經文之...
被譽為「斯托得最好的作品」 福音派對十字架的意義最好、最具說服力的詮釋 --- 「斯托得發現, 是十字架在屬靈和智識上的豐富,支撐著門徒的生命, 尤其是在黑暗和艱困的時候。 斯托得幫助我們欣然接受 『十字架改變了一切事, 它讓我們與神建立一種新的崇拜關係, 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新而平衡的認識, 對宣教產...
亞歷山大・布魯斯(Alexander Balmain Bruce, 1831~1899) 十九世紀當代最傑出的聖經學者之一,教授護教學和新約解經學,1859至1875年期間服務於蘇格蘭自由教會創立的神學院(Free Church College, Glasgow, Scotland)。布魯斯生平著...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关心人真的那么难吗?事实上不容易,但是关心人是使命。用心就不难(章1/章2),这五个字成为我和丽华过去四年来所写的文章的结论。人会因为害怕面对困难而寻找许多理由或借口,甚至选择逃避。当中确实有合理的理由,就如当年摩西说自己是拙口笨舌一样,这是事实。但过后他却能成为与法老谈判的勇士,所经历的一切惊涛骇浪事迹,肯定也是他所料想不到的人生。不只是他的人生彻彻底底的变了,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也改写了。这怎么可能呢?在人确实不可能,但因为有上帝,一切都有可能。
黎宝华牧师(注:马圣讲师及前香港院牧)说信仰是生命的彰显,而神学是一门知识。能否关心人就在于我有没有因着相信上帝的大爱而愿意付出行动(章3)。如果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就如人没有灵魂是死的一样,那容我说一句:没有流露信仰生命的神学知识也是死的。医院可以成为我们体会爱、明白爱并活出爱的地方,让神学知识和信仰生命融为一体。
以爱为根基,加上对疾病的认知(章4)和对人的同理心(章5),我们可以与医生同工配搭成为人与神之间的桥梁。
本书第二部分以六个问题测试关心人的难度。问问题难吗?专心聆听难吗?倾诉困苦难吗?要关心人必须先要了解他,而了解可以从问问题开始(章6/章7)。了解别人又可以从了解自己开始,如何了解自己?必须从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始(章8)。
安慰人难吗?关心人要有行动。每个人都需要安慰(章9)。上帝祝福你、上帝会医治你,这些话似乎每个人都会说。可是不要让安慰的话成为空头支票。人的安慰从上帝而来;当你在疾苦中时,你相信上帝的话能安慰你吗?
分担困苦难吗?信靠上帝难吗?也许我们力不从心,也许只能尽力而为。(章10),可是如果能掌握信靠上帝的技巧(章11),那无限的上帝便能透过有限的我们做那不可能的事。记住,我们的上帝,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
林庆祥医生
- 马大脑科专科医生及医学院高级讲师。
- 八打灵三路福音堂医院事工负责人。
- 身为医学生时曾为病人祷告,医院事工的负担因此孕育。
方丽华
- 马大经济系毕业,服务教育界达十年之久。
- 目前是全职妈妈。
- 喜爱将生命的感动化为文字,与人分享。
不晓得耶稣时代有没有医院或养老院,不过我们知道主耶稣在世经常作探访的工作,并医治病人。《马太福音》廿五章记载了主耶稣形容审判日子的来到,那时竟连有没有看顾生病者也成为绵羊与山羊的分界线,承受神国或被撇弃到永刑里!
看来,看顾病患者或到医院探访不只是一种要操练的恩赐,更是一个使命,是每个基督徒都能,也应该去做的一件美善事。基督徒以此效法主,就能在病者软弱无助、焦虑彷徨、疑惑惧怕时,彰显主的恩惠、怜悯、信实的美德,安慰并坚定他们的信心。
庆祥与丽华俩人都曾有患病留医的经历,因此可以深深体会病人的心理与探病者所需要的装备。庆祥身为一位医生,更以专业者的角度给读者对疾病的发展与过程多一番的认识,且给予医药与治疗上一些实际的建议。他们夫妇在服务教育界为人师表,惯性的对许多事务、做法都会抛出疑问,以期达致读者行事的正确目标与动机。
本书不单对医院探访工作有肯定的贡献,对病患者的心态,对病、临终与死亡的诠释也有启发性的分析思索,甚至也包括了对病者家属的需要与关注作一番的探讨。他们歌颂生命的造物主,赞叹生命承载的韧力!
关怀的工作有许多层面,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有需要的人,或生病、身体障碍、丧失亲人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除了有爱心行动的关注,我们也可以帮助设立病友组织,例如中风病友的联系。本书的其中用意也是期待有更完整、妥善、全备的组织,使到医院探访的事工能做得更荣神益人!
我们看着他们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并在教会中做导师、时常关心有需要的人,聆听他们的倾诉,为他们祷告。如今他们将四年来为《文桥》写专栏的作品汇集成书,我们为他们高兴、感恩,并大力推荐此书,是你要拥有的一本事工参考书!
——陈忠登医生、叶秀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