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者數百遍潛下台灣海洋,你會為他遭逢的各種凶險而心悸難平,你會為那太快用盡的氣瓶殘壓與相機底片而嘆息,在垃圾掩埋場外、在海底沉船之間、在核廢料的航道下……這些被忽略已久的水面之下,王汶松不但完成了困難重重的海底紀實,他還書寫了,觸痛地表上所有生存者的真摯心靈,
這裡是浮游國度,水面下真實無比的台灣。
台灣首位揭開「靈界」神祕面紗的科學家 李嗣涔博士 突破科學疆界,打開宇宙真相的潘朵拉之盒── 「用科學證實靈界的存在!」 /原來在我們的世界之外,真有神、佛、靈界? 真實的宇宙,不只是單一時空的陽間,而是陰陽間俱在的複數時空?/
極端天氣事件是否與氣候變遷有關? 氣候變遷對人類及其他生物有何影響? 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對地球有何傷害? 是否真的有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最佳方案?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認識當前地球面臨的最大危機。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交融史 經典中的經典 世界史奠基巨擘—麥克尼爾 史詩級代表作 瘟疫,是人類最深的恐懼,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脫胎自吉卜齡詩句,實際上書裡的科學問答條目並沒有「十萬個」,第一版甚至只有900多個「為什麼」。作者伊林是蘇聯科普作家,為達到傳播知識、普及科學教育的目標,他藉這一套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以深入淺出的筆法,生動有趣的故事,向小讀者們講解科學。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本書為日文書 兩位作者分別為醫師和葬儀社業者。他們的共通點是,經常站在生死交關的邊緣,並且有各種不可思議的靈魂體驗。他們從各種瀕死體驗,附身等現象,了解到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是會延續的。本書針對生命與死亡提倡新的價值觀,減少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減緩人們與心愛的人死別的傷痛。
本系列書籍我們將從「低碳生活」為切入角度,提案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減少10% 開始。 比起過往低碳的模糊概念,我們希望用較具體的方式和實際的換算做比對,以「每人每年降為10噸碳排放量」為目標,幫助大家更有信心達到低碳的生活理念。 而做為本系列的第一本書,將從每個人的日常交通為主要視角,...
究竟碳中和是什麼?該如何具體實踐? 減碳浪潮在為經濟、社會帶來挑戰的同時, 背後又隱藏了哪些全新的商機與創新機會呢?
人類數千年來的農耕及畜牧,特別是現代的工業化農業,已經導致八成的土壤碳流失到大氣中,即使我們今天就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地球仍會繼續暖化。而現在有許多人,越來越多的人,從科學家到碳農、碳牧人,從碳權交易巿場到環保團體,紛紛放下宿怨,共同走向同一個目標:把碳種回土壤裡,將大氣中的碳轉換成對土地、對所有地球...
2022年的天然災害紀實分為六個章節,收錄了6場國內事件和15場國外事件。其中,臺灣災害部分包括了二月冬雨、軒嵐諾颱風、梅花颱風、0918池上地震、尼莎颱風及國道一號崩塌;特別企劃部分探討了全球多個國家受漫洪災影響的情況;其他章節涵蓋了歐洲熱浪、美國冬季風暴、中國華南洪災、韓國首爾洪災、南非洪災崩塌...
唯有所有人都成為「綠色公民」才能解決問題 真正全面、完全可理解的拯救地球指南 站出來發聲並要求政府負責,確保你的家、你的城鎮、你的國家做出更永續的決策。 我們得運用民主的工具拉動這些控制桿,將世界導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這個歷史關頭,速度很關鍵。 你,有能力帶來改變。
★以世界天氣為主軸,讓你了解氣象的基本知識,例如:雨的形成、內陸風和海風的差異等。更會介紹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氣象,也會解釋該氣象的形成方式,還有各種天災所帶來的災害。是一本關於氣象的入門書。 ★有圖文輔助說明,清晰易懂。圖文不呆板,會有數據、連續性的氣象插圖和一些可愛的人物&動物插圖,會讓人覺得...
揭露數十億美元木材黑市交易的罪行與血淚, 親自走訪盜伐現場的第一手報導! 從盜木賊、巡山員到木材鑑識專家,記錄人們最為真實的心聲與血淚控訴 「我猜你可以說,人們只是想討生活,就只是這樣而已。」 ──盜木賊克里斯‧古菲(Chris Guffie) 身為北美拓荒先鋒的伐木工人,他們在森...
第一本環台灣海域報導攝影集 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攝影獎
機遇與凶險交錯的海底光影,觸痛地表人類的水下文學
我靜靜看著網子,上頭纏著幾隻掙扎的魚,印象最深的是那隻大剝皮魚,在逆光中感覺是那麼的哀傷……
奔湧黑潮中與槌頭鯊相遇的驚異瞬間,
珊瑚沙鋪成的雪原上感受的人類孤寂,
消逝的潮間帶下難以置信的華美風景。
攝影者數百遍潛下台灣海洋,
你會為他遭逢的各種凶險而心悸難平,
你會為那太快用盡的氣瓶殘壓與相機底片而嘆息,
在垃圾掩埋場外、在海底沉船之間、在核廢料的航道下……
這些被忽略已久的水面之下,王汶松不但完成了困難重重的海底紀實,
他還書寫了,觸痛地表上所有生存者的真摯心靈,
這裡是浮游國度,水面下真實無比的台灣。
從奇幻豔麗的鬼龍一窺海底花園的風華,從陷落魚網的剝皮魚瞥見湛藍海洋的哀傷。台灣本島海岸線長超過一千公里,台灣的海洋疆域遠比陸地疆域還要大,但我們周遭的這處浮游國度,卻被大多數的台灣人所忽略。
攝影師王汶松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數百遍探潛環台灣的海域,他一一克服海底攝影的種種困難,攝下無比震懾人心的水下風景。他的作品不只是一幀幀美麗的海底世界,從垃圾掩埋場、蘭嶼沉船、澎湖石滬、核三廠出水口、一直到卸載核廢料的龍門港,十年間,他拍攝了一系列人為衍生的台灣海底生態環境,藉由影像和文字觸動讀者更深一層的思考:任何水下的工程或是垃圾都是活的,也都會在水面下發展出一段段不為地表人類所知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汶松
一九七○年生於台北。他在台灣各地旅行,用相機去拍下旅程中的點滴和感動。一九九三年三月他開始了第一次海外的旅程,至今共走訪了近四十個國家,五百餘座城市。
一九九七年他將視野延伸至水面下,並開始摸索海底攝影。十年間足跡遍及澳洲大堡礁、馬紹爾群島、帛琉、關島、菲律賓、印尼等知名潛點,除了看到美麗的海底之外,更看到了他們對海洋的保護。
他長期潛入台灣各地的海域,藉由相機去記錄那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以及不為人知的海底景觀。希望能透過文字和影像,喚起人類對海洋環境的重視。
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攝影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