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解析投資型保險的原理及相關知識。
讓你可以清楚判斷是否要購買相關的商品,不會因為誤解而浪費了金錢。
保單中藏了多少地雷,你知道嗎? 直揭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關鍵小細節!!!
全球與台灣,都正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如何看清局勢、掌握機會? 20萬專業人士都在學的財經分析課‧各企業機構爭相邀約的頂尖講師 台灣景氣預測權威孫明德最精闢、最接地氣的經濟脈絡╳金融投資解析 帶你用更靈活思維,在複雜世界做個有能力抓重點、解讀未來的人。
曾榮獲全美大型基金績效第一名的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 33年投資理財經驗與智慧的精華,讓你一生的理財發揮最大綜效。 ★楊斯棓專文推薦 洪培芸、謝哲青、朱楚文 強力推薦 ※結合理性與感性的突破之作!特別收錄: 闕又上塵封18年的往事,影響他投資理財生涯最深的體悟。
從家庭的角度去談保險,人生中,扛不起來的部份,才需要保險! 第一本教你保險買對、買夠、買好的實務指導書 近年保險書主要包括:迷思類、騙術類(高保費低保障)、低保費高保障類、保險理財類、案例集結類,缺乏「實務指導類」。
「超驚人!不到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 「超恐怖!台灣人罹癌旳機率高達百分之三十!」 所以投保防癌險是否很重要?不,你錯了! 理財專家告訴你《重大傷病險》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辛苦工作,退休金卻只有別人的一半? 一是你個人理財觀念出了問題 二為國家退休金管理走錯了方向 其實,你不是真窮,而是觀念窮。 本書讓你換上有錢人的腦袋。 暢銷財經作家X財務規畫師X基金經理人──闕又上集結三十年理財投資經驗,繼《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之後,推出重磅鉅作!
!你的保險公司可能不想讓你看到這本書! ★部落格社群影響力百大排行榜、總瀏覽數破千萬「淺談保險觀念」站長首次出書 ★最敢說真話的保經業務大仁,告訴你條款的陷阱和真相 ★非懂不可的風險概念,定期為自己的保單進行健檢,不被業務員牽著走 ★你不懂的權益,不會有人幫你爭取。讀懂關鍵條款,申請理...
投資股票要賺錢真的不難,除非你不具相關知識就進場⋯⋯ 又是網路、又是聽人說,讓人好徬徨 更別提如何靈活運用股票相關知識 沒有關係!本書一次告訴你股市最重要的資訊!不再一知半解!
.假設A小姐在離職後一個月發現懷孕3個月,她可以申請勞保給付嗎? .假設B先生在9月11日上班,但因為提供資料不齊,9月12日上午資料補齊後公司才郵寄勞保局,卻不幸在9月12日下午3點發生意外導致失能,他是否可以申請勞保給付? .你知道勞工保險和國民年金保險有哪些保險給付嗎? .你知道非因公生...
如果你對股票操作沒有形成系統化的觀念,這本書正適合對凡事都有高要求的你。 本書教你如何找到基本面良好的個股,然後用具體的方法決定買點、賣點。 以及操作過程中資金如何運用。 這本書幫你把投資股票的知識,整合為一個可以操作的體系。 讓你不會只知道什麼是股票、除權、除息,卻不知如何下手挑選一檔股票...
存股族的最愛是:買錯、犯錯都能保本,可轉債操作風險極低、報酬超高,買起來放著,時間到就能賺錢,是更理想的存股工具! 新手入門的第一本可轉債教戰手冊,從零基礎入門到進階獲利心法,一次學會。
房價只漲不跌,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 Location不是最重要的,進場Timing才是關鍵? 「國際超級房仲」Zack教你看懂局勢, 掌握買屋、賣屋、換屋的關鍵技巧,買在低點、賣在高點!
台積電、聯發科、聯電…… 台股新聞每天都在報的半導體類股,到底怎麼買? 買了被套、賣了就漲,錢都被外資賺飽飽,怎麼會這樣? 他是長年研究半導體族群的權威分析師, 韓國所有法人交易員都信賴他的判斷, 從產業特性到必看景氣指標,為你一次講透透! 精準鎖定半導體股的進場、出場點,就讀這一本!
ETF的中文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Fund,簡稱ETF)。 ETF由ETF發行公司組成,為追蹤某個指數的投資工具,例如追蹤台股、追蹤美股, 既像股票一樣交易方便,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 加上不用盯盤、不用找尋單一個股,非常適合沒時間看盤、也讀不懂財報的人...
★一齣絕無冷場的金權黑幕揭密,《鯨吞億萬》《洞悉市場的人》《安隆風暴》等金融犯罪實錄作者,同聲力薦! ★英美各大媒體驚嘆好評,亞馬遜讀者五星狂推,誠品外文館搶先選書! ★奧斯卡獲獎製片即將改拍電影,《攻敵必救》編劇操刀,《貧民百萬富翁》男星戴夫.帕托主演!
本書由專業IT顧問三津田治夫精選出100個科技關鍵字, 從基本入門到上下游整合,告訴你,概念股為什麼這麼夯, 再搭配臺灣相關上市櫃公司總整理,選股不再霧煞煞。
看完這本書,你可以學會—— 1.評估股價中隱含的市場預期 2.找到股價修正的原因與時機點,進而找到投資機會 3.訂定買進、賣出或持有的決策標準
作者傑克‧布倫南在本書集結了四十年來的實務經歷,提供讀者實用的理財規劃方法,並精選出投資最重要的12條法則,幫助你投資成功。
關於金錢、歷史與人性不變的23件事 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全新力作 迎接難以預測的未來與種種人生挑戰最有效的新工具 *1/25起熱烈預購中,完整書檔將於2/1派送至個人書櫃
如果你很年輕,對家人有責任感,希望用最低的代價,換取最高大的保障,那麼投資型人壽保險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只是它也是一個有「爭議」的投資工具,因為許多人忘了它的主要目的在於保險,而非「投資」。因為對它有錯誤的想像而產生錯誤運用方式,最後產生受騙的感覺。
投資型保險簡單而言,就是可以與投資標的連結(由保險公司提供選擇)的人壽保險或是年金保險。它背後的操作相當複雜,需要相當詳細的說明。
舉例而言,對一個30歲的年輕人,假設選擇購買某市售投資型人壽保險,年繳6萬元保費,連續20年,目標保額設定600萬元,選擇的連結標的年化報酬率是3%(這是很務實的評估,持續幾十年,每年都賺3%雖然不太可能,但只要標的選得好,時間夠長的話,平均年化報酬率3%是有很高的達成機率的)。那麼20年後解約,你可以享有約126萬左右的保單帳戶價值。如果你不解約,在繳滿20年後,仍可以獲得相當時間的保障。
這樣算下來,如果「順利」,你是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以上例而言,你的解約金還高於付出的保費)來取得高額的保障。
不過投資型人壽保險的績效與你選擇的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同樣一個30歲的年輕人。如果投資績效連續34年每年都為-3%,那麼保險會在63歲時結束。20年的解約金也只有約67.3萬。
如果這個年輕人選擇投資型年金保險。以某市售商品為例,在年繳1萬人民幣,連續20年的情況下。若連結的商品年化投資報酬率同樣為3%。那麼在第30年開始,可以領取年金終身,月領1077人民幣,並保證至少15年。
投資型年金保險若連結的商品年化投資酬率為-3%,那麼在第30年,只能一次領回104158元人民幣。
不過投資型保險的績效與你選擇的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同樣一個30歲的年輕人。如果投資績效連續34年每年都為-3%,那麼保險會在63歲時結束。20年的解約金也只有約67萬。
因此,購買投資型保險,你也必須對連結的投資標的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充分發揮投資型保險的效益。
本書全面解析投資型保險的原理及相關知識。讓你可以清楚判斷是否要購買相關的商品,不會因為誤解而浪費了金錢。
本書特色
大量案例,降低小白入門的困難度
金融商品的產生,會運用到許多日常生活碰不到的概念,因此入門的門檻其實不低。本書解決的方法是利用大量的案例來說明。讀者如果看內文覺得吃力,不妨先往下看案例。會更容易進入狀況。
看懂保險公司網站的資訊,收集資料不求人
所有保險公司都會把相關商品資訊放在網站上。只是大量的專有名詞,讓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本書替你用白話解釋網站在的「文言文」條文。讓你可以輕鬆看懂每一家保險公司的投資險商品。
操作實務建議,讓你少走冤枉路
由於投資型保險可以依人們的生命周期而調整。因此作者建議讀者在30歲到65歲階段以投保較高的保額為主要目標。而在65歲之後將它從以保障為主,調整改變為儲蓄目的。投資型人壽保險中的保單帳戶價值,是高齡者財富移轉的良好工具,善用保險「有條件」可免納入遺產稅,在財富管理上達到最優效益。
作者簡介
吳家揚
台大化學研究所、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和中國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短期進修。
34歲參加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專案(MMOT),人生眼界大開。因工作和投資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樂透人生已過11年,跨領域終身學習實踐者,目前致力於投資理財教育推廣,協助中產民眾晉階成為有錢人。
高中時代(1986年)即投入股市,台股資歷36年,對股票投資情有獨鍾且具心得。擁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SIA(證券投資分析人員)、保險、期貨、信託等15張金融保險證照,具銷售台灣任何金融保險商品資格。
現為《今周刊》幸福熟齡專欄作家。
FB粉絲專頁:吳家揚的樂透人生;FB社團:賺錢DIY、稅務雙保DIY。
* 6本著作
1.《做對四件事,不再當工作的奴隸!》
2.《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
3.《從5000元開始,以小錢搏大錢》(此書入選2019年國圖社科類好書推薦)
4.《最強保險搭配法則》
5.《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
6.《投資型保險最重要的大小事》
* 雜誌封面人物:Money錢98期、民報34期、優CARE系列19和20。
* 電視:WINTV_30卡卡、東森_雲端好生活、TVBS。
* 廣播、雜誌、podcast等等專訪,常受邀專題演講。
* 舉辦多場股票投資和財報分享、新書發表讀書會。
* 聯絡方式:ivanwu1003@gmail.com。
專家推薦
中華電視公司前總經理 莊豐嘉
中央廣播電台前新聞部經理 沈聰榮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 秦夢群
財經主播、主持人、前上市公司發言人 劉姿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