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是畢飛宇繼《玉米》之後,厚底扎實的長篇創作。場景是典型中國農村的王家莊──民主的死角,自由的死角,也是尊嚴、同情、悲憫和愛的死角。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 吳曉樂獻聲朗讀後記〈曾經這世界有她〉 ★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畢飛宇:「我答應過自己,超碼要為上世紀七○年代留下兩本書。有了《玉米》和《平原》,我踏實了許多。」
《平原》是畢飛宇繼《玉米》之後,厚底扎實的長篇創作。場景是典型中國農村的王家莊──民主的死角,自由的死角,也是尊嚴、同情、悲憫和愛的死角。時間是一九七○年代,那是個必須鬥爭、不斷革新,非得使人性扭曲變形,才能活得下來的時代。
這是一個人的故事,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故事──
端方高中畢業,回到了王家莊,沉重得近乎殘酷的農活給了他第一個下馬威。青春期特有的騷動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疲憊而消滅,在收穫的季節,端方找到了他的愛情,地主的女兒三丫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而知青出身的大隊女支書吳蔓玲,原本是一個幾乎已沒有性別意識的「政治動物」,卻被端方點燃了愛情之火……。
禁忌的年代,被壓抑的情與愛,繼《玉米》之後,畢飛宇對鄉土、權力、身體做了最華麗而暴烈的書寫。
作者簡介|
畢飛宇
一九六四年生於江蘇興化。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後從事新聞工作。八○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文字敘述鮮明,節奏感掌握恰到好處。曾獲得英仕曼亞洲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推拿》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著有《玉米》、《青衣》、《平原》、《造日子》、《推拿》、《大雨如注》、《充滿瓷器的時代》、《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小說課》等書。
2005年《中華讀書報》年度圖書之10佳
2005年入圍《當代》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
2005年中國小說學會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入圍長篇小說前五名
2006年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