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淨大師:比肩玄奘
0 篇書評

義淨大師:比肩玄奘

  • 出版日期: 2021/12/0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037225
  • eISBN: 9786267037270
  • 字數: 111,951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義淨大師承繼法顯、玄奘等前賢,為佛教、為眾生捨身忘軀的求法精神,成為首位從「海上絲綢之路」赴印度的僧人。至印度深造十年,到蘇門答臘遊學七載,共遊歷三十餘國,帶回大批梵語經論及文物。義淨潛心譯經事業,為中國四大譯經師之一,亦促成中印醫學交流,造福生靈;所撰遊記更對唐代南洋的文史考察有莫大貢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66

    印心為法器,承繼佛陀禪宗法脈;辯破偏執六宗,聲名馳五印。 遠渡重洋,歷三載而至漢土;尋個「不受惑」之人,以傳禪法。 付衣傳法,一花開五葉,綻放漢傳禪宗千年之燦爛! 本書揉合達摩祖師的生平事蹟與禪法思想,傳記可讀性高,亦富含思想義理,讓讀者得以親近達摩的平實面目,也能了解中國禪宗史的初期發展...

  • 電子書: NT$ 168

    本書《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套書的第一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兩位上首弟子,一位是以「大智慧」著稱的舍利弗尊者,另一位是以「神通」著稱的目犍連尊者。佛陀曾比喻舍利弗就如母親,清楚地組織教法,並詳細分析它的內容,讓弟子們在解脫道上出生,敦促他們達到入流果。然後,...

  • 電子書: NT$ 140

    由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博士合著的《佛陀的聖弟子傳》,是一本略傳的合集,共介紹了二十五位弟子,除了波斯匿王的皇后摩利迦並未證果之外,其他二十四位都是證得初果以上的聖弟子。為了突顯故事的主體人物,同時也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我們將本書的內容編譯成四冊發行。

  • 出版日期:2015-05-03
    電子書: NT$ 266

    《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

  • 電子書: NT$ 260

    無無禪師是位說法直接、問禪犀利的禪師,講佛法從不「拐彎抹角」。

  • 電子書: NT$ 182

    佛陀的女弟子中,有皇后、貴婦、多產的婦女、也有艷冠群芳的交際花,她們的證悟往往來自於女性特有的煩惱:如對美貌的貪愛或對家人的牽掛,看佛陀如何引導女人化痛苦為解脫。

  • 電子書: NT$ 140

    瘋狂殺人魔央掘摩羅,怎麼會是產婦的守護聖者呢? 曾經六次出家又還俗的質多比丘,第七次出家時證得阿羅漢? 阿那律居然以比丘身分與女人同宿,佛陀作了什麼處理呢? 本書《阿那律‧迦旃延‧央掘摩羅‧質多比丘》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的第三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四位具戲劇性生命圖像的弟子們。

  • 電子書: NT$ 319

    一路「好走」,是生命必修課。 但臨終和死後的世界又是什麼? 臨終該做什麼準備?如何打一張通往淨土的車票? 且聽本書30則還陽實證經驗, 和東杜法王珍貴的藏傳臨終暨中陰智慧, 幫助我們好好走,好好回來。   這是一本集臨終、還陽經驗、佛教教理、藏傳儀軌實修於一身的自助助人手冊。此生無法...

  • 詳細資訊

    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義淨大師承繼著法顯、玄奘等前賢,
    為佛教、為眾生捨身忘軀的求法精神,
    成為首位從「海上絲綢之路」赴印度的僧人。
    至印度深造十年,又至蘇門答臘遊學七載,
    共遊歷三十餘國,帶回大批梵語經論及文物。
    潛心譯經事業,為中國四大譯經師之一。

    除此之外,亦促成中印醫學交流,造福生靈;
    所撰遊記更對唐代南洋的文史考察有莫大貢獻。
    皇帝稱譽大師乃「梵宇之棟梁」、「法門之龍象」,
    更被後人視為與鳩摩羅什、玄奘比肩的一代高僧。

    贊寧《宋高僧傳》:
    東僧往西學盡梵書,解盡佛意,始可稱善。……奘師、淨師為得其實;此二師者,兩全通達。

    義淨法師與法顯、玄奘並稱為「三大求法高僧」,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並稱為「四大譯經家」,與鑑真大和上並稱為「兩大醫僧」。
    義淨三藏的譯著(以律藏居多)流傳影響深遠。因其由海路赴印求學、取經,所撰寫的《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兩書,記載他親身觀察的印度僧制和生活戒儀。

    其中,《南海寄歸內法傳》對當時印度和南海、中國佛教的狀況的實際記錄,內容包括佛教組織、戒律儀軌、寺院生活等,也涵蓋各地社會歷史、文化教育、醫藥衛生、地理交通等。讓後世更了解七世紀的印度佛教僧伽內部的宗教生活狀況,以及傳述唐代西行求法僧侶可敬行誼,為後世留下珍貴佛教史料。

    十九世紀末,法國漢學家沙畹(Ed Chavannes)和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便分別把《南海內法寄歸傳》一書譯成法文和日文;一八九四年,沙畹又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譯為法文。一九六五年,日本神學府龜谷大學出版了《義淨法師》,是最早有關義淨大師的傳記,可見義淨大師對世界佛教的重要影響。

    此一新傳《義淨大師──比肩玄奘》,撰述者振溥法師文筆質樸,他將精細的考證成果,寫成平實易懂的敘事,能讓更多讀者對於中國佛教高僧西行求法的歷史有所認識,亦能得見義淨大師為法忘軀的偉岸身影。


    作者簡介
    釋振溥,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人。馬來西亞佛學院、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幼年學佛,好親近道場。一九九九年依止現馬來西亞吉隆坡金剛禪寺住持宗宏法師剃度出家。二〇〇〇年於高雄阿蓮鄉光德寺受三壇大戒。

    在撰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深感史學、小學(文字、訓詁、聲韻)等文史學科的掌握,有助於解讀佛典,故而研習至今。
    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世學與佛法皆得增益的高僧傳記    朱鴻

    編撰者序
    不顧身命的求法之志!

    【示現】
    緣起 魏晉南北朝西行求法活動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魏晉:求法探索期
    東晉南北朝:求法風氣形成期

    第一章 誕生.出家
    沙門釋義淨,齊州人,俗姓張,字文明,髫齔之年辭榮落彩。
    耕讀傳家的張家
    好樂蘭若的僧朗
    博學多聞的善遇
    專持《法華》的慧智
    善遇、慧智離山,入世建寺度眾

    第二章 受學.立志
    於是遍詢名匠,廣探群籍;內外閑曉,今古遍知。年十有五,志遊西域;仰法顯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風。加以勤無棄時,手不釋卷。弱冠登具,逾厲堅貞。
    初入土窟寺
    正式成為官方許可的出家人
    為求佛法犯禁離唐的玄奘
    受具習律,聽講大經
    負笈遊學,研習諸論

    第三章 渡海求法
    初結誓同志數滿十人。洎乎汎舶,餘皆退罷,唯淨堅心轉熾,遂即孤行。備歷艱難,漸達印度。
    辭師遠行
    選擇從海路赴印
    初抵室利佛逝
    途中經末羅瑜、羯荼、裸人等國
    遇大乘燈,學習聲論
    往那爛陀,途中遇險
    印度最高佛教學府那爛陀寺
    遇大唐諸僧
    四處遊歷參學

    第四章 歸國譯經
    凡所歷遊三十餘國,往來問道出二十年。以天后證聖之元乙未仲夏,還至河洛。……天后敬法重人,親迎於上東門外。
    循原路泛海回唐
    停留室利佛逝著述、譯經
    武后稱帝,改國號大周
    還至洛陽,武曌親迎
    往來兩京翻譯佛典
    於長安大薦福寺敕設翻經院譯經

    第五章 最後身影
    三藏義淨道心惟微,德宇增峻。既韞瀉瓶之智,方通慧鏡之明。幽詣絕域,躬傳祕藏。遺文大備,比羅什之總持;析理入微,等生公之懸解。境對而現,緣離示滅。
    義淨遺言
    萬人送葬

    【影響】
    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與唐代西行求法活動
    或亡飡幾日,輟飲數晨,可謂思慮銷精神,憂勞排正色。致使去者數盈半百,留者僅有幾人。
    義淨筆下的唐代西行求法盛況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的史料價值
    西行求法的風險與考驗

    貳.《南海寄歸內法傳》:義淨的佛國考察記錄和心得
    神州持律,諸部互牽,而講說撰錄之家,遂乃章鈔繁雜。五篇七聚,易處更難。方便犯持,顯而還隱。
    《南海寄歸內法傳》著述緣由
    羅列四十條佛教儀軌

    參.義淨的譯場職司和主要譯著
    淨雖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譯綴之暇,曲授學徒;凡所行事,皆尚急護;漉囊滌穢,特異常倫;學侶傳行,遍於京洛。
    義淨的譯場組織和成員
    義淨的重要譯著

    附錄
    義淨大師年譜
    義淨譯經、著作編年
    參考資料

    媒體推薦

    名家推薦
    從知識層面而言,本書採用的資料廣博,能夠讓讀者對中國佛教西行求法史有較全面的認識;在佛教信仰方面,義淨大師為法忘軀的精神足以為後人在佛法修習上的楷模。世學與佛法兩者皆得增益,是本書值得收藏與閱讀之處,本人也樂為推薦此書。
    ──朱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6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