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換期(四冊套書)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歷史的轉換期(四冊套書)

  • 出版日期: 2021/11/10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套賣商品
紙本書定價:NT$ 1720
電子書售價:NT$ 1204
此為套賣商品,購買前請先確認個別商品的格式。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想理解歷史,轉換視角是不夠的
這套書,讓你完全扭轉世界史的理解方式!
 
────────────────給我一個年分,我就給你全世界────────────────
 
全球性的快照 世界多元面向的統合觀察
重新審視地域邊界,建構眾多成群瞬間的因果網絡
★★★★★歷史教科書權威 日本山川出版社70周年紀念鉅獻★★★★★
 

本套書包含:《歷史的轉換期》第一冊至第四冊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403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560

      為什麼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民族國家裡,卻對帝國大唱讚歌?   帝國難道不是殖民、侵略、種族歧視、宗教壓迫、不平等條約的化身嗎?   不!——   本書以權力運作、差異政治與互動交流為分析核心,   直探兩千年來各大帝國的權力政治,徹底顛覆你對帝國的負面認知。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301

    ※※因《歷史的轉換期5》日本尚未出版,故臺灣先行出版《歷史的轉換期6》※※ 《歷史的轉換期 06》 西元1571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西歐:重商主義衝擊新舊國家,對外建立貿易據點競逐海上霸權,對內集中君主專制 ★西亞:鄂圖曼、薩法維、蒙兀兒三大帝國由強勢君主整合,維...

  • 出版日期:2018-07-31
    電子書: NT$ 413

    耶路撒冷是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個宗教的聖地, 更是唯一擁有兩種存在的城市--天堂與人間。   .柯林頓2011年度選書,《經濟學人》2011年度最佳圖書! .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歷史學家、人文關懷人士,和一切胸懷大志者,全球30多國爭先搶讀! ...

  • 電子書: NT$ 385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 電子書: NT$ 532

    哈布斯堡家族,歐洲歷史上最顯赫、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 哈布斯堡是如何在一片充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中歐建立綿延數百年的統一帝國? 她又該如何面對工業革命、啟蒙思潮、法國大革命等時代變局?

  • 電子書: NT$ 490

    透過哈布斯堡王朝科學家之眼,我們將首度看見「某地的天氣變化與整個地球大氣流動之間相連結」的研究典範。本書將哈布斯堡王朝的氣候學與晚期奧地利帝國的政治和藝術實驗相聯繫,敘說一段在全球化早期,人們透過充滿創意、富含帝國特色與時代精神的研究方法,探究摸索大氣科學的深奧歷史。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電子書: NT$ 336

    東歐,不只是「西歐的東邊」,跟著毒舌背包客塔朋遊東歐,聽當地鄉民用「在地」、「偏執」、「政治不正確」的話語,去介紹他們自己、他們的鄰國,以及他們眼中的世界。  

  • 電子書: NT$ 392

    英格蘭王朝二部曲.史詩最終章 金雀花家族╳蘭開斯特家族╳約克家族╳都鐸家族 百年的恩怨情仇,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間的戰爭 《旗幟晚報》、《公開信月刊》、《星期日電訊報》、《泰晤士報》、《星期日郵報》、《觀察家報》、《每日郵報》、《文學評論》同聲讚譽 繁體中文版獨家附「英格蘭四大家族世系圖」

  • 電子書: NT$ 385

    何謂文明?它是直線發展的嗎?又為何衰亡? 挑戰舊文明史觀,第一本考古及人類文明的世界史概觀書! 古文明並不神秘,沒有優劣,非直線發展,也不是越古越好! 從「文明不過是一種人類適應環境的技術」出發,檢視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向古人學習智慧,文明不是「進步的恩賜」! 反思發展觀,為何...

  • 電子書: NT$ 364

    東、西方第一場真正的衝突,從此拉開兩千多年來東西方文明衝突的序幕,並埋下「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近因。 《波希戰爭》敘述戰爭的前因後果及全部經過,是一部充滿野性的磅礴史詩。書中還原了波希雙方驚心動魄的激戰場面,不論是西元前490年的馬拉松之戰,或斯巴達300勇士在溫泉關隘口血戰「萬王之王」薛西斯,...

  • 詳細資訊

    「歷史的轉換期」套書特色

     
    ➤橫切式敘事,全球史書寫的另一種可能

    以往的歷史寫作,多半著重單一地區或主題,從上古一路談到現代,也就是時間軸的「縱切式敘事」。近年全球史概念盛行,提倡以更廣闊、更多元的視野理解歷史,也出現不少挑戰這種縱切式敘事的新歷史著作。包括新觀點的嘗試(自然史、環境史),新視角的切入批判(東亞視角、庶民視角、遊牧民族視角),以及多語言史料的引用(貿易史、文化交流史)。然而,真正從根本上顛覆、提出新的「橫切式敘事」的,就是這套書了:它挑選一個特定歷史年分,並告訴你,那時間全世界各地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推動世界前進的「轉換期」:當時人的能動性,及各地重大轉變的共時性

    然而,挑選特定年分,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挑選,也不是以後人眼光做後設角度的挑選。本套書挑選的11個年分,都是「當時人們深切感受到重大變化」的轉換期。他們跟今天的我們一樣,都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不斷做出相同或迥異的選擇。本套書即針對此能動性進行分析。同時,這樣的變化具備「共時性」,好幾個地區同時產生了類似的重大轉變,而這段轉換期帶動了世界前往下一個階段。本套書開創了某種可能,也就是不以零星四散的方式敘述,而是透過廣闊的視野,通盤關注同一時間各地人們直接面對的問題,以及他們回應問題的多樣性與共通性。
     
    ➤具體實例如漣漪一般,彼此碰撞而成的世界

    本套書雖標舉全球史的廣闊視野,但在挑選篇章上抱持自由態度,不強制對同一時間的世界各地進行平均挑選,而是在這狹窄但別具意義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提供鮮明生動的實例。這些事例像漣漪一般,不斷往外擴散又彼此重合;描繪出這些漣漪彼此碰撞的軌跡,就是本套書的特徵。「世界史」不是各國國別史的集合體,也不是單一框架下的均質產物;從紮根於各地區的視野出發,透過彼此接觸的對話,展現出活生生的鮮明姿態,這才是本套書所談的世界史。
     
    ➤主流與非主流並進,拓寬視野,提升歷史素養 

    專文由各冊編者自由挑選,不侷限是主流或非主流地域的歷史。部分冊數挑選廣為人知的歷史進行分析(如第一冊,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部分冊數則依該年代面臨之變遷,挑選鮮為人知的歷史為例(如第八冊,北亞毛皮貿易、東南亞海盜與印度洋西岸奴隸制)。在培養新時代提倡的「歷史素養」時,拓寬以往對歷史的理解視野是必要的。而本套書正是最好的示範與參考用書。
     
    ➤各冊編者總論,重點補充專欄,以及臺灣學者推薦序

    各冊開頭均附該冊編者總論,講述該特定年分世界各地面臨的重大轉變為何,帶領讀者概觀整體樣貌。除了主要敘述,也附上做為補充的專欄。本次引進繁體中文版,也邀請歷史學者擔任各冊導讀人,補充臺灣在地學者的觀點。

    歷史的轉換期 01: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前220年)

    西元前220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西方:羅馬帝國正式成形,與迦太基的戰爭深化了羅馬做為「帝國」的樣貌
    東方:秦始皇大一統中國,採行中央集權開啟日後秦漢帝國近五百年的盛世

    希臘政治家波利比烏斯的《歷史》一書從西元前220年開始寫起,記錄了當時他眼中所見的「世界」,也就是羅馬帝國及其周邊地域(人域)的歷史發展。在同時代的他眼中,引領歷史前進的是羅馬人,世界史的軸線即為羅馬霸權的擴張過程,而第二次布匿戰爭對於帝國的成形更是至關重要,他著重描寫此役,書寫羅馬帝國的建立。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東方,秦始皇立下了帝國的基礎,其後也出現司馬遷及《史記》這本鉅著,開啟中國的正史寫作。前220年,不但是世界史的開端,更是帝國的開端。

    東西兩大帝國的誕生,被認為大大改變了當時與後代人們的生活,在歷史上別具意義。然而,在這個帝國誕生的象徵年分,對當時的人來說,「帝國」是什麼呢?建立之後造成了怎樣的改變?以及,改變是一瞬的、還是漸進的?各地區的人們又是如何回應「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本書想做的,就是討論這樣的改變過程。

    但本書要做的,並非再一次重複世界通史都會提到的內容,而是挑選該轉換期的特定人物、地域或事件,看進同時代人們的能動性,從中挖掘各地域的共時性,來回應本書提出的主題「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

    因此,你可以看見羅馬與迦太基在西班牙作戰時,當地原住民如何主導了戰局成敗,以及他們是如何回應羅馬帝國勢力的進駐;你可以看見希臘化時代多元龐雜的諸王國及各地城市如何戰爭、交涉,最後服膺於羅馬一元化的統治下;你可以看到羅馬公民及各地殖民者如何被內化成帝國之民,如何活得像個羅馬人;最後,從共存到征服,秦始皇大一統國家的想像如何形成,以及如何付諸實行,本書將透過各地出土的秦簡,告訴你統一的虛與實。

    在這個歷史知識逐漸普及的世代,想像歷史、敘述歷史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書挑選關鍵年分的橫切式世界史敘事,也只是其中一種嘗試。重要的是,保持對歷史的開放心態,以同時代人的角度理解當時的歷史,找出並詮釋其間的共通脈絡。每個人都可以是優秀的歷史學者,都可以跟波利比烏斯及司馬遷一樣,譜出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史。

    歷史的轉換期 02: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378年)

    西元378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西方: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西羅馬帝國步向滅亡,古典時代晚期開啟,拜占庭世界的建立
    東方:西晉滅亡漢人南遷,北方游牧民族進駐,多元混雜的南北對立之勢

    這一年,由西羅馬皇帝親自率軍出征日耳曼民族的亞德里安堡戰役,最後以大敗收場。至此,羅馬再無力抵擋北方「蠻族」進入帝國,過往的榮光也一去不返。差不多同一時代,由「五胡」之一的氐族人苻堅率軍攻打東晉的淝水之戰,最後也無功而返。至此,分裂成南北兩塊的對立局面逐漸定型,中國同樣無法重現大一統盛世。兩場戰役都宣告了帝國秩序的崩解,各地呈現分裂之勢。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在亂局之中,各地人們共同面對這個新的世界,從掙扎中求生、摸索,並逐漸萌生出新的秩序。

    除了帝國的崩解本身,舊秩序的崩壞,跟人群的大幅移動有關。這個時期無論是東方還西方,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深深衝擊了帝國。匈人西進牽動了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華北一帶也樹立了許多胡族政權。多元文化的碰撞,羅馬化(漢化)/日耳曼化(胡化)的折衝,也是當時代人們面對的重大課題。

    因此,我們可以看見日耳曼民族進入羅馬帝國後,帝國如何接納這些人,他們又如何在帝國找到自己的位子;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日耳曼民族建立的羅馬式王國,內部如何運作;我們可以看見承繼羅馬、成為新世界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如何一步步地成為日後西方文明的燈塔;最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華南華北概況為何,本書也將分別介紹。

    確認差異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功,但找出東西世界的共通處,卻讓我們能細細品嘗世界史的箇中滋味。在尋找各地的共時性之際,說不定還能發現同時代生活的人們奮力解決共同課題的痕跡。

    歷史的轉換期 03:普遍世界的鼎立(750年)

    西元750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歐洲.基督教世界:卡洛林王朝興起,加速基督教化;拜占庭帝國強調正統,包納周邊民族
    ★中東.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建立,伊斯蘭世界的成立與擴張
    ★中國.中華世界:隋唐帝國極盛時期,安史之亂的隱兆

    歷經四、五世紀歐亞游牧民族的大規模遷徙,古典時期大型帝國崩解,各地農耕文明與外來游牧民族混雜,並於七、八世紀於北緯三十五度線,農耕與畜牧文明交界一帶形成日本學者妹尾達彥提出的「農牧複合國家」(agropastoral states)。在多元文化及人群的融合下,由西到東三個大型的文明世界逐漸建立:基督教世界(西歐法蘭克王國、東歐拜占庭帝國為代表)、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為代表)及中華世界(隋唐帝國為代表)。它們共享著相似的國家組織、行政及法律概念、土地租稅制度;支撐這些制度背後的,則是超越民族、身分與階級藩籬,追求普世價值及生命意義的宗教精神。

    在這樣的普遍世界裡,以750年做為切入點,我們更能看出各自世界的特性,以及該時點的意義。西歐法蘭克王國的矮子丕平於751年登基,接受羅馬教宗的聖化,開啟卡洛林王朝,更為日後查理曼大帝的受洗及歐洲日耳曼諸王國的改宗奠下基礎。東歐的拜占庭王朝承繼舊時羅馬帝國榮光,不斷思索如何建立統治威望,君士坦丁堡更視自身為國際城市,與東方唐帝國「熙攘繁盛、光耀萬年」的長安城相互輝映,不斷吸納周邊民族以謀世界和平。

    同樣在750年,中東的阿拔斯王朝建立,此後阿拉伯國家制度更趨成熟,強勢向外擴張,更衝擊了東西兩方的其他勢力,也促成各地交流,751年的怛羅斯之役便是其一。代表中華世界的唐帝國敗於此役,但這依舊無損唐帝國在東亞世界的權威性,周邊日本、朝鮮等國皆深受影響。然而多民族帝國問題逐漸浮現,也預示了日後755年的安史之亂,東亞再次陷入動盪。

    普遍世界的鼎立是先前古典時期帝國崩解後,世界史又再一次地出現政治及文化上的整合。而此時三大文明圈的架構及原則,皆化為日後近代國家的雛形,影響力一直延伸至當代。若要追溯當代國家的核心本質,探究此時期世界史的發展概況及特徵即屬必要。

    歷史的轉換期04:巨大信仰圈的出現(1187年)

    西元1187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西亞:近東十字軍國家潰敗,埃及的薩拉丁奪回聖城耶路撒冷
    ➤南亞:穆斯林古爾王朝深入北印度,刺激在地印度教與之抗衡
    ➤東南亞:以佛教為主軸,領土國家吳哥王朝與港市國家聯盟的出現
    ➤東亞:華北游牧文化浸融,華南朝貢體制維持,儒釋道合一的多信仰民間社會
     
    在各地連結尚不充分、動向步調也不一的中世紀時代,宗教信仰成為此時期的核心價值。各地君主仰賴宗教維繫政權正統性,而法律、貨幣、租稅、社會組織,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無一不與信仰有關。這種遍及一切的信仰形式,是中世紀人民的日常,世界各地形成大小不一的信仰圈。本書以一一八七年哈丁之戰、薩拉丁打敗十字軍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為契機,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兩大信仰圈的象徵性衝突,讓此時代的結構與連鎖關係浮上檯面。
     
    在西亞信仰圈,自八世紀阿巴斯朝開始的伊斯蘭勢力影響周邊地域深遠,此時由埃及的薩拉丁主導,強勢與近東十字軍國家抗衡。至於發源地阿拉伯則逐漸分裂割據,賽爾柱突厥滅亡後西亞不再有統一的勢力。
     
    在南亞信仰圈,來自西北邊疆的伊斯蘭勢力以聖戰為名入侵印度河流域,拉傑普特聯軍也高舉印度教意識形態對抗。此後北印度形成與印度教共存的伊斯蘭統治體制,少數穆斯林建立的德里蘇丹政權必須試圖調適兩種宗教間的衝突,而絕大多數印度教教徒也得維持共存關係,以抵禦更強大的蒙古軍。
     
    在東南亞信仰圈,大陸區出現以佛教為核心的吳哥王朝,海洋區則是港市國家聯盟。此地區同時受印度教、伊斯蘭教及在地泛靈信仰影響,呈現多宗教的混雜情勢。此地穆斯林商人與中國商人的海上貿易盛行,促進各式文化交流,也為邁向近代大航海時代鋪下基礎。
     
    至於東亞信仰圈,華北遼金等游牧民族的反覆浸融,與華南宋朝戮力維持以「中國」為霸權中心的朝貢秩序,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所謂的「唐宋變革期」,也應視地域不同而給予相異評價。而以信仰來看,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多信仰思想深深融入民眾生活,也與西亞一神教信仰之間的激烈衝突呈現極端對照。
     
    從西亞開始一路向東,透過正史、遊記、書信、碑文等多樣化史料,我們得以拼湊出中世紀各信仰圈在這段「轉換期」的多元面貌。人在異地心向歐洲故鄉的十字軍們、繞了大半圈地中海只為前往麥加的穆斯林朝聖者、北行途中滿是驚嚇的南宋讀書人……這些跨界移動者是每個「瞬間」的最佳代言人,當下的世界實貌得以被聚集、放大。他們串起的全球「快照」畫面,幫助我們透過特定的連續視點做平行解讀。這些繼承了眾多因果、填充多種意義的時點,也會連鎖影響下一個時代。這正是研究「轉換期」的意義所在。


    「歷史的轉換期」套書共11冊(陸續出版)

    『歴史の転換期』監修 木村靖二、岸本美緒、小松久男

    第1冊  前221年 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南川高志編)
    第2冊   378年 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南川高志編)
    第3冊   750年 普遍世界的鼎立(三浦徹編)
    第4冊   1187年 巨大信仰圈的出現(千葉敏之編)
    第5冊   1348年 氣候不順與生存危機(千葉敏之編)
    第6冊   1571年 白銀大流通與國家整合(岸本美緒編)
    第7冊    1683年 近世世界的變貌(島田龍登編)
    第8冊   1789年 追求自由的時代(島田龍登編)
    第9冊   1861年 改革與試煉的時代(小松久男編)
    第10冊   1905年 革命的浪潮與團結的夢想(小松久男編)
    第11冊   1919年 邁向現代的摸索(木村靖二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