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青的逝水流年,飛返記憶元年,與往事乾杯。
縱谷牧羊童,少年球痞,異地人文旅程,編輯時光……
是陳雨航的光陰故事,也是時代的縮影。
金鼎獎、年度散文獎、台北文學年金得主 散文名家王盛弘書寫八O、九O年 那裹捲於年代風雲裡「我」和「我們」的命運際會 「站在風中讓風經過,站在河中讓水經過, 站在時間裡讓人經過,留下來的,成為我自己。」——王盛弘 ¶詩人向陽、作家孫梓評專序¶
他們寫下《對照記@1963》,他們《忽然,懂了》,他們感嘆《所謂中年所謂青春》…… 這次,他們仨不再只是對照,而是各自出發去尋找自己的世界,書寫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旅行況味。 一本書,三個旅人,三種世界觀。 跟著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出發 到處旅行、迷路、尋書、看人、賞玩世界
*收錄作家孫梓評專訪特稿
我們都只是時光與天地的旅人。世上事有變與不變,如果你在乎,記憶或許能為你留住一點什麼。在記憶毀壞之前,那樣就很好。──陳雨航
隔著清水溪谷與白色電廠斜斜相望,在東部河谷臺地上帶眷宿舍,就是記憶初始的世界。從五歲的記憶元年開始,溪裡的鱸鰻成為美味紅燒上桌;搬遷宮前,開始養羊放牧的少年時光,偶爾批發冰棒,賺點進影院看戲的票錢,還有那場未能成行的籃球之約,成為縱谷私記憶裡的一抹美好想像;默默的地下閱讀與寫作中,成就了縱谷青年的邊緣文青生活。五、六○年代的日常縮影,如電影般的噠噠上演,當時未及留駐的,日後乘著記憶鄉返鄉飛行,已非舊時模樣。
穿過山海林木河流,衣角獵獵作響,工作後的幾次出差與行旅,有歸鄉的呼喚,前輩文人的歌與夢,還有異地的種種人文歷史饗宴。在溶入與淡出中,王禎和、王宣一、鄭清文、副刊同事們……許多故事在歲月裡無聲流逝,似在呼喚旋即隱身而去。當昔日鬥牛的球痞,已成「公園阿伯」,二十幾年的編輯生涯,換成書房裡有著輕重不等來歷的書海,附著過往的時光氣味,令人身心安適。
生命裡的重逢、分離、歡樂、哀傷……雖為舊事,仍覺美好。陳雨航以知識與情感厚實的積累,慎重其事寫下時代與人們的故事,他在記憶中捕捉微小回音,為過往的時光,留下濃厚的溫情與真心。
作者簡介
陳雨航
一九四九年生於花蓮。師大歷史系、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報紙副刊、雜誌、出版編輯多年。七〇年代從事小說寫作,著作有短篇小說集《策馬入林》和《天下第一捕快》。二〇一二年發表首部長篇小說《小鎮生活指南》,榮獲:二〇一二年《亞洲週刊》十大小說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二〇一三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二〇一五、二○一六年分別出版散文集《日子的風景》、《小村日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