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如果有選擇,你希望成為哪個地方的人民?香港仍會是你的首選嗎?
有香港人說香港是天堂,也有香港人說是地獄,不同意見的人,互相嘲弄對方生活在平行時空,眾說紛紜。
有人問數據每年有升有跌,還有什麼參考價值?香港的基礎不會瞬間改變,36個不同範疇的數據,能夠客觀地反映香港截至2020年在世界上的地位,亦可展望香港將來發展的趨勢,而不是單靠個人的感覺判斷。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的經濟數據難免受挫調整,但在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香港面對的經濟問題,亦是任何國家或地區都要面對的共同問題。
新書《來生再做香港人?》並非學術研究,只是將有關香港的數據收集整理,再以通俗輕鬆手法表達,加上年輕人的插畫、卡通、相片輔助,同時借機抒發一些個人感想,期望拋磚引玉,讓我們每人想一想,為什麼同住在香港的人,對香港會有那麼截然不同的想法?
從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就業科技等36項數據出發,望讀者們從新發現香港的美好。
◎ 內容簡介 在經歷過香港重光、六七暴動、「九七」大限、雨傘運動幾波移民潮後,許多香港人又開始「密謀走難」的思緒。緊隨「反修例」風波而來的國安法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英加澳等國的「救生艇計劃」為港人的後路選項變得更加立體。 在留下與離去的閘口面前,有人無悔當年回流之選,有人需對日夜相伴的伴...
【電子書獨家收錄】 ★ 《受苦與反抗》香港版被下架,輾轉來台出版電子書序。 當我們傾盡全力仍無法撼動體制, 剩下能做的是共同受苦。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給香港、為香港而寫,但在香港再難以容身的書。 這是一個公民、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府,對所有人的疾呼。 人們必須經歷苦痛,才能深切體會到專制的邪...
2019 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 年之際,向台灣提出在「九二共識」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隨即回應「一國兩制」並非台灣共識。 網上不難看到一句話:「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實行「一國兩制」將近 22 年的香港,經歷了沙士、雨傘運動,當初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下,香港的政制...
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
《反抗的共同體》詳述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源起、過程與影響,擴及中共政權的因應、國際之間的角力(包括台灣),最終試圖逼近反抗運動如何形塑這一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進而長出一個命運共同體。
2019年6月,因著一條準備修訂的法例,引起了一場從來沒有人預計、如此波瀾壯闊的反修例運動。 身為記者,也是大學講師的譚蕙芸,走進了不同的示威的現場,觀察雙方的行動,記下了重要的歷史時刻,但筆下寫得最多的不是衝突的大場面,而是那些鏡頭不會聚焦的小人物。面對無盡的黑夜,看似暗昧的眾星,越發閃亮。最終...
「穩定的工作到底在哪裡?」 即使拚了命努力,工作超過十二小時, 還是可能在一瞬間就跌入失業的深淵…… 沒有收入、不能休息、無法翻身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如果有來生,如果有選擇,你希望成為哪個地方的人民?香港仍會是你的首選嗎?
有香港人說香港是天堂,也有香港人說是地獄,不同意見的人,互相嘲弄對方生活在平行時空,眾說紛紜。
有人問數據每年有升有跌,還有什麼參考價值?香港的基礎不會瞬間改變,36個不同範疇的數據,能夠客觀地反映香港截至2020年在世界上的地位,亦可展望香港將來發展的趨勢,而不是單靠個人的感覺判斷。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的經濟數據難免受挫調整,但在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香港面對的經濟問題,亦是任何國家或地區都要面對的共同問題。
新書《來生再做香港人?》並非學術研究,只是將有關香港的數據收集整理,再以通俗輕鬆手法表達,加上年輕人的插畫、卡通、相片輔助,同時借機抒發一些個人感想,期望拋磚引玉,讓我們每人想一想,為什麼同住在香港的人,對香港會有那麼截然不同的想法?
從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就業科技等36項數據出發,望讀者們從新發現香港的美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