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
0 篇書評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

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牡丹社事件 マブイの行方 : 日本と台湾、それぞれの和解

1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5/0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6.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934763
  • eISBN: 9789869934787
  • 字數: 128,379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3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與「征臺之役」這二起事件,被臺灣與日本的相關學界合稱為「牡丹社事件」。本書作者往返臺灣與日本,訪談事件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臺、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臺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55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 電子書: NT$ 420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 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 電子書: NT$ 280

    ★以法國第一手史料、法國視角,重現鮮為人知的台灣地方史! ★近六十張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珍貴歷史照片完整公開! 從士兵的隨手筆記到水手的航海日誌,從神父的傳教紀錄到報刊的評論文章 透過法國觀點的奇詭稜鏡,凝視一段四百年前開始的傳奇……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 出版日期:2012-01-01
    電子書: NT$ 252

    16歲的荷蘭少女瑪利婭從小生長在台夫特,是新教牧師亨布魯克的二女兒。亨布魯克牧師聽了曾在福爾摩沙服務14年的牧師學長描述,對於前往「美麗之島」傳教充滿嚮往。1647年,瑪利婭懷著對初戀情人楊恩的思念,與一家人帶著夢想,搭船前往福爾摩沙。 在那裡迎接他們的,包括平埔族西拉雅女子烏瑪。烏瑪是部落第一美...

  • 電子書: NT$ 247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 電子書: NT$ 375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364

      迷因是什麼?這個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 (gene) 這個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   在蘇珊‧布萊克莫筆下的這本書中,她引導讀者以迷因的方式開始思考問題。迷因概...

  • 詳細資訊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
    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一八七一年琉球的宮古島貢納船,在完成繳納織布與穀物等的年貢、準備歸返家鄉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據說是名為「臺灣和尚」的秋季颱風,時隔約莫一周的漂流,來到了長滿林投與龍舌蘭、陌生的南方土地。這片衝擊著大浪的海灣,是瑯嶠九棚灣,也就是今天的恆春八瑤灣。

    遇難的琉球民在失去三名同伴後,艱辛上岸。先是有二名行商的漢人警告會遭遇獵人頭的大耳族,可是琉球民與該二人發生齟齬,最後沒有接納他們的提醒而繼續前行,於是來到了排灣族的部落——高士佛社。

    剛從別處遷徙到這片新開墾地的高士佛社族人們,為這群琉球民提供了水與芋頭,並讓他們在部落中歇息。依照族人的慣例,將部落的飲水提供給外人,就表示彼此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然而,第二天事情卻發生急劇的變化,琉球民因故倉皇地離開落腳的部落。原本欲上山打獵的族人發現後,緊追逃離的琉球民並發生了流血事件。六十六名琉球民中共有五十四名殞命,其餘十二名則受到當地與原住民做交易的客家人的保護而得以倖存下來……。

    明治維新甫三年的一八七四年,摸索著如何打造現代國家的明治政府,正經歷著內部與國際危殆的情勢。琉球民於一八七一年在臺灣發生的海難遇害事件,正好成為明治政府紓解國政壓力的藉口,據說是接納了外交顧問李仙得的強烈建議,他們遂以「保護本國人民」與「懲罰蕃族」之名發起了「征臺之役」,並於石門同和高士佛社有同盟關係的牡丹社排灣族人發生戰爭。雖名之為「保護本國人民」,可是當時的琉球其實為同時對中國與薩摩藩有朝貢關係的獨立王國。

    石門戰爭爆發後,排灣族頭目阿碌古父子戰死,部落面臨毀滅性的災難。琉球王國也因而失去原本的獨立地位,在一八七九年的「琉球併合」成為日本帝國轄下的「沖繩縣」。原本將臺灣東部視作「化外之地」的清朝政府,也轉趨積極管理,除了興建恆春城,更進一步開設通往原住民部落的道路、處理原住民的招撫政策。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與「征臺之役」這兩起事件,被臺灣與日本的相關學界合稱為「牡丹社事件」。

    二○○五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一百多年前的牡丹社事件踏上和解的旅途。本書作者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臺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臺、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臺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作者簡介|
     
    平野久美子
     
    作家。出身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法文科畢業。歷經編輯工作後,自一九九〇年代末開始寫作。從學生時代起便暢遊世界各地,特別是遍歷亞洲諸國,並活用這些體驗,從多元角度書寫以亞洲與日本關係為主題的作品。非常關注臺灣的日本統治時代,並持續進行採訪。
     
    主要著作有《淡淡有情》(小學館非虛構大賞)、《トオサンの桜》(小學館)、《中国茶  風雅の裏側》(文春新書)、《水の奇蹟を呼んだ男》(產經新聞出版、農業農村工學會著作賞)、《テレサ.テンが見た夢》(ちくま文庫)、《台湾世界遺産級案内》(中央公論新社)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一般社團法人「臺灣世界遺產登錄應援會」顧問。
     
    書系企劃團隊簡介|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POC)
     
    由一群擁有豐富東亞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文社會學者所組成的新興「內容策畫」團隊,相信「內容」能生產出各種形式的溝通力量,並且促進東亞區域內的相互理解與發展。因此,不拘泥於既有產業類別的限制,而致力挖掘能跨越語言、文化、國境限制,並引發人們共鳴的「好內容」,再經由專業團隊在製作、編輯、轉譯、代理授權等方面的努力,跨越「內容流通」的障礙,最終開發出具有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多元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並為臺灣與東亞區域內的文化交流與內容產業發展貢獻心力。
     
    譯者簡介|
     
    黃耀進 
     
    內容力公司共同創辦人,翻譯工作者。
     
    單譯有《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游擊文化)、《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聯經)、《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游擊文化);共譯有《半路上》(游擊文化)、《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群學)等書。

    媒體推薦

    【專文推薦】
    黃智慧(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社團法人臺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

    「把雙方都快忘卻的歷史重新縫合,不能只靠學者查證史實,得像平野女士如此寬廣胸懷的作家,才能掌握人性深奧曲折的各個面向。本書之前,她已經是一位累積近二十本著述、在日本獲獎多次的資深作家。她的作品流露女性的細膩與感受性,同時也兼具女性較為少見的寬廣胸襟、知性深度與冒險行動力。……本書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我有點竊喜,還好是她這位對多元文化有深刻洞察力的作家,來書寫牡丹社事件的和解。書中傳達排灣族長老的觀點,解釋原民最令外人難解的獵首文化,也捕捉了宮古島後人與排灣耆老這二位的寬容胸襟與將歷史恩怨化為和好情誼的深切願望。」

    【叢書主編說書】
    陳思宇(內容力叢書主編、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平野女士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不但努力吸收各種歷史材料與學術研究成果,足跡更踏遍與事件相關的琉球、臺灣及日本各地,廣泛採訪了官方、學者,特別是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的後裔。作者除了從國家、地方以及個人等不同角度,釐清有關「牡丹社事件」論述的發展脈絡,藉由不同形式的資料重新建構「八瑤灣事件」的場景與發生始末,並且致力發掘對官方歷史論述有所質疑的口傳、記事、不安或是情緒,而正是這些百多年來被刻意操作、忽略、淡化,但始終不曾消逝的記憶與困惑,才讓我們今日有能力質疑並且挑戰既有的宏大敘事,同時出現可能跨越障礙、達成歷史和解的新契機。」

    得獎資訊

    ★第44次中小學生讀物人文社科類選介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2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