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日記

Journal de deuil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1/0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789.7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1204833
  • eISBN: 9789865482787
  • 字數: 23,434
紙本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售價:NT$ 22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1977年10月25日,巴特母親逝世的翌日起,巴特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的喪慯──隨手誌於紙片上。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43

    當全世界都說妳不夠好 別讓他們騙了妳   -獻給所有聰明、不願被馴服的女性-   ○上市4個月,歐美熱銷 60 萬冊以上! ○英、美Amazon+Goodreads 超過 85,000 讀者滿分好評!  ○《星期日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榜第三名 ○...

  • 特價 電子書: NT$ 289

    人生是場遊戲,但你是玩家嗎? 長踞《紐約時報》、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 《A.J.的書店人生》作者橫掃全球暢銷新作

  • 電子書: NT$ 315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 電子書: NT$ 299

    「工人吃得飽,生活有保障,才能安心幹活。這才是老闆的福氣,只有笨蛋才會不懂這個道理。」 150年前,一個勞資嚴重對立的年代,作者創造了一個工廠老闆,說出一個遠遠超越那個年代的道理。150年後,很遺憾的,還是有很多老闆不懂這個道理。 一個和《傲慢與偏見》同樣偉大的愛情故事,埋沒了150年卻...

  • 電子書: NT$ 392

    「我們決定無視獎項規則」 相隔27年三度破例 與瑪格麗特.愛特伍並列獲獎  2019布克獎首位非裔女性得主──柏娜汀.埃瓦里斯托 為多元價值立下時代註腳的顛覆之作 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英國書卷獎年度作家.2019年歐巴馬最愛的19本書之一 全球各大報刊評選年度最佳    「關於...

  • 電子書: NT$ 336

    ※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雙料最佳女配角瑞秋.懷茲獲獎電影《疑雲殺機》(2006)原著小說。   英國駐肯亞外交官賈斯丁接獲年輕妻子的死訊,得知蝶莎陳屍圖卡納湖畔一輛吉普車內,同車駕駛也已慘死,現場上鎖的車身滿是嗜血土狼的抓痕,而同行的非裔醫師布魯穆則不知去向……   是誰害死了蝶莎?動機是什麼?她...

  • 出版日期:2019-06-10
    電子書: NT$ 197

    你嚮往一個只有快樂、不需思考的世界嗎? 20世紀的《黑鏡》   引起軒然大波的完美世界謊言

  • 電子書: NT$ 294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 詳細資訊

    1977年10月25日,巴特母親逝世的翌日起,巴特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的喪慯──隨手誌於紙片上。

    喪母劇痛,讓巴特面對自己的死亡,也重新思考遺忘、勇氣、時間、書寫等許多生命課題。他照常上課,完成許多寫作計畫、旅行講學,與朋友談笑,不讓人察覺他的悲慟,只有在日記裡,他卸下了武裝。他不再是理路清晰、言詞犀利的批評家、語言學家,而回到「家常」,回到血肉: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張照片都能讓他淚水潰堤。

    書中330篇按序編入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個惶惑、恐懼、糾葛的巴特。他充滿矛盾:他渴望孤獨,又需要朋友;他悲傷得萬念俱灰,卻能神智清明地審視自己;他不斷對語言的限制與虛妄提出質疑(即使書寫達到極致仍是徒然),但他唯一的救贖──也只能是書寫。他想掙脫悲慟,重拾平靜;一方面又樂於沉溺其中,因為只有在悲慟之中,他才能與母親同在。

    這本日誌有助理解巴特的思想,及同時期作品如《明室》等等,它們是巴特於喪母心情影響下所撰寫的,而其源頭就是《哀悼日記》裡的札記。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1/12—1980/3/26)
    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出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譯者簡介

    劉俐
    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巴黎第三大學影劇學院研究。曾任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駐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譯有《電影美學》、《攝影大師對話錄》、《劇場及其複象》、《印度之歌》等。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3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