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郎》描寫一個從熊本到東京念書的青年獨自面對充滿變化的城市與生活,雖懷念單純無憂的故鄉,也崇尚被學問包圍的世界,更受神祕的美禰子吸引。漱石以高超技巧細膩描繪出少年初次感到孤獨的迷茫,不著痕跡道出青春的浪漫與苦澀。
一個誓約,一種正義,以及那些父親深摯的愛。 ★「這本小說帶我們看見真正的日本。」──席捲歐美的日本警探推理小說顛峰之作 ★「如果推理小說有諾貝爾獎,就該頒給橫山秀夫。」──德國推理大獎外國小說冠軍 ★日本30年來最好看的推理小說「King of kings」第二名 ★「這本推理...
《豐饒之海》四部曲的創作原點 從「個人」跨寫「時代」,描繪日常性的野心之作 三度入圍諾貝爾獎文學、日本文壇大師── 三島由紀夫最喜愛的作品
《千羽鶴》是川端康成自1949年起在文學雜誌上連載的長篇小說,1953年又陸續發表本作未竟的續篇,包括〈波千鳥〉等,透過大量觸覺、聲色與意念等優雅精妙的臨摹,被視為是川端乃至於整個日本文學在戰後的代表作之一。 本書亦是1968年川端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評獎委員會所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另外...
人類很愚蠢, 只要「喵~喵~」細聲細氣湊到人類身旁, 通常他們就會任我為所欲為。 貓的世界同樣反映著人類世界。漱石以反諷手法,爐火純青地刻畫人性共相,即使歷時百年,仍深受讀者喜愛,為書中犀利的貓言貓語莞爾。
《古都》以京都傳統的活動、街道、季節的變化為背景,從京都老舖女兒的生命視角出發,講述一對孿生姊妹截然不同的命運發展。在川端巧妙安排之下,隨著京都四季更迭,姊妹二人的命運齒輪向前轉動,流暢地描繪了潛藏在日本人靈魂深處的原始風景,還有那無以名狀的美麗與哀愁。
推理大師橫山秀夫12年記者生涯淬鍊,喚起每個人生活熱度的純粹小說! 精準刻畫新聞價值與報導自由,改編影視大獲好評,英譯版深獲歐美書評肯定! ★ 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紐約客》雜誌 ★ 緊湊又充滿力量之作!──《華爾街日報》 ★ 這本小說探究的是那些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同等重要的事物。──...
漱石以魔性般、妖豔卻帶有致命毒性的罌粟花(即虞美人草)為題,描述新舊更迭的時代潮流中,三對價值觀殊異卻又彼此羈絆的男女,在繽紛熱鬧的「色相世界」所發生一連串的情感糾葛與衝突。
《門》是夏目漱石罕見地以夫妻之情為主題的經典小說,漱石細膩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精湛探討愛情與孤寂的本質。藉由百年前知識分子的戀愛故事,寫出夫妻負罪式地過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在質樸的字句間流露人心深處的矛盾與陰影。
「每當我想起那天下雪的清晨,就算融進雪裡凍死,我也深感幸福。」 三島由紀夫不朽名作,《豐饒之海》第一卷 原作付梓半世紀之後,首度由台灣翻譯家操刀全新譯本!
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出發的理由! 村上春樹睽違十年,巡訪七國十一地、最有溫度的行旅書寫! 寮國到底有什麼﹖ 寮國只有寮國才有的東西, 你的人生也只有你人生才會有的樣子。 旅行雖會有疲倦、有失望,但一定也會有什麼! 「一個人到陌生的土地去旅行,光是呼吸著, 眺望著風景,都會覺得...
在《思考的蘆葦》中,太宰治以抒情溫柔的筆觸,以彷若日記形式寫下散文隨筆、評論作品及精華箴言,其中可見不同面向的太宰治,其中有幽默的太宰、有狡黠的太宰、有哀思的太宰、也有溫柔的太宰。
夜聽山音與孤獨,川端康成戰後顛峰之作 《山之音》描寫自從深夜忽然聽見山音的那刻起,老人尾形信吾彷彿就被死亡的預告所籠罩,這股恐懼卻無從訴說……
檢察官、寢具店店員、大學生,原本毫不相關的三個人,生命軌跡因為「正確的欲望」而逐漸重疊,最後匯集成為一起聳動而餘味惡劣的社會事件。關於欲望與人生,那些「正常」、「正確」的界線,都不再清晰而武斷。 令和、新時代、政治正確、多樣性、性少數、無敵的人、連結、理解他者、少數派也能舒適生活的社會…...
第二十一回 谷崎潤一郎賞 獲獎作品 同時進行的兩則故事即將交織成出人意表的結局。 寂靜的幻想世界與波瀾萬丈的冒險犯難, 兩則故事同時進行,卻又相互交織出村上春樹不可思議的國度。
寫給迷失在戀愛之森的獸性男女: 所謂「真正聰明」的戀愛,就是不去愛對方!(咦) 從戀愛的形式、道德、哲學到技巧, 創作出無數戀愛原型的鬼才文豪──三島由紀夫權威開講
跨越時代與國境 刻劃在你我心中的愛情故事 一部有著「激情、寂靜、悲哀」的愛情故事 一部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 無論每個人都有著所謂不存在的地方。 某個時刻這個故事將會引導你。 如同內心深處的森林。
《我青春漫遊的時代》收錄16篇三島由紀夫的散文。三島在書中卸下孤絕暴烈的武士面貌,漫談他青春期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以及風花雪月的生活──對異性的好奇,最初的戀愛經驗,難以啟齒的性愛幻想,男同學間的淫猥豔話、黃色笑談,青春期的自卑感及其裝腔作勢……青春期的三島同時也是個文藝少年,內心充滿對文學的憧憬,每...
最懂得描繪人心的國民大作家
閃耀百年的青春迷茫,漾漾寂映一如你曾是少年
對孤單的恐懼,對自由的振奮,對愛情的嚮往
Stray sheep……所有迷惘,皆是成長的必然
東京。遼闊的新世界
有電燈,有銀匙,有歡聲笑語,有冒泡的香檳杯
還有勝過這一切的美麗女子……
★村上春樹最喜歡的日本文學作品
「當別人問起我最喜歡的日本小說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是夏目漱石。而《三四郎》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讀這本書時,我總會想起我的大學生活,在灑落陽光的陽台下,伴隨火車呼嘯而過的匡噹聲響,帶給年輕的我無限寬闊的希望……」
《三四郎》描寫一個從熊本到東京念書的青年獨自面對充滿變化的城市與生活,雖懷念單純無憂的故鄉,也崇尚被學問包圍的世界,更受神祕的美禰子吸引。漱石以高超技巧細膩描繪出少年初次感到孤獨的迷茫,不著痕跡道出青春的浪漫與苦澀。平凡的三四郎有如「迷途羔羊」,見識文明急速的繁華,與形形色色之人交往,初歷暗戀的滋味,飽嘗少年邁向獨立的徬徨……
成長的本相──
「三四郎靜靜凝望池面,只見水面映著幾棵大樹,底下更可見湛藍的晴空。
然而過了片刻,薄雲般的寂寞卻籠罩了他的心。
他也曾好幾次有完全遺忘世間的感覺,
不過今天這種孤寂感還是頭一遭。」
《三四郎》與《從此以後》、《門》並稱為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1908年開始在《朝日新聞》連載,被譽為漱石最出色的青春小說之一。全書充滿輕鬆與詼諧的趣味,漱石有意識的以世間極為普通的平凡人為主人公,描繪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情景,字句埋伏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無法向外人道出的孤獨,這份孤獨正是成長的本質。自連載以來,因通俗易懂的筆觸贏得大批讀者的喜愛。
然而,漱石的野心不止於此,藉由三四郎視角所觸及的三個世界,面對劇烈變動的東京,他彷彿身處變動的中心,又猶如「觀察者」無所作為,物質生活或精神的價值觀卻不知不覺深受影響。隱喻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社會急速近代化的過程與人們內心的巨大變化。
「從鄉下的高等學校畢業後的三四郎,考入東京的大學,接觸到了新鮮空氣,結交了同輩、學長及年輕女性,形形色色之人。我唯一要費心的是,如何將這些人置於這種空氣中,讓他們自由游泳,並自然而然生出波瀾。」──夏目漱石
三四郎就像我們共有的縮影
在稍縱即逝的青春,走過三個世界……
第一個世界──對孤單的恐懼
自幼成長的故鄉。那裡充滿平穩安詳,只要想回去,立刻就能回去。從青年邁向成人生活,脫離了父母的保護,往後人生的好壞苦樂都要先獨自面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各種人生選擇的徬徨,總伴隨著些許恐懼。
第二個世界──對自由的振奮
探索世界的學問殿堂。滿腔抱負的青年,未曾領略現實的殘酷,相信世界與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性,亟欲奔向夢想的一切。不僅是個體上的自由,更是心靈毫無束縛的絕對自由。在這個世界的靈魂,有著不諳現世的不幸,也有遠離塵囂的幸福。想出去就能出去。可是好不容易領略了箇中趣味,要放手捨棄也覺得可惜
第三個世界──對愛情的嚮往
神祕的戀人。初次心動的慌張、曖昧的苦澀、想得卻不可得的痛苦。明明近在咫尺,卻難以接近。宛如天邊的閃電。但自己若不進入這個世界,彷彿這個世界就會出現缺憾。但自己似乎有資格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翁,遇見另一顆能分享所有快樂的心。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於東京。1893年自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畢業。1900年赴英國留學,專攻十八世紀英國文學,回國後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我是貓》,大受好評並一舉成名。
夏目漱石自幼學習漢文,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其作品風格更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譽為「國民大作家」。代表作有《我是貓》、《三四郎》、《從此以後》、《門》、《心》、《行人》、《道草》、《草枕》等。1916年因胃潰瘍惡化辭世,享年四十九歲。
譯者簡介
陳系美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所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碩士論文《三島由紀夫《鏡子之家》論──以女性像為中心》。曾任空中大學日文講師、華視特約譯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夏目漱石《三四郎》、三島由紀夫《鏡子之家》、太宰治《人間失格》《維榮之妻》、山田詠美《賢者之愛》、平野啓一郎《日間演奏會散場時》《那個男人》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