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戰後關鍵四年,從進步島嶼到絕望深淵。
「中華民國」人如何看待台灣?
台灣如何透過中華民國的角度看見自己?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榮登暢銷榜!入選年度好書!歐巴馬+蜜雪兒與Netflix第一部簽約著作! 總統是國家的風險長,應帶領人民遠離風險!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每天使用的LINE和Facebook,也會被拿來當作扭曲事實、改變世界的侵略手段?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台灣地處亞洲的邊陲島嶼,卻又身陷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在世界舞台的競逐中,無法避免地遭遇數次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以及封建官僚的掠奪榨取,而始終處於複雜的歷史脈絡與認同混亂中。戰後台灣進入了現代史上最關鍵的四年──1945年至1949年,台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內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敗退來台的夾縫中,猶如一艘太平洋上遭逢狂風暴雨的孤舟,已無法回頭,卻仍不知彼岸在何方。
在這樣曖昧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如何認識、理解曾為日本殖民地的隔海島嶼?短短四年間,從「光復」到敗退,這些片面理解台灣歷史,對台灣社會的想像,將台灣視為「歷史以來的迷惑者」、「太平洋戰略的美女」的別稱,如何形成錯綜複雜的歷史,深刻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許毓良為台灣少數專精中國所藏相關台灣史料的學者之一,以過往因反共氛圍而被忽略的中國雜誌、期刊史料為範圍,從中進行1945至1949年間台灣相關報導的史料挖掘與研究,試圖從「中華民國」視角來探討戰後初期的台灣,雜誌、期刊相較於報紙新聞,更具有分析、評論與批判的特性,進一步剖析歸納出當時中華民國──中國知識分子對於台灣的好奇與想像。
本書以戰後四年間,中國的雜誌、期刊對台灣的報導為本,其來源遍及中國各主要城市,內容可分成政治、社會、經濟、旅遊四類主題,可見當時中國各地的雜誌期刊,對於台灣有相當豐富的觀察與解讀,甚至對國民黨在台灣的施政,引發二二八事件也有不少詮釋與批判,全書縝密爬梳史料後,將描述出一段在海峽之間激盪洶湧的戰後台灣史。
本書特點
一、蒐集中國1400餘篇雜誌、期刊與98張圖片的龐雜史料,首次浮出水面讓世人看見的另類台灣史觀。
二、以戰後時期的「中華民國」視角來觀看台灣,全書呈現輕鬆且故事性濃厚的台灣圖像,能夠重新認識混沌不明的戰後台灣。
三、集結1945至1949年間台灣的政治事件、社會脈動、經濟產業、旅遊景點等珍貴資訊,具有深入淺出的觀點與解讀。
作者簡介
許毓良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
1997年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
1999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200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07年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迄今
會議與期刊論文已著有六十餘篇,主要專長領域:台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
曾發行研究相關之專書:《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
名家推薦
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秘書長)
專文推薦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