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時間處於睡眠狀態,而夢境中所反映的情景,即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渴望、恐懼和期待。
事實上,我們可以經由上師的帶領和指導,跳脫夢境的桎梏,認清夢不過是一種假象,進而在夢中修習,將夢境予以轉化,以增進自己心靈上的覺知。而此書即對「夢瑜伽」的介紹提供了最佳指引。
你的心,是煤炭或鑽石? 痛苦時,你以為心像煤炭,黑暗、沈重又脆弱。其實,你的心像鑽石,透明、閃亮又堅不可摧,因為心的本質是空性、是佛性,煩惱只是暫時的遮障。 重點是:如何把煤炭還原成鑽石?
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印量遠遠超越百萬冊── 是全球七十五座主要城市、無數人們的「每日成功指南」 善用書中《金剛經》智慧法則所獲致的成就, 連投資之神巴菲特都讚賞!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生死就是心的旅程 藏傳佛教最深刻的生死學 拓展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一切顯相都是由心所生, 培養正面的心境,就會產生正面的顯相, 此生、中陰和未來世的顯相,也會變得越來越正面。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無常。 對於尋求...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想要修練自己,轉化內在的恐懼、憤怒與絕望的人 你有多久沒好好覺察自己在做什麼?你的身體時時處於緊張與不安? 你忙到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與身邊的人? 現在,只要一個呼吸,你就可以回到自己,轉化內在的焦慮; 心息相依,身行安住,禪就在你的一呼一吸間。
愈接近脫離輪迴的人,其實會愈豐盛。 因為自心淨土的真義, 是有能力創意無窮地 將五濁惡世,轉變成自己人生的遍地寶藏, 所以毫無怖畏、亦再無眷戀。 每個時代都需要以當代的語言, 去還原覺醒的真諦,而本書就是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依「數、隨、止、觀、還、淨」六門,步步趨入禪法的精髓! 建立正見──深入緣起,確認空義。 老實行持──從漸修的基礎,導向頓悟的可能。 勇於參禪──從內在真正的疑情去參,最直截了當。 「生老病死從何而來?生老病死如何能解?」便是當年悉達多太子誓願要覺悟的疑情,最後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此即參禪頓悟的...
南開諾布仁波切在此書中,針對在睡眠與作夢狀態下發展明性,給予指導教示。作夢狀態係屬加強自我覺知(即大圓滿)廣博體系的一部分,南開諾布仁波切超越西方一般所做的清明夢練習,進而介紹諸多引導作夢狀態的方法。在這個傳統中,作夢狀態清明性的發展,被置於以達解脫為終極目標而生起更大覺知的脈絡中。
這部增訂版,包含南開諾布仁波切所著深奧的大圓滿書籍的額外內容,並依一九九九年第一版所強調在作夢與睡眠狀態發展覺知的特定練習,予以擴展與深化。
此書亦收錄十九世紀大圓滿大師米龐仁波切所著之教言,提供對於此禪修與覺知的超凡形式更多的洞見。
作者簡介
南開諾布仁波切
1938年10月8日生於東藏。兩歲時,由兩位禪修大師認證為阿宗珠巴的轉世。八歲時,被第十六世噶瑪巴和司徒仁波切認證為竹巴噶舉大師阿旺南喬的轉世。
南開諾布仁波切從八歲到十四歲,進入佛學院閉關修習,跟隨著名的上師一起學習,包括女性上師阿育康卓,那時她已經113歲高齡,仁波切從她那裡接受了眾多的傳承,並做了這些修法的密集閉關修習。
1954年,仁波切成為西藏青年代表,應邀前往漢地。從1954年開始,在四川成都的少數民族西南大學擔任藏文教師,並學習了漢語和蒙古語。
仁波切十七歲時,根據夢中獲得的一個淨觀,回到了德格的家,並去參見其根本上師蔣秋多傑仁波切,他從上師那裡,進一步接受了大圓滿精髓教法的灌頂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根據南開諾布仁波切所說,這位上師將他直接導入到大圓滿的經驗中。
1960年,仁波切二十二歲時,應圖齊教授的邀請,前往義大利羅馬居住了幾年。
從1964年到現在,南開諾布仁波切一直是那不勒斯大學東方學院的教授,教授藏文、蒙古文和西藏文化歷史。在過去二十五年裡,南開諾布仁波切在不同國家非正式地帶領傳法禪修,在這些禪修中,他以一種不分教派的形式,給予了大圓滿修法的教授,並教授幻輪瑜伽、藏醫和占星術。
南開諾布仁波切著有十多本大圓滿禪修書籍,包括《水晶與光道》(The Crystal and the Way of Light)和《日與夜的循環》(The Cycle and Day and Night)等。
譯者簡介
歌者
蘭州大學英語系,由南開諾布仁波切認證之一級金剛舞教師,及南卡教學與幻輪瑜伽合格老師。
石曉蔚
美國康乃爾大學室內設計碩士,曾任教於中原大學,為照明設計與室內設計師。五年來維持睡夢出體迄今四百餘次,每月作夢紀錄兩百餘筆,自詡為「夢行者」,即利用睡夢來修行,並組織「作夢者班」,分享夢修經驗。著有《心靈探索周記》、《樂在工作避免過勞》(合著)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