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讓心理學的知識成為有用的生活常識,在講究DIY的時代,未來大家可以DIY自己的心理健康,讓心理學知識變成生活智慧。情緒就像鏡子,映照出一個人真實又複雜的樣貌,只有真正了解它,才能好好認識自己、安頓自己。
最幽默有趣的九型人格靈性導覽 帶你踏上通往真實自我的道路 ✦ 入圍美國獨立出版Foreword INDIES 2016年度好書獎 ✦ 宣教使命聯盟2016年度必讀書目 ✦ 全美銷售破50萬冊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10大界線法則、6大價值觀,釋放你的婚姻得自由,讓你有辦法繼續愛下去! 本書幫助伴侶突破關係困局,透過界線重新定義自己,不被對方的問題挾制,釐清責任歸屬掌握改變的主導權,進而在婚姻中重獲自由,重拾愛的力量。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大多數的聖經讀者,最熟悉的經卷莫過於新約的四福音書。四福音書不僅記錄了耶穌的生平事蹟,更闡明祂帶來了盼望和救恩。然而,你心中是否也常有個疑問:既然福音書已經講得差不多,我們還需要讀舊約嗎? 著有《基督教新約倫理學》的知名學者海斯,這次帶來《聖經倒著讀》,將要帶領我們看見新約與舊約之間的影響力!本書...
楊腓力系列作品7 如果好消息是真的,為什麼沒有人喜歡聽呢? 不是每個人都品嘗過那奇異恩典, 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有此奇異恩典。 在多元分歧的時代,恩典似乎正在逐漸消逝。 為什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好讓福音可以再次打動世界。 楊腓力繼《恩典多奇異》二十年後,再次展現福音恩典之作。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本書作者巴默爾,以其親身經歷與獨到洞見告訴我們:生命種種問題,起因於人往往根據假象來行動,違背了內在的真實,也悖離了外在的真相,以致失去真正的自由與力量。本書能夠引領我們踏上一段旅程,探索有關自己,他人,世界的真實本相,自由自主活出鳶飛魚躍,海闊天空的生命。
斯托得牧師提醒我們,一個清晰簡單的原則就是:得罪誰,就向誰認罪。肢體間認罪後所蒙的赦免,正說明了肢體間團契關係的修復與和好。讓我們跟隨斯托得牧師,重新思想認罪、赦免、和好之間的關係。
從聖經利未記可以學到哪些瘟疫公衛知識? 利未記和瘟疫課題,如何幫助人更深體會彼此相愛? Facebook持續發燒文,再次全收錄! 張文亮教授藉一系列課程內容,分享利未記與瘟疫的關係。 在瘟疫流行的時候,不只是提醒我們要「聖潔」, 更是要「愛人如己」(利十九18), 保護自己並幫助弱勢,向國際伸出友...
為了陪伴妻子孩子在異域工作與生活, 小老百姓神學家勇敢放棄生活舒適圈,展開北美新生活探險! 但是,當固定薪水不再、過往種種肯定逐一淡去, 如何不看自己是失意的魯蛇,而是神手中正在創造的傑作, 就成了最真實的挑戰──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摩根没有讀過神學院,但是他的信息講章,卻為神學院和傳道人所研讀,他從來不用任何宣傳和手腕吸引聽眾,但無論他到哪裡分享,總是座無虛席。本書作者張文亮教授大量閱讀摩根的著作及資料,寫下這位屬靈榜樣的生平和事奉,獻給這一世代基督追隨者。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作者曾思瀚老師在本書中進行「心理敘事」鑑別研究,把對觀福音裡面跟「必須」有關的經文都挑選出來仔細剖析,幫助讀者明白敘事者透過角色這樣說話、行事背後的心思意念到底是什麼。這不是一本艱深的釋經書,卻是一本提升讀者踏入聖經研究的入門書。
本書作者黃旭榮自高中信耶穌後,心中就不斷湧出問題泡泡, 成為學生輔導後,三十餘年持續面對不同世代的疑惑, 這本小書能夠陪伴你,勇敢面對腦海中浮現的天才問題, 持續尋找終於能讓自己心滿意足的給力答案。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這是一本用六十年歲月鑄成的愛之經典,魯益師在睿智又澄澈如同天真孩童的文字中,融鑄了他一生的愛之經歷,與畢生所累積的神學、哲學、文學的學思,讓每一位渴求愛、期盼更深體驗愛的讀者,都可從中獲益,踏上那條愛的真實道路。
第一手堂會訪查報告 全在地教會經驗分享 劃時代青少事工定義 最務實青少門訓SOP 「選擇一位上帝」是青少年在尋找自我身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有效的門訓要從「認識自己是誰」開始: 知道我們的身分是上帝的孩子、祭司與新婦, 同時也是寄居在世上的上帝見證者與僕人。 這樣才...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基於對欲望的全新認識,丹尼爾‧貝爾二世完成了這本《欲望經濟學》。一方面,貝爾從聖經的神論、人論、救恩論出發,闡述基督教神學對欲望的觀點,如何幫助教會面對這個世界,乃至於深深影響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貝爾也根據他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提出「屬天的經濟學」,以基督教兩千年來的屬靈智慧和傳統,與當...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文化人類學對宣教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宣教士必須跨越文化的障礙才能建立關係、傳達福音。若要讓當地人覺得有意義,福音和教會必須要以在文化上能被理解和信任的形式呈現。因此,對當地處境的深度認識與欣賞,能幫助宣教士避免因不夠敏銳所導致的錯誤論斷。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首部曲,帶領我們回到聖經,透過耶穌的眼睛,來分辨到底什麼才是上帝的美麗。同時師承傅士德與魏樂德兩位靈修大師,作者在拓展我們眼界、竭盡所能展現上帝美麗與良善的同時,更針對每一種美麗,撰寫相關的靈命操練,從睡眠的操練到數算恩典,從留白的操...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作者侯活士獲《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佳神學家」 敘事是教義神學的內涵,是信仰生活的範例,是啟蒙下一代信徒的教材。敘事是兩千年來教會生命力的源頭。聖經中的敘事,不是因循落伍、任憑挪用的文字,乃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主動形塑我們的品格,使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化心理知識為常識,找到獨一無二的美之真我!
你是否聽過、甚至嘗試過製造正面情緒的方式?每天早上出門前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只要用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喊話結束後,還不忘給自己一個燦爛無比的微笑。
到了公司,老闆說你的提案了無新意;「平庸」,是你窮盡一切努力後得到的評語。此時,你在鏡子中看到的是憤怒、沮喪,還是無法一言以蔽之的神情?你是否會開始質疑,人真的可以駕馭情緒、隨時保持正面積極?
在這個強調理性、高效能的社會,人們往往對情緒避之惟恐不及,擔心情緒讓自己顯得玻璃心,是個產值不高的人。但是,我們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緒,跟理性一樣,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情緒就像鏡子,映照出一個人真實又複雜的樣貌,只有真正了解它,才能好好認識自己、安頓自己。
作者林凱沁有紮實的聖經與神學訓練、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以及諮商輔導經驗。她巧妙揉合、應用不同的心理學知識,引導大家閱讀「情緒的故事」。她在本書娓娓道來自己的生命歷程,示範如何「化心理知識為常識」,讓讀者能夠DIY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品嘗人性中的七情五味,也得到安頓自己與人際互動的祕訣。
情緒,這份看似不完美的禮物,邀請你來欣賞它、擁抱它,你將因此找到更整全、更豐盛的生命。
★魔鏡?凹凸鏡?你的情緒像哪一種鏡子?|《情緒的鏡子》作者線上說書會
∣ 作者簡介 ∣
林凱沁
出生在雲林縣的偏僻小農村,十七歲前以鄉野、戲劇為教室,並藉著自學習得文字能力。十七歲時,因緣際會進入教會,爾後回到學校,自此踏上心靈療癒之旅,立志與痛苦的人在一起。畢業於神學院宗教教育系,並陸續取得中原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阿肯色州理工大學教育碩士,在心理輔導工作已耕耘二十餘年。目前除了持續心理諮商與輔導工作,也是佳音電台「快樂送到家」節目製作與主持人;著有《情緒的鏡子》、《記憶的鏡子》、《中年重生:以上半生的智慧,得下半生的幸福》等書。
「那一年,帶著中年人的羞澀,我不安地走進凱沁的教室。......我驚訝自己有勇氣選擇掀開人生痛苦經驗的帳幕,能夠放心地讓心靈穿越時空,不斷遇見自己,和從前的我握手擁抱、促膝對話......這一次,凱沁用這本書,把我帶進一個劇場,一個值得你排隊等候,希望搶到前排好位子的人生劇場。」──杜明翰,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我喜歡凱沁,因為她真摯;我非常喜歡她的新書《情緒的鏡子》,因為它同樣地真摯。凱沁真實地在書中解剖她的生命(不知道過程有多痛苦),只為了要真摯地與讀者分享生命。」──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
「參加過凱沁成長團體的人都知道,她常在溫婉的言語裡,悄悄地拆解你心中的堅城,直到它轟然垮下。或者,她會在無可遁逃的面質中,剝下你一層皮,而在你還擔心自己無法承受面具撕落的刺痛或尷尬之際,她可能已經剝了你第二層皮......這本書不適合當床頭書,不過,那只是我個人的意見。」──章勝傑,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從七歲到十七歲,拒學的十年,凱沁姐在社會大學看到了真實的人生,小小的心靈裝滿了人生的叩問。我一個字、一個字重讀這本書,才明白為什麼只有大我三歲的林姐姐,年輕時像大我很多歲的輔導。她笑稱臭老,其實是裝載成熟生命流露的豐富。許多心理治療研究已經指出,治療師的自我是遠比技術更重要的治療因素。這十年的餿水世界、劇場社會學,可能遠比學術殿堂的心理師養成學得都多。」──賈紅鶯,諮商心理師/督導、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退休副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