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美麗新世界」,一個貨真價實的人間天堂——
人類追尋理想的終極,就是這座島。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金融鉅子J.P.摩根最狂熱的藝術追求 貧窮女孩最魔幻的紐約上流社會大冒險 兩人的相遇, 竟造就一間媲美大英博物館的私人圖書館!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選書 ★《今...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全球獨家收錄書迷敲碗已久主角凱西爾精選中篇〈迷霧之子:祕史〉!】 奇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得主,全球千萬冊暢銷大師 邪惡奇幻天才作家布蘭登.山德森 口碑爆棚暢銷作《執法鎔金》又一續章, 重溫「迷霧之子」系列經典故事! 傳說中的聖物降臨之際,奏起的竟是陣陣不祥的樂音……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人生就像一段有目的地的漂流 ——想去某個地方,卻往往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 歐巴馬2021年度最愛小說 比爾.蓋茲2022年夏季書單 銷售破1,000,000冊,賣出30國語言版權
自由、平等、博愛……極致完美
文化、政治、宗教、家庭、社會……人人幸福
本書能作為現代人的借鏡……值得一讀再讀。——《週六書評》(Saturday Review)
太平洋上,有這麼一座禁止外人登陸的島——帕拉島,百餘年來,頑固抵抗著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技術與消費陷阱,是個「幸福與自由的綠洲」,島上的居民生活在理想社會中,無論政治、文化、經濟、家庭……方方面面都擁有最大的幸福感。
然而,這般遺世獨立的幸福總會招致外界的覬覦與惡意——心懷不軌的記者威爾.法納比受僱於石油大亨喬.艾德海德公爵,僞裝成船難的遇難者潛入帕拉島,意圖得到帕拉的石油資源。然而,在他深入瞭解了島上的一切後,他竟深深愛上了這座彷彿實現了所有社會願景般的島嶼……任務成了最大的負擔,威爾該如何選擇?而接受了威爾這個「外來者」的島,能夠逃離資本的剝削,捍衛最後的世外桃源嗎?
作者簡介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
一八九四年出生於英格蘭,祖父是知名的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支持者湯瑪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他少時就讀於伊頓公學,曾經想當醫生,也在父親的植物實驗室中學習,然而不幸感染了角膜炎,使得他在兩三年中幾乎喪失了視力,卻也讓他逃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視力恢復後,他轉而向文學發展,最後以一等榮譽畢業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
畢業後,他當過法語老師(喬治.歐威爾是他的學生)、短暫就職於英國空軍部,也曾在化工廠工作——這段工作經歷,給了他無與倫比的靈感——名聞遐邇的《美麗新世界》即誕生於此。
其實,早在十七歲時,赫胥黎便完成了第一部小說,卻未獲出版,直到一九二一年,赫胥黎二十七歲時,他才真正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克羅姆黃莊園》(Crome Yellow)。一九二○年代,他帶著妻兒移居義大利,前往拜訪好友D.H.勞倫斯(D. H. Lawrence),展開交流。一九三○年,勞倫斯去世,赫胥黎編輯了勞倫斯的信件。這段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中(諸如《點對點》〔Point Counter Point〕、《加沙盲人》〔Eyeless in Gaza〕等),最著名的便是反烏托邦作品《美麗新世界》。
一九三七年,赫胥黎偕同家人搬至美國好萊塢。同一年,出版《目的和手段》(Ends and Means),闡述了他對現代社會的想望——一個自由、和平、仁愛的社會,然而,他未能說明該如何實現。一九三八年,他與「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結爲好友,學習了有關吠檀多、冥想和素食主義等知識。
一九五五年,第一任妻子去世;一九五六年,與作家蘿拉.阿切拉(Laura Archera)結婚,蘿拉後來出版了一本赫胥黎傳記:《永恆的時刻:赫胥黎的個人觀點》(This Timeless Moment: a personal view of Aldous Huxley)。
一九六○年,赫胥黎被診斷出咽喉癌。他隨後開始創作最後一部、也是他認爲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島》——這是部與《美麗新世界》相對的烏托邦文學作品。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赫胥黎六十九歲,瀕臨死亡。臨終前,他已無法言語,手寫要求妻子:「麥角二乙醯胺,100微克,肌肉注射」——這天,妻子爲他完成了兩次注射。下午五點二十分,去世。
譯者簡介
李函
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所。喜歡透過不同的語言與文字,讓作家們的心血能被更多人閱讀。譯作有《冬季奇蹟》、《肌膚之侵》、《阿甘正傳》、《神鬼交鋒》、《黑手》、《碳變》等。
個人網站:brokenheartstudio.blogspot.tw/
好評推薦
▍世界文學史上,沒有作家能像阿道斯.赫胥黎一樣打造出真假烏托邦的景象。即便在諷刺虛假事物,真相卻也總是蘊於他的文字中。我們無法否認《島》的傑出表現,以及書中的哲學,與它對人性問題的誠實答覆。——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發條橘子》作者)
▍他是科學家與藝術家的綜合體──在這破碎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片來自某張破損宇宙大鏡子的碎片,而他正代表了我們最需要的要素……他關注且記錄一切,也從不濫用任何事物。——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指揮家)
▍這是本不怕將激進想法混入劇情中的書。——《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一部真正偉大的哲理小說。──《泰晤士報》(The Times)
▍阿道斯•赫胥黎是20世紀最偉大的英語作家。──——《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