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觀」常是基督教與其他文化對話的一個中心問題。早期是如此,而現在也是。作者將之兩者先分別論述,後再以人之本質及道德實踐兩點加以比較,期使讀者能更加明白所信為何。
靈性經典《浪子回頭》的姊妹之作,訴說上帝親自、貼近、滿懷慈愛臨到我們,以祂驚人的寬宏與赦免,容許我們離家,也歡迎我們歸家。……祂祝福我們離開,也歡慶我們回來。
從聖經利未記可以學到哪些瘟疫公衛知識? 利未記和瘟疫課題,如何幫助人更深體會彼此相愛? Facebook持續發燒文,再次全收錄! 張文亮教授藉一系列課程內容,分享利未記與瘟疫的關係。 在瘟疫流行的時候,不只是提醒我們要「聖潔」, 更是要「愛人如己」(利十九18), 保護自己並幫助弱勢,向國際伸出友...
如果COVID-19最可怕之處是致人於死的話,那第二可怕之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構築無形的隔閡,疫情造成的不但是個公衛危機,更是個人性危機。本書是華人教會對COVID-19疫情做神學反思與牧養關懷的第一本書,綜合了疫情形勢的最新分析,以及學者、牧者的深邃洞見,指出我們可以怎樣扭轉這種人性危機。
如果宗教這麼偉大,為什麼它引發了這麼多戰爭? 它能蓋巨型教堂,為什麼卻無法餵養窮人? 你追隨的是真實的耶穌,還是被發明出來的耶穌? 如果你曾對宗教抱有懷疑、不解,甚至失望, 把宗教說的先放一邊,聽聽耶穌是怎麼說的!
本書準確切入福音派信仰的核心,代表一位傑出基督徒領袖成熟的反省。作者斯托得的透視範圍橫跨教會歷史、它形成的教訓、認信,以及今日普世的教會。 從反面來說,他辯稱福音派信仰並不是新興的派別,也不是基督教正統的旁門,更不是當代的基要主義。從正面來說,他表示福音派真理有堅強可靠的三位一體特質。他指出福音派...
本書將耶穌在四卷福音書中所有的教訓分為二十個專題彙編出來,作深入淺出的闡釋,滿有亮光和啟示,令讀者容易明白及掌握,能夠既整全又有系統地認識耶穌基督的所有教訓及其豐富的意義。
給我一個支點,就可舉起神學! --- 基督信仰並非始於耶穌降世,但是,基督徒卻是以耶穌基督為認信的開始。 基督教神學是以基督論為「阿基米德點」,亦即經由對基督論的探討與確立, 繼之得以通向其他各論的發展。
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以為可以藉此操縱世界;教育,是創造未來的生命! 值此社會劇烈變動,父母老師,甚至是教會牧者與輔導苦思教育翻新的時代,巴默爾深入基督教傳統所歸納、整理出的教育理念與智慧,將要成為照亮未來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
▘約伯的世界,不只有苦難▗ 常有人在遇到苦難時, 以為可以從約伯記找到答案, 結果卻大失所望。 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或摯愛會遭遇苦難, 不解為何苦難何其多; 他們期待約伯記能解惑, 期待這卷書能解釋神為何容許人受苦, 甚至容許義人受苦。 何以這些期待轉為失望? 「智慧」才是這卷書的關鍵。 在約伯受...
在信仰的深層裡作反思,在大光照耀中與神相遇 理性的成長通常比感性迅速,缺乏人生體驗、青澀的神學旅人常有「知道了」等於「體驗了」的錯覺,以致往往一面倒地傾向用理性做神學。 感性成長來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歲月的淘洗焠煉,而後多少反映在神學家的晚期著作,亦即那些歷經生命考驗成熟的神學旅人。
作者曾思瀚老師在本書中進行「心理敘事」鑑別研究,把對觀福音裡面跟「必須」有關的經文都挑選出來仔細剖析,幫助讀者明白敘事者透過角色這樣說話、行事背後的心思意念到底是什麼。這不是一本艱深的釋經書,卻是一本提升讀者踏入聖經研究的入門書。
『生命讀經』全套共89冊 全本聖經生命讀經是由主僕李常受弟兄從一九七四年起,直到一九九五年七月,歷經二十一年的時間,在美國帶領定期生命讀經訓練所釋放的信息集成。內容為逐章逐節解明聖經各卷,不只陳明神聖啟示客觀的道理,更重在屬靈生命主觀的經歷與應用。如著者所說,這套信息的目的乃是:(一)對這世代神的...
靈恩賜最豐富的運用, 也不能彌補愛的缺乏 在這個日趨商業化和都市化的社會,哥林多前書能夠幫助教會辨識在神的子民中,各樣叢生的問題和異端,並正視真正的屬靈是來自聖靈在心中的工作,而非某種神祕或超自然的感動。 作者指出,對保羅而言,哥林多是一個測試戰略的實例:如果基督的福音能夠改變這裏的人,就能改變任...
《新編中國基督教史綱》是裴士丹教授醞釀和撰寫了近三十年的學術成果,刷新了自1929年賴德烈出版《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以來的長段空白。該書以簡潔而精準的表述梳理了自西元7世紀景教來華至21世紀頭十年基督宗教在華傳教活動的通史(包括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教史),並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各個階段中所...
本書的研究主要探討「反基督教」思潮在新中國(1919-1927 年間)的發展,並探討其與中國教會本色化運動之興起是否有關聯。採用的是歷史關聯法,亦即在一連串「反基督教」的文化事件、政治事件中,探索其與中國教會之回應,特別是與本色化思想的興起和發展之間的關聯。
透過默想6個舊約聖經人物,本書讓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及其觸動人心之處,往往不在於非黑即白的泛道德評斷,更不在於我們對聖經不求甚解的望文生義,而在於聖徒那些糾纏不清的信心經歷,他們雖不完美,卻與「信」活得貼近。 本書以紮實的聖經研究為基礎,帶領讀者重訪六個赫赫有名的舊約聖經人物,於深入淺出地細閱經文之...
讓你馬上愛上聖經與植物 上帝至少創造一百萬種以上的植物,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種植物尚未被發現。植物的多樣顯出上帝的創意,植物的存在直指上帝創造的豐富。河馬教授張文亮老師對植物有深入的研究與熱愛,藉由與一隻小蟲對話,帶領讀者認識聖經中的植物。
丁道爾聖經註釋是合乎時代的解經叢書,旨在幫助讀者確實了解聖經的真理,靈活應用聖經的原則。整體架構著力於堅實的神學學術根基上,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1.導論:簡潔、詳盡地介紹作者、寫作日期及時代背景,不但能幫助讀者一窺該卷書的主旨及全貌,也能提供有心鑽研的學者寶貴的資料。 2.註釋:按主題分段,...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每個人都渴求生活美滿,體驗相愛與歸屬,與家人朋友結連,對世人有獨特的貢獻──然而怎麼做到?怎麼做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求?簡言之,人應該怎樣生活,才能體現一個蒙愛者的生命?本書向我們提供一個解答上述疑問的靈修進路,一個關乎生活的靈修進路,一個可以轉化生命的靈修進路。
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你內心的悲傷和痛苦還太沉重時,可能這裡面的某些句子會讓你感到生氣或受傷。但我相信,在你的悲傷中,還是有一些階段是你能夠想辦法從本書找到一些話語,能讓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已經發生的事,可以幫助你明白發生在你身上的苦難,並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它,我們也會經驗到耶穌基督親自以人的樣式與我們...
在整本聖經和整個人類歷史裡面,我們都看見了上帝宣教的身影;我們的上帝,乃是一位宣教中的上帝。 祂所面對的宣教處境,是受造的人類犯罪墮落、與祂的關係全然破裂,罪惡與死亡壟罩其上;列國之間不斷地爭競與鬥爭,衝突頻仍,而所有的生物和大地,也受到咒詛的影響,發出深沉的勞苦與嘆息。世界的歷史,似乎就要如...
本書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解讀歷史文獻,重現耶穌的生平與時代,也追索耶穌作為反抗者的一面,後來被淡化、湮沒乃至遺忘的原因。在雷薩.阿斯蘭《革命分子耶穌》中所呈現的歷史上的耶穌,也是一位改革者、一位試圖創造更好世界之人。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這是五年相隔千里的戀愛故事。一封封的書信和日記,娓娓道出戀情所面臨的痛苦與掙扎,以及他們如何能做到委身於神,堅守熱情與純潔的真愛。在容易誤以為戀愛等同於「關係」的世代,女人需要求神保守自己的情慾與貞潔,能安靜等候神所預備的Mr.Right出現。遠距離的戀愛、分隔兩地的痛苦,藉著等候主的時刻,信心得以...
舊約所記載的古代以色列藉敬拜與上帝互動,維護與更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他們在敬拜中採取示意行動(gesture),諸如節期的慶祝與獻祭,來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也採用上帝的言語(utterance),諸如傳達上帝的誡命(講道)、指引與確據的聖言,來表達上帝的心意,並且採用人的語言,譬如獻上讚美、發...
「人觀」常是基督教與其他文化對話的一個中心問題。早期是如此,而現在也是。作者將之兩者先分別論述,後再以人之本質及道德實踐兩點加以比較,期使讀者能更加明白所信為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