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法師實修多年,不曾間斷,對佛法的精要「停心」以及禪修之法,有著深刻的體悟與見解。你將在心道法師質樸的文字中,領會禪修的奧妙,從覺知中找回清明覺醒的心性。
心道法師說:「心和平,世界就和平」 所以,來坐禪吧, 禪可以帶你進入「心和平」的境界, 回到快樂的根源 離苦得樂,萬事可解 生活在對立的世界, 我們天天面對著層出不窮的問題與苦難 大到全球國際性的對抗 ──民主共產之爭、貧窮剝削之苦、宗教對立之災── 小至個人的生活願望 ...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佛陀的一切教導、八萬四千法門,皆概括於「四法印」之中,而本書即是確吉.尼瑪仁波切闡釋四法印的開示。仁波切以深入淺出、不落窠臼的甚深教法,引領我們去見證自身本俱的、空性的自然狀態,進而能生起真實無虛、利益他人的菩提心;同時透過與學生之間的問答應對,跨越到大手印和大圓滿本覺的修持,並由此獲得解脫和無上寶...
繼暢銷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之後, 德寶法師又一經典之作,帶領你親身體驗禪定的感受, 享受深度專注所帶來不可思議的心靈平靜! 德寶法師的第一本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已是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的暢銷書。十年後的今天,德寶法師將幫助禪修者進入正念禪修的下一階段──「超越」正念分明。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是一個奇蹟。越南的寺廟都有一口大鐘,而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梅村,也會定時敲起鐘聲。當鐘聲響起,就是大家停止手邊工作與思考,並專注於呼吸,讓身體回到自己的家的時候。回到當下可以體會到此刻的安詳,並讓內在感到平靜。這也是禪師一生所奉行的「將正念融入至日常生活」。
在此刻人心浮亂之際,這將是一本最符合時代需要的心靈之書和禪修力作。
停心,是止觀的作用。止以後,是停心,停心以後,才是如實觀,進入「直心是道場」的觀;解脫前後際,前不生、後不續。
這本書從呼吸法介紹止觀,談到修行時會遇到的一些狀況,都是平常的故事和生活中的提問,其中有很多的經驗談,可說是我平日修行時一些親身見聞的體驗整理與分享。
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所有外在的難題,都可以從內心找到解決之道。讓有緣的人都願意嘗試禪修,有勇氣走入真實。最重要的是,走入修行後,能夠一步步解脫身心妄執的習氣,並且避免一切因虛妄所帶來的負作用。
──引自心道法師自序
作者簡介
釋心道
1948年生於緬甸臘戌省賴島山區的賴坎村,祖籍雲南。生長在戰亂的滇緬邊境,4歲父親離奇遇害,母親攜妹離散不知去向,之後隨姨丈開始長年流浪。
9歲為減輕家計而加入游擊隊,隨軍出入烽火,目睹人世的流離動盪,體認生死無常。期間親眼目睹阿羅漢飛越潭面的聖跡,在心中烙下了難以抹滅的記憶。
15歲接觸一貫道等信仰。初聞觀音菩薩聖號,感動不已,於軍中開始茹素,堅持己見從不間斷。
16歲自己在手臂上刺下「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等字,表達苦心修道的志向。
25歲於佛光山從星雲法師剃度出家,入叢林大學就讀,因傾心祖德苦行操履,遂離開佛光山僧團,獨自專志禪修。
36歲創立靈鷲山無生道場。以禪門心法為體,秉持「工作即是修行,生活即是福田」的現代生活禪理念,教育日漸增多的僧俗弟子。
1989年,41歲,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以華嚴法界為志,推展世界和平理念。同年6月,創設「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推廣社會文教工作;11月,正式成立「靈鷲山護法會」,展開全省弘化教育活動;為奠定宗教文化研究的深化基礎,創設「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相關著作:《願力的財富》《聞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