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葉嘉瑩四○年代聆聽顧隨先生詩詞講課的記錄。
顧隨先生對詩歌敏銳的感受力與深刻的洞見,不僅是授業解惑的老師,
對於葉嘉瑩人生學問的影響亦極為深遠。
書中融會通達的解析,文字淺白而意寓深刻,讀者可自其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本書是葉嘉瑩四○年代聆聽顧隨先生詩詞講課的記錄。 羨季先生會通詩經以降之千年韻文,細說詞曲一如說詩, 夾敘夾議,風格靈動,不僅是授業的人師,更是解惑傳道的經師, 讀者可自其睿智的說詞說曲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本書作者慕清研讀《詩經》多年,書稿中的文章是她對《詩經》部分篇章的精彩品讀,內容通俗易懂,文字優美。該書按照每月三篇的形式進行統編,每篇分別包括詩經原文、譯文、解讀內容,配以插畫等,以期將《詩經》的學習融入日常的生活中,給讀者提供一本深度與美兼具的《詩經》通俗讀本。
從秦漢以迄隋唐,詩人何止千數,筆者將往昔所欣賞、所熟知的詩人挑出六十位,按其生年先後,逐一介紹給讀者,讓我們共同來分享其詩趣巧思、生活遭遇;那些詩人就是:屈原、宋玉、蘇武李陵、蔡文姬、王粲、曹植、阮籍、張華、左思、陸機、陶潛、謝靈運、鮑照、杜審言、沈約、謝眺、庾信、薛道衡、楊廣、王績、駱賓王、盧...
本書是葉嘉瑩在北平輔仁大學女校的舊恭王府中,聆聽顧隨(羨季)先生講授唐宋詩詞的筆記。羨季先生學養深厚,對於詩歌具有敏銳的感受與深刻的理解,授課時旁徵博引、層層深入,直探詩歌之本質。這位人師給予學生心靈的啟迪與品格的提升,不僅在詩文方面受到啟發,在立身處事方面也受益無窮。
大學畢業後,葉嘉瑩開始了教書生涯,但人生際遇飄零流轉;1948年年底,因婚後時局變化隨夫婿來台時,郵寄托運的書籍都在途中失落,之後又從台灣到美國、加拿大任教,晚年才又重回故里。輾轉飄泊的日子裡搬過多次家,書籍稿件和珍貴之物都已散失,唯獨對於大學時聆聽顧隨先生講授古典詩詞寫錄的<學詩筆記>,卻一直隨身攜帶視為瑰寶,始終完好無缺。
葉嘉瑩除了感謝伯父幼年的引領,更感謝羨季先生的啟發、勉勵和教導,讓她對於詩詞的評賞境界予以提升。這樣的師生情誼和這份珍惜之情,令人動容。本書經葉嘉瑩先生親自審訂校閱,內容更為豐富完整。
作者簡介
葉嘉瑩
1924年生。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自1945年開始,任教生涯長達六十五年以上。曾在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十五年之久,1969年赴加拿大,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並曾先後被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學以及大陸數十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此外,還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並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臺灣輔仁大學傑出校友獎與斐陶斐傑出成就獎。2012年被中國中央文史館聘為終身館員。
1993年葉嘉瑩教授在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金)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唐宋詞十七講》等多種著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