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市散步

走過,不路過

16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7/06/28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8.6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396370
  • 字數: 70,189
紙本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售價:NT$ 22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向快速遺忘的世界說,我們在這裡!

條通、酒店、角頭、無家者、遶境、引路童子、溪洲部落、移工、新住民、台語電影、老房子、水圳、艋舺、大稻埕、台北城……

從河開始,為這城市加點洋蔥,是我們改變了台北,還是台北改變了我和你?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96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168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 電子書: NT$ 266

    20位作家書寫台北街道的全新創作 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台北 不需要等到失去才來懷念,也不用搞什麼偉大的文學排場, 今日,且讓我們談論台北吧,像坐在我們心愛的小酒館裡,有一搭沒一搭,彷彿沒有明天地。敬我們的台北。──胡晴舫

  • 電子書: NT$ 336

    來自台灣的喬伊斯和來自英國的菲爾,以國際記者的敏銳觸角與人文關懷,攜手寫下史密斯夫婦在印度四年的喜怒哀樂 。

  • 電子書: NT$ 203

    本書是吳明益這四年間,流連在溪邊、湖邊、和海邊的生活、行走、坐臥觀察、反思和記錄的動人創作。透過準確和動人的文字描述,及一張張與文字現場對話的攝影,吳明益寫出了一部詩意又充滿現實反省的「水鄉誌」。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出版日期:2014-07-31
    電子書: NT$ 252

    他們寫下《對照記@1963》,他們《忽然,懂了》,他們感嘆《所謂中年所謂青春》…… 這次,他們仨不再只是對照,而是各自出發去尋找自己的世界,書寫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旅行況味。 一本書,三個旅人,三種世界觀。 跟著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出發 到處旅行、迷路、尋書、看人、賞玩世界  

  • 出版日期:2022-03-01
    電子書: NT$ 245

    後人譽吳、毛兩人在梁啟超的傳記史上有開創之功 本書為兩者分別撰寫之《梁啟超傳》合集 「吳其昌是梁啟超的學生,另外一位作者毛以亨算是梁啟超的知友。 在為梁啟超作傳有獨特視角,他們都有過近身的觀察,對於梁的言行笑貌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 電子書: NT$ 232

    自稱「港慫」的北漂律師徐天成,看到廖信忠所著《我們台灣這些年》之後,深受啟發,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視角,通過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筆,來說說一個真實甚至未知的香港。  

  • 電子書: NT$ 210

    是美術館?還是美術館企業?誰能安然渡過美術館的生存戰? 作者以其多年專業領域素養,多次參與國際大展實際經驗與近身觀察,從國際美術館案例中,以孔恩的典範理論,嘗試從美術館亙古至今的歷史發展,以最誠實不諱的態度,爬梳出既往的脈絡,尋找目前台灣美術館所在定位以及未來的可能。

  • 詳細資訊

    書籍簡介:

    台北城市散步2015~2017年策劃了250條導覽路線,共計1500場、25000人次參與。跳脫主流框架,用開拓的視野,看到台北不同樣貌!

    本書包含台北的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從淡水河與新店溪開始,再提到三大聚落(艋舺、大稻埕、台北城內)。
    △現在:盤點各種文化資產,讓文化資展不應該是負擔,而是深化台北品牌形象的關鍵;認真面對台北的表與裡、白天與夜晚,從人物到社會議題,都是現代台北的一部分。
    △未來: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性格,當我們盤點台北的過去與現在,透過各種主題和社會議題、用不同視野看台北,讓一般人都能參與這座城市的發展與未來想像,而非只是哪個政治人物的規劃;如此,才能匯聚成一座偉大城市的未來想像。

    ★本書由付費導覽團隊將他們議題化的台北導覽所涉及的主題,由他們自己、各領域專家與導覽人來撰寫。
    ★以成功的收費議題化城市導覽,延伸出去思考台北的歷史、人物、文化、建物、藝術、故事、議題、產業等等,從了解台北進而讓台北發光發熱。
    ★每個主題中間都穿插「在這城市中的人」,包含溪洲部落、引路童子、酒家、皮鞋老店老闆、體制內的老師、果菜批發市場店商,以及同志。
    ★包含台北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一座偉大城市的展望。

     


    作者簡介

    台北城市散步

    台北城市散步相信:如果大家都能更開放、更深刻地理解社會多元的趣味,台灣甚至世界,都會更美好。
    於是,我們設計兼具廣度及深度的主題文化活動,邀請有好奇心的朋友們,一起實際走到城市中的每個現場,從歷史、水文、產業、信仰、建築和族群等不同面向,發掘台北由時間、空間和人群共同積累的豐厚底蘊。

    網址:www.taipei-walkingtour.tw

    邱翊

    旅行社工作數年,曾送上萬名低價團客出國,也曾設計高價自由行。二○一二年從一條大稻埕導覽開始,後創立台灣第一個收費解說品牌"台北城市散步”,團隊共同設計超過兩百條文化資產、城市觀點為題的解說服務。

    本書撰文:〈從大稻埕水岸看都市變遷〉、〈艋舺青山王遶境與爐主傳統〉、〈大稻埕很重要、大稻埕文創產業:從以前就有了〉、〈蔣渭水也在大稻埕經商〉、〈停格與失落的台北畫面〉、〈燃燒吧!台北──老屋文化資產〉、〈觀察台北的二十個角度〉、〈去OO,不去老街〉
     
    蘇柏安

    汐止出生,台北長大。從小不愛讀書,喜歡往外跑。但某次跑到日本鄉下,被當地人熱愛家鄉的情懷所感動,下定決心回過頭來,踏上重新認識家鄉的旅途,於是來到了台北城市散步。喜歡空心菜,在壓力大的時候吃空心菜是一種救贖。

    本書撰文:〈我們的家,從河處來〉、〈很近的歷史,被遺忘的台北城〉、〈在這城市的人:發美皮鞋店高清源老闆〉、〈導覽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在這城市的人:深夜果菜批發市場工作者〉〈不同時代的二二八公園〉

    廖湘婷

    深信台灣的可愛被埋沒得可惜,於是想從自己居住的城市一步一步走出了解。
    台北這座像個倔強老人的年輕城市,沒有耐性是沒辦法發現它的好的。
    所以繼續走下去吧。

    本書撰文:〈在這城市的人:引路童子〉、〈在這城市的人:酒店江董〉、〈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行走,體驗城市的節奏〉、〈新住民與移工〉、〈城市無間道〉
     
    張教煌

    擁有藝術碩士學位,專於藝文活動策畫。
    本書撰文:〈導覽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在這城市的人:學校裡的歷史老師〉
     
    水瓶子

    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著有《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我的書店時光》、《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等。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

    本書撰文:〈台北水圳道的過去、現在、未來〉

    ilid chou

    木柵出生,貓空長大,從小覺得自己是木柵人而非台北人。人文社會學系畢業,莫名踏入平面設計的領域。接下城市散步的工作後,才重新認識這個捷運、夜市、百貨與網拍街之外,非常小也非常大,故事說不完的城市。目前是美編、採訪、打雜小妹,目標是畫出一百張地圖,還有把自家的茶葉銷出去。

    本書撰文:〈在這城市的人:溪洲部落/秀妹〉、〈在這城市的人:男同志/藍〉

    曾文勤

    宅女一枚,性疏懶。似有大志,時常掙扎於死線和枕頭山之間。問何以所致?啊就生性疏懶又愛攬事咩……
    本書撰文:〈無家者的從前與現在〉
     
    路向南

    萬華人,政大歷史碩士,現在是老台北、台灣史與民國史的探索者。
    本書撰文:〈艋舺:在懷舊與新生之間思索〉

     

     

     

    媒體推薦

    人生百味:
    聽建物說話,由生活其中的人們引路,為每顆雞蛋捍衛立足之地。這無疑是走入一座城市最美好的方式。

    工頭堅/《旅飯》旅行長:
    認識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居住在此的專家,穿街過巷、發覺各種有趣的主題。這兩年來,每每驚訝於「台北城市散步」發掘題材的角度與能力,他們為台北這座城市,挖掘出更多元精彩的觀看角度,也令我多次成為跟隨者,並深覺樂在其中。

    五花鹽:
    我們一起追逐北管和砲聲,繞整個大稻埕。那沿路有心跳的火光和震動,和一○一煙火好不一樣,大概就像,台北人和天龍人的那種不一樣吧:)

    邵璦婷/文化銀行創辦人:
    走在台北街頭,節比鱗次的高樓大廈、閃爍的招牌和魚貫的人群,如實地呈現了作為一個國際都市應有的樣貌。過路的你是否曾經想過,以前的台北長什麼樣子?若這個念頭有曾經閃過你的腦海,那你最好細細讀完這本書。台北城市散步用散記的方式詳實的紀錄的台北的緣起和發展脈絡,兩百多條走過的導覽路線裡,用平實的文字節錄這城市的生命軌跡。若你也曾望著台北的天際線興嘆,在書裡你可以暫時獲得救贖,細細品味台北城的老靈魂。

    凌宗魁/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師:
    在熟悉的店街踏查歲月累積的智慧;在生長的廟巷找尋場所串連的故事。關於城市身世的尋訪,等待挖掘的精采還有很多。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這是一本多面向切面的台北城市導覽,是一群年輕朋友關心自己城市所做的記錄,是我們建構台北城市學的重要基礎。

    高傳棋/臺北水窗口執行長:
    城市的前世今生,需要探研與書寫。透過您我實際的散步走讀,慢慢咀嚼並揭開其被忽略甚至逐漸淡忘的時空生活故事。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開車經過一條街,與步行經過一條街,速度不同,所能感受的事物也絕對不同。在追求速度的現代社會,「台北城市散步」逆勢而為地致力於另一種價值:速度快慢不要緊,要緊的是用心感受。

    陳智遠/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要瞭解一個城市,我始終認為最佳的方法是用雙腳認真地遊走街道,仔細觀察城市裡形形色色的人們,並用心地感受及欣賞街上每一個細節。這是讀過《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時最深的感受:書從滋養台北的水開始談起,連結台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以不同人的視角窺探台北社會的動態變化,當中既有對自然與人之間關係的思考,又充滿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碰撞激蕩的火花,清晰而全面地展現了台北是如何層次多元及趣味盎然。書中也緊扣著一個重要命題:文化導覽在今天旅遊業及塑造城市形象所發揮的角色。這是我們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每天也在思考的問題,兩個城市值得就此對話、相互砥礪。
     
    梁蔭民/環境教育工作者與水資源研究專家:
    當分工愈細,人們的生活圈就愈「單純」,在自己的「專業」外,看到的愈來愈少。環境為甚麼愈來愈壞,人們不看或視而不見是因素之一。希望我們不只從不同角度聽,更要看,更要思考。「走過, 不路過」給我們一個起點。
     
    黃蘭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為什麼在十八個月內參加了二十四場導覽行程?因為在努力補修學分啊!無論是台灣歷史、城市在地文化、多元族群或社會議題,這些當年國教課本裡缺席的知識,唯有理解其脈絡,方能更認識自己所居住的這塊土地。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是人文、也是水文;是歷史、也是故事;是街區,也是與我們一同俯仰生活的鄰人臉孔。這是一本理解過去、看見現在的親切讀本。
     
    鄭順聰(作家):
    關於台北,我有幾百種走法。靠一雙腳,如根鬚般深入這座城市的肌理,一塊磚、一面招牌、一處轉角,透過導覽者的聲音,還有那五官與腦內根鬚般磐固的記憶大樹,故事與歷史就此說不完。「台北城市散步」是正港的「巷仔內」,透過細密到不可思議的走踏,為這座浮華城市「接地氣」,是認識「裡台北」之最佳路徑,是豐厚城市文化的基礎工程,也是每個人都可以來設計主題、拿起麥克風自己來導覽的第一步。

    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對於自己所居的城市缺乏「認識」,似乎已成為「天龍國」台北人的通病,《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就是這個症頭最具療效之藥!
     
    蘇碩斌/台大台文所教授:
    他們的生意經很質樸,路線是生活世界、導覽為鮮活庶民、故事則是活過的記憶,很努力在邀請大都會生存者找尋過日子的活路。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6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