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也不知道的演化故事,
你我都是細菌共生的生命奇蹟!
提到「演化」,你的腦中是不是浮現出猿猴轉變成人,
或是魚長出腳爬上陸地的畫面?
其實,我們都錯看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
細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演化的關鍵。
★全球科技界盛讚李飛飛是「AI界的良心」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薦「AI崛起時代」必讀書籍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科技書籍 ★Amazon編輯選書 本書是李飛飛親筆撰寫的回憶錄,一段從社會底層到人工智能關鍵夢想家的非凡軌跡。她的人生旅途,恰與AI的發展共舞。讀者不僅能看到一名年輕科學家動人...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我們會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我擁群像》普立茲獎得主全新力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時代》雜誌⋯⋯橫掃2022歐美年度最佳圖書榜★ ★卡內基傑出非虛構獎章得主★ ★入圍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科克斯書評獎★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 2021年最佳書籍——彭博商業周刊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衛報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金融時報 ★ 2021年最佳哲學書―—五本書 ★ 2021年最佳書籍——經濟學人 「身為自己」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內在小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在得到之後,「渴望」常常變成「失望」? 又是什麼讓人類萌生許多奇思妙想,推動世界的改變?
比爾‧蓋茲(Bill Gates)2014年夏季六本推薦書單之一 「如果滅絕是個令人害怕的話題,大滅絕更是令人驚恐萬分。但是大滅絕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在以下的篇幅裡,我試著表達大滅絕事件的一體兩面:對於所學事物的興奮,以及恐懼。但願讀者看完本書之後,對於我們生活其中的非凡當下,能懷有一份感恩之...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黃金法則:少吃多運動就可以減肥。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本書結合減肥外科手術專家詹金森醫師行醫時面對的實例,以及全新的新陳代謝科學研究, 告訴你人體的食慾和代謝到底如何運作,你的身體如何決定你的體重。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杜克大學行為睡眠醫學專家 為你揭開不靠藥物一夜好眠的訣竅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好夢心理治療所/睡眠管理職人)專業推薦★ ★Amazon網路書店4.2星好評★ ★已授出荷蘭、韓國等7國版權★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半夜2:00醒來? • 健康的睡眠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 為什麼...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這是一本寫給運動愛好者,同時也寫給對運動感到焦慮又困難的一般大眾,為了自己健康必備關於運動和健康的好書。 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我們人人皆有的這具身體,從外觀可見的頭部、五官、皮膚、四肢,再到體內的骨骼、大腦、內臟、消化系統及微生物聚落,從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不可思議地精密運作,以及它們如何有可能(不幸地)出錯。 《萬物簡史》、《大不列顛碎碎念》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以一個門外漢的視角親身訪問了許多醫師、學者,參考了無數...
好萊塢電影,不乏世界末日的題材, 劇情裡駭人的病毒、不孕症、AI、氣候變遷……, 真的可能終結人類嗎? 本書由一腳踩進電影圈的節目主持人艾德華斯, 加上量子物理學家布魯克斯, 攜手破解科幻片的末日劇情, 帶領讀者思考,這些世界末日,離我們有多遠?
(全民醫學入門) X (人體免疫軍備全解說) X (47幅彩色插圖) 作者菲利普•德特默:千萬點閱、YOUTUBE最受歡迎科學頻道 KURZGESAGT創辦人 全面瞭解抗體、發炎和疫苗等防禦機制, 以及過敏、癌症、細菌的威脅。 比起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要追求「免疫系統的平衡」, ...
馬古利斯透過《演化之舞》,將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維呈現在我們面前:細菌如何行「魚水之歡」?動植物細胞中的粒線體和葉綠體,竟然曾經是獨立生活的細菌?單細胞生物間互相捕食的過程,也許是多細胞結構的起源,甚至形成了複雜的動物,例如人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是回顧生命演化的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創世之初,看充滿岩漿的炙熱不毛大地,如何冷卻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無生命物質,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結構?《演化之舞》讓我們看見細菌如何引領地球的生命,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從微生物到我們。這支演化之舞,舞出了超過四十億年,至今仍不間斷的生命舞曲。
作者介紹
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
1938年出生於芝加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學博士。曾任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麻州大學傑出教授、美國航太總署行星生物計畫共同主持人。馬古利斯以研究真核生物的演化,備受推崇。她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及十餘本著作。1983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她學術生涯最出名的成就,即是大力推動「內共生理論」,這個理論指出多細胞生物的起源,來自於單細胞生物的彼此合作、共生,並各自發揮所長,最終成為具有不同功能胞器的真核細胞。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把內共生理論從學界帶到世人面前,是她的科普代表作。馬古利斯2011年逝世,享壽七十三歲。
薩根Dorion Sagan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與馬古利斯之子,美國著名科學作家,著有二十餘本作品,寫作議題圍繞在生物學、科學哲學與人類文化,作品翻譯成十三國語言。他與紐約大學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合著的作品《死亡與性》(Death and Sex),獲得2010年紐約書展非小說類首獎。個人網站為dorionsagan.wordpress.com。
審訂者簡介
程樹德
出生於高雄,成長於花蓮。少年時代即著迷於分子生物學之重大發現,憧憬能對生命科學有所貢獻。台灣大學動物系畢業後,即負笈美國哈佛大學,獲細胞及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波士頓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已從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退休,專研分子遺傳學及演化生物學。業餘嗜好為社會改革及創作,譯作有《達爾文大震撼》、《貓熊的大拇指》及《科學革命的結構》(與傅大為等合譯)等。
譯者簡介
王文祥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火山定年,以及礫石層剪力強度及邊坡穩定度之研究。地質技師,曾任日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著有《陽明山火山的故事》。
媒體推薦
《演化之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編年史,這本書提醒我們,生命欣欣向榮的源頭,在於我們肉眼難見的微生物小世界;而微生物,也賦予了我們跨出地球、躍向「超宇宙」的可能性。──《出版人週刊》
《演化之舞》擁有明白易懂的散文風格。敘事清晰,又讓讀者的想像力奔馳;最大的優點,是書中充滿科學事實,而不光只有抽象概念或見解。《演化之舞》超越了科學書及科學報導的的疆界,開創了新路。──《紐約時報書評》
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極傑出的科普寫作。《演化之舞》淺顯易懂的解釋了久遠的演化史,和近年發現的科學證據。──《洛杉磯時報》
《演化之舞》寫作流暢、清晰,是能真正翻轉讀者心智的絕妙好書。讀完後,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從此不一樣了,儘管自然界中有很大一部分超出我們肉眼之外。──蒂克爾爵士(Sir Crisoin Tickell),環境學家、前任英國駐聯合國代表
《演化之舞》老少咸宜,作者用迷人的資訊與細節打造了這本書,全是為了把生命如何彼此緊密交纏的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生態學家》
1986年出版的《演化之舞》,已成為相關領域中的扛鼎之作。──《哈特福新聞報》(Hartford Courant)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推薦
聯合報讀書人版每週新書金榜推薦
中時晚報閱讀時代轉載
出版情報新書選介
聯合報讀書人1995年最佳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