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民黨要向麥當勞學習?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為何淺薄?
民主獨夫在台灣是如何煉成的?
台灣為何必須走「小國工匠經濟」?
為何台灣擺脫「主權迷思」就能一飛沖天?
上述提問,都和台灣身體出現的各種病症有關,
這三種病分別是「封閉病」、「中國病」和「主權病」。
★臺灣國際新聞指標自媒體「敏迪選讀」創辦人首部著作! ★幽默詼諧的口吻×好消化好吸收的解析×親近無距離的閱讀體驗,培養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從這裡開始!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他們曾攜手登上權力與財富頂峰,直到其中一人「被消失」……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又極具時代意義的回憶錄, 講述一對中國企業家夫婦如何藉由結交權貴,將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又為何妻子會突然失蹤,並揭露中國紅色權貴家族與中國富豪共同攫取鉅額財富的內幕真相。◢
◤中共會解體嗎? 解體的契機是什麼? 解體後的中國,究竟長什麼樣?◢ 強權角力下的國際關係,如走鋼索…… 假使希望和平,就必須在重重的地緣政治迷霧中, 細微觀察、前哨預策! 政略作家、跨界思考者范疇,帶你直擊正在重組的世界權力新時局!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再創奇蹟? 半導體與供應鏈為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而在COVID-19 疫情期間,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然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懷璧其罪,還是護國神山?近年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顛覆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對企...
最權威的國際關係名家,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 以宏觀的視角和具體而微的思路, 從蛛絲馬跡中透視世界局勢, 為讀者精采解析形塑今日世界面貌的關鍵事件, 一本書帶你掌握看世界的方法,擁有國際觀與思辨能力。
我們該如何「避免戰爭」、「嚇阻戰爭」、「打贏戰爭」 身為臺灣人,面對險峻情勢,你有徹底了解、做好準備嗎? 總長級上將親自執筆,攸關臺灣安全防衛的務實鉅著! 此時此刻,你最需要熟讀的一本書。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精粹49年戰略實務經驗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透徹新冷戰之下台灣企業面臨挑戰的第一本書★ 美中對抗迄今最有系統、最宏觀的台灣商業策略書 應對大國博弈×經濟鉅變×革命性科技 三重挑戰的台灣新商業思維
為何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為何習近平高喊「兩岸一家親」,反而讓台灣更「脫中」? 從台灣及香港處境,剖析習近平體制下的中國。
文明,誰是正統?世界秩序,誰說了算? 西方常說,應該提倡民主,但不能讓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掌權; 伊朗和伊拉克應該接受禁止核子擴散條約,但以色列不必; 自由貿易是經濟成長的萬靈丹,但農業不行……
ECFA,是「糖衣毒藥」?還是台灣社會自我保護的兩岸和平象徵? 看史上在任最久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 如何在驚濤駭浪中,與各方談判對手過招, 如何推動港澳辦事處正名,以及陸配權益改革, 又是如何兼顧在衝撞對岸的前提下,同時為兩岸和平互動儲備能量?
台灣社會分歧嚴重、政府無能、國家處於空轉狀態。經濟停滯不前,若干產業陷入困境。台灣的世界觀非常封閉,社會保守自溺,淪落為亞洲第一村。何以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代價嗎?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台灣當前的問題,表面上是民主不成熟所致,實際上則是台灣體內的「封閉病」、「中國病」以及來自外部但進入意識深處的「主權病」使然。台灣的體制、文化和身體裡,還殘存著這三種病毒,所以台灣才會陷入此般境地。
作者尖銳發問:今天,清朝皇室已經消失100多年,台灣所謂的民主化也已經20年,但請問,台灣政治人物,不分藍綠,腦袋中的朝廷意識、長官意識消除了嗎?台灣人民腦袋中的百姓意識洗掉了嗎?台灣的選舉,是不是還停留在一人一票選父母官的原始階段呢?人民是不是還只把自己當成老百姓而非公民,期待「民主」的結果就是傳說中的包公清明斷案、媽祖無限慈悲?
小小台灣,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仍然穿著中國傳統的「中央/地方」行政大衣,藍綠政黨都還背負著「中央黨部/地方黨部」的沉重框架,是不是很中國?包括林益世案在內的各種案件所透露出的政治弄權及官商交易,是不是也很中國?即便是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民主機制,卻被修憲成世界獨有的大總統獨夫體制,內閣只能唯唯喏喏,難道這不中國?國營事業的種種弊端,難道不也是很中國?
此刻,正值中國大陸強勢崛起,來自對岸的強勢力量透過各種管道,並形成跨海峽的政商聯盟,更加侵蝕了台灣的病體。並在這一背景下,台灣需盡快醫好自己在制度、文化、思考方式的「中國病」,需要進一步「去中國化」,脫變成華人世界文明的領頭羊和看門人,否則台灣會不會「死」,會的。物理上的台灣永遠存在,心理上的台灣正處於民主化以來的最大危機階段。
而台灣的生與死,也會牽涉到中國大陸的生與死,甚至牽涉中華文明的長遠出路。因此兩岸之間的關係,在此意義上是病友關係。誰先治癒病體,誰將在未來的文明空間獲得更大的主動。目前,香港的實踐驗證出一國兩制的侷限,台灣的分歧也彰顯出一中各表的困窘。作者指出,建立在主權理論之上的解決方案,必然陷入主權死結,動彈不得。台灣應該利用自己的自由電子般的無主權身份,率先提供不同的價值。
作者簡介
范疇
連續創業者,組織戰略顧問,中國及兩岸問題專家,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工作生活於東南亞、北美、台灣、中國大陸數十載。著有《台灣是誰的?》《中國是誰的?》《大拋錨》等書。他也是《亞洲周刊》等報刊的專欄作者。E-mail: Taibeijing@gmail.com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