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經驗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經驗

  • 出版日期: 2015/0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0438383
  • 字數: 102,191
電子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1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台灣人口從1993年即已進入聯合國界定的老化社會

家庭型態的核心化,促使老人向外尋求支援

老人福祉的議題日趨重要

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是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將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串連在一起,主旨探討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是否會使得家庭型態日益核心化,而減弱家庭的養老的功能?促使老人不得不向遷徙在外的親人以及其他次級關係尋求支持。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3-12-08
    電子書: NT$ 180

    作者瞿宛文反省經濟學的受美國主導的趨勢,以「落後國」的經驗來思考「市場自由化」與「全球化」等議題。本書緊扣「自由市場」展開討論,從各個角度分析台灣面對中國及全世界開放市場的趨勢與要求,到底有沒有道理?會給台灣帶來何種好處或後果?時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 出版日期:2013-12-08
    電子書: NT$ 294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看不見、摸不著的「空間」,而生活方式也深受空間造化。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已經忘記1980年代末麥當勞初次開設,年輕人獲得一處逃遁父母師長監控的場所,卻也開啟餐飲服務業大量吸納年輕勞動力的濫觴。政治與空間的關係,也可以從殖民政權如何改造既有的聚落或都市空間,窺知一二。《流動與根著》收...

  • 電子書: NT$ 266

    作者作此追憶時服膺人文區位學的理念,結合人民、土地、自然生態、家庭與社區組織、產業與生活技能等要素的密切關係,細心體驗與記述。所追憶的農業工作與農家生活型態是雲嘉南平原地區的型態,卻是臺灣的主流類型。關愛臺灣、農業、農民、農家、農村、社會、經濟、文化與歷史的同好與先進都不該錯過此書。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旨在探討都市如何在全球化視野中透過國際賽事活動和藝術文化節慶等都市文化策略運用,匯聚既有凝視能量、文化資本,並結合都市既有的文化政策,重新詮釋、轉化在地文化,展現都市的全球和在地文化形象,成就全球都市的在地文化治理與文化的核心策略。

  • 電子書: NT$ 249

    茨廠街<在重重高樓大廈包圍下,彷如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家,在孤寂裡踽踽前行。 當發展的洪流夾著堂皇的理由,急速往百年老街沖來,老建築老地標不得不讓步。拆了重建,建了再拆,循環重複的步驟,一再刷新老街的面貌。

  • 電子書: NT$ 196

    高雄加工出口區下班時間漫溢而出的車流,是台灣史上有名的景象。靠著這些領取微薄薪資、承受高強度勞動的女人,台灣作為世界代工廠的地位才有可能成立。本書訪談這些裝配線上的女工,看她們躍然紙上的生命故事,我們會更了解台灣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 電子書: NT$ 455

    台灣有許多NGO和非營利組織,服務社會,倡導理念,是解嚴後台灣社會能量匯聚的重要方式。這些組織在社會科學當中,通常歸為「第三部門」。本書作者群分別報告第三部門組織的緣起與實績,幫助你快速了解台灣第三部門發展,再也不會搞錯議題跟團體的關係,堪稱重要的入門資料。

  • 電子書: NT$ 210

    消費即迷失? 16個關鍵詞,帶你穿透當代社會,以消費為中心擴散的層層迷霧! 消費是一種犧牲自我的浪漫,浪漫不是面向出口,而是徘徊於入口出口之間,為了追尋失落,最後連自己也都遺失......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從農業之河到工業之河,本書不只是濁水溪開發三百年的研究與省思,也要對環境變遷的焦慮提出歷史關照。 三百年來濁水溪始終與臺灣社會發生緊密的關連;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與人群互動。本書以長時距的歷史縱深,以濁水溪為研究對象,討論人與環境在歷史進程中的動態發展和關係。文章先以濁水溪的自然環境與天然...

  • 電子書: NT$ 640

    《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 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

  • 電子書: NT$ 294

    《臺灣文化權利地圖》一書,試圖藉由對臺灣在地文化權利現況的觀察與描寫,讓國內外「文化權利」之學理論述與臺灣各都市、地區的實踐個案相互接軌,銜接起國家與都市、地區層級之間文化權利的論述空缺,提供讀者一個按圖索驥、逐步建構臺灣文化權利地圖清晰圖繪的方法。

  • 詳細資訊

    台灣人口從1993年即已進入聯合國界定的老化社會

    家庭型態的核心化,促使老人向外尋求支援

    老人福祉的議題日趨重要

    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是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將三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串連在一起,主旨探討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是否會使得家庭型態日益核心化,而減弱家庭的養老的功能?促使老人不得不向遷徙在外的親人以及其他次級關係尋求支持。如何系統化衡量這種社會支持結構的改變,是《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的核心議題。而社會支持系統建構方法的正當性,則必需透過它對代間支持交換與老人的正負向心理福祉之影響予以檢討。隨著台灣人口從1993年進入聯合國所界定的老化社會,並開始快速老化,使得上述的議題日趨重要。有鑑於此,《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乃呈現分析1989年到2006年的多種相關研究調查研究之結果,以增加相關學者與政府機構的了解與重視。

    作者簡介

    作者:陳肇男

    夏威夷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副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著有《老年三寶》、《台灣的人口奇蹟》、《快意銀髮族》及《活躍老化》等書。

    作者:林惠玲

    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計量經濟、統計學及產業經濟學等。著有《統計學應用與方法》、《應用統計學》、《基礎統計學》、《產業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