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缽》所收錄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詩把詩人的鄉國之情表露得特別鮮濃。這份感情,經過時間愈久則愈發強烈,值得細細品味。
研究和欣賞愁予詩者不可或缺的定本 塞外江南的寓意,因愁予詩而明朗;臺灣鄉土的意識,在愁予詩中落實為山岳、海灣、村莊。此書收鄭愁予赴美以前全部作品為一巨冊,包括坊間各種詩集已錄及未錄之作。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衣缽》能獲出版,在我的寫詩歷程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因為,這一輯詩中所收容的作品;前面三個集子都是一年來所寫的,而最後的「想望」集則是我來臺時(十五年前)最初的作品,在這一頭一尾兩部份作品中卻有一個共同之點,那就是,這些詩把我的鄉國之情表露得特別鮮濃。想不到,這份感情,經過時間愈久則愈發強烈起來,我想今後我會寫出更多這一類詩篇的。
當然,在技巧上,或在意象表現的手法上,近年來的作品是比較完熟一些的,而在「流露得自然」,和「明順樸實」等方面來看,近來的作品則又稍有不殆。這是我把這幾首詩也印出來的原因。──鄭愁予
作者介紹
鄭愁予
原名文韜,一九三三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幼年隨父轉戰馳徙於大江南北,山川文物既入秉異之懷乃成跌宕宛轉之詩篇。鄭愁予在新竹長大,畢業於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口工作多年,臺灣的風物情感塑造他的藝術背景,襯托廣大中國的局面。詩人為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藝術碩士,現任教於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其作品之語言意象和風流蘊藉,早蔚為四十年來現代詩最深遠廣大的影響之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