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場內外24天,
不只學生,非關菁英、領袖明星…………
那時 我在!
重回現場,
聽見最純粹的公民聲音!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菜市場政治學」所涵蓋的題目包山包海,上自國家認同(要統還是要獨)、政府體制(要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下至投票傾向(是藍是綠還是白)和民調技術(為什麼一千人的問卷就可以推估到全國?市話民調根本就已經無法問到年輕人了啊)。因此「菜市場政治學」第一卷〈選舉專號〉決定以今年11月24日即將舉行的地...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紀實。
• 純粹公民心聲,非關菁英、領袖明星。
• 運動期間即時採訪。
• 真摯的語言、真情的熱血、求真的態度。
• 呈現各行各業對未來、國家的想像和期待。
(……愛在街頭天光時,絕對是歷史!)
——底線到了,不能再越線了
——我們不是暴民,我們是民主
——垃圾給我,你們就繼續向前衝吧
——爸、媽,一起到立法院吧
——我不怕衝突流血 ,只怕熱情有限
——如果自由民主注定將死了,我也要陪在身邊
——我們絕對、不會倒下
………
2014年3月18日夜,一群學生進佔立法院,掀開了島嶼民主史上的新頁,外界通稱為「太陽花學運」,事實上,隨著議題的深化、延伸,以及公民意識崛起和反省,參與人數、族群、業種、年齡層不斷擴大,最後撐起這場運動的已經不只是學生,各種NGO團體、上班族、社會人士、大眾資源,紛紛加入,每個人自動自發,盡其所能,進退有據,不計功勞……從各項分布的狀況來看,具有相當程度的廣泛性,一場全民的公民運動,絕不為過。那時,每個人的聲音都該被聽到,無論背景、立場、參與理由,他們的故事在這裡——我在現場的故事,都該被看見。讓我們收集每一個碎片,還原那時的感動和激動,找出期待的未來,莫忘初衷。公民路上,當每個人由於自覺走向群體,為所有人的存在而存在,太陽花於是開花遍地;而路上因為有你、有他、有我,才不孤單,公民要團結,團結才有力!
[一起回到那時]
房慧真(作家、記者)、邱顯智 (律師)、柯一正(導演)、楊雅喆(導演)、張鐵志(時評人)、陳信聰(媒體人)、楊索(作家)、柳林瑋(醫師)、陳惠敏 (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
(以發表時間為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