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政治思想史名家史金納精彩講座內容
本書第一講分析「脈絡主義」和「系譜學」如何面對歷史行動者的信念。第二講指出,自由的觀念除了積極與消極之分,更有第三種「共和自由」,對當代民主社會的公民參與深具啟發性。第三講則分析人民主權、絕對主義以及「虛擬人格理論」對現代國家概念形成的影響。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 公民享有了政治自由, 但陷入了良好生活與現實的落差。 政府的失能、社會經濟進展的期望、道德的標榜、 政治的腐化、社會正義的籲求、貧富差距的糾結。 台灣民主要能穩健發展,不致走向自我毀滅, 成為台灣社會民生關切的問……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政治宣傳的真相是什麼?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控人心!? 為什麼說它對民主國家的影響比極權國家還要危險? 《修辭的陷阱》將提供理論工具,幫助我們瞭解政治宣傳是什麼,以及它為何能夠在民主社會中有效運作,是瞭解我們所處現實的關鍵。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 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一個不一樣的緬甸故事 一群被遺忘的緬甸英雄 追求緬甸民主運動的背後,不只是翁山蘇姬一個人的努力, 還有許多默默付出的自由鬥士, 這五十年間持續為緬甸爭取自由獨立而反抗。 他們的遭遇與奮鬥的歷程,是難以想像的悲慘與艱辛……
《政治價值的系譜》依據當代政治思想史名家史金納2013年的「中央研究院講座」整理編輯而成。在象徵中央研究院最高榮譽的三次講座中,史金納以大師風範深入淺出地說明史家技藝與現代政治價值的形成,並闡述其學術研究的當代意義。
本書第一講分析「脈絡主義」和「系譜學」如何面對歷史行動者的信念。第二講指出,自由的觀念除了積極與消極之分,更有第三種「共和自由」,對當代民主社會的公民參與深具啟發性。第三講則分析人民主權、絕對主義以及「虛擬人格理論」對現代國家概念形成的影響。
【「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序】
王汎森
2008年為中央研究院創立八十週年,除了慶祝八十年來的艱辛與榮耀外,展望未來,在翁啟惠院長的構思下,決定自2009年起設置「中央研究院講座」,不定期邀請世界級學者來院發表演講,期為台灣學術發展注入新活力。「中央研究院講座」定位為本院最崇高的講座,初步由數理、生命組開始規劃,逐步擴及人文社會領域。講座人選以研究領域為考量,打破所或中心的界限,以諾貝爾獎得主或同等級之重要學者為首要邀請對象。
2013年之前的中央研究院講座,演講人都發表兩次公開演講,並將影音檔存留於本院官方網站。然而,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需要,與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有所不同,有必要以文字印刷為媒介,讓讀者能夠通過閱讀與反思,理解各個學問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可能取向;並以書籍為基礎,觸類旁通,選擇相關學術著作從事進一步研究。基於上述考量,我們決定請擔任中央研究院講座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發表三次演講,並於事後將其講稿翻譯成中文,以「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方式刊行。
在2013年5月,本院邀請劍橋大學前副校長暨皇家講座教授,目前任教於倫敦大學的著名思想史家昆丁‧史金納(Quentin Skinner)教授訪台,進行第一次人文領域的「中央研究院講座」,並將其講稿編輯翻譯成書。
未來隨著時間的累積,相信這個系列能夠很快地在華文世界建立起現代經典的角色,扮演「檀納人文價值講座」(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在英語世界中的角色,令讀者迅速跟上各個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重要學者對於未來學術發展潮流或跨越學科藩籬的評估。希望本院這方面的努力可以深植、活化我國的學術傳統。
作者簡介
昆丁‧史金納(Quentin Skinner)
現任倫敦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劍橋大學副校長與皇家歷史學講座教授,是當代「劍橋學派」代表性思想史家,著作超過二十餘本,曾獲巴贊獎(Balzan Prize)、沃夫森歷史獎(Wolfson History Prize)與比勒費爾德科學獎(Bielefelder Wissenschaftspreis)等殊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