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三教授長期致力於傳播與媒體研究,這一次,他回顧歷史,跨國比較,提出這樣的論點:如果媒體(經營者)只競逐經濟利益,國家完全撒手任私人去分配利益,那麼,市場反而會造成傳媒公共性萎縮。如果你關心媒體寡佔甚至獨佔的問題,尤其困惑著「讓市場自行淘汰」失格媒體,是不是一個好方法,又對政府基於何種理由管制、管到何種地步,抱存猶疑,那麼,這本書就值得你仔細閱讀。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課程精華,讓你在微笑和思考中,重新學會「愛」! 深理論×軟故事,以社會學分析愛情,比喃喃自語有理,比神回覆精闢!
台灣的企業要走入世界,英文能力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會英文並不等於會英文合約,而且讀懂和會寫也常常不是等號的,因為英文合約是非常專門的。 事實上,要想充分掌握英文合約並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單純的「英文」能力或單純的「法律」能力就可勝任的,蓋因「英文合約」裡有很多細節,並不是一般的美語補習班所能提供...
本書希望可以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實務組織的案例、不同的工作表單以及示範,來協助讀者瞭解「以成效為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這個方案模式的重要觀念,並一步一步地構思及生產出貼近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有所助益的方案。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引導,來整理自己寶貴的「實務智慧」,為人群服務累積更多實踐的知...
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三民主義學科從台灣各大學、高中學科中消聲匿跡,升學不考了,早期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也一一改名轉型,然而作為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三民主義》至今仍有研讀的價值。《三民主義》版本,最早是孫文於1919年所撰的《文言本三民主義》,1924年孫文演講「三民主義」,經整理為...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
※全兩冊(上、下),不分售。 第一部完整且具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代表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巔峰之作,成為現今西方人有系統地瞭解中國哲學的少數著作之一。其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書的許多觀點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的學術定論。
寫論文這件事,相信深深困擾著許多人。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想寫好論文,只是不得要領,不知該從何著手。本書的撰寫目的就是希望幫助需要寫論文,卻不得其門而入,不知該從何尋找適切可行的題目;或是不知該如何撰寫研究成果,使其展現較高學術價值的初學者而寫的。作者希望將自己多年寫論文和指導學生的實際經驗,整理成類似教...
張蔭麟是最早以語體文寫出中國先秦史的歷史學者,引述文獻也以語體文譯介出來,而且詮釋史實,能提出擺脫傳統觀點的一己之見。《中國上古史綱》,原名「中國史綱.上古篇」,是《中國史綱》的一部分,而《中國史綱》原係張蔭麟三十歲時應教育部之邀,撰寫的高中歷史課本。為求通俗,不引原文,不加腳注,純以白話文寫作。可...
市場競爭鬆弛了束縛,早先備受壓抑的表意形式與內容,現在得到消費者支持,得以浮現與繁榮。另一方面,歷史進程顯示,假使只是競逐利潤並聽任私人分配利潤,假使只是遵循經濟動能,市場反而必然造成傳媒公共性的萎縮,不是擴大。
作者立基於在地的國際主義關懷,彰顯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視野,通過理論的梳理及辯論的迻譯,以及針對西歐、北美與亞洲(台灣及中國大陸)傳媒,進行個案研究暨跨國比較,論證傳媒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協調,公民傳播權及消費者身分的兼顧,無法聽任傳媒競爭而自動完成。反之,政治力理當通過周詳的公共政策,積極規範傳媒的市場結構,宏觀調節傳媒收入的分配,創設經濟規模充分的公共傳媒,佐以適格的問責制度,以及相應的社會監督,庶幾傳媒表現得以服務而不是傷害,厚植而不是淺薄民主文化。
作者簡介
馮建三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委員、「媒體改造學社」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成員。著有《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1995)……等書,(參與)翻譯的圖書包括《論市場社會主義》(John Roemer, 1994/2005)、《傳媒、市場與民主》(Edwin Baker, 2002/2008)、《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Dan Schiller,1996/2010)等。
目次
表次
前言
通論
歐美篇
中國篇
台灣篇
參考書目
後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巨流圖書有限公司成立於西元一九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