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書信體小說,是歌德的成名之作。全書以一代情聖歌德自身的愛情經歷為題材,講述少年「維特」因為反對封建社會,憎惡官僚貴族,在愛情上更遭摧殘打擊而舉槍自盡的浪漫愛情故事。
《坎特伯雷特故事集》顧名思義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故事敘說有二十九名朝聖者聚集在倫敦的一家旅店,預估前往坎特伯雷。在這趟旅途中,為了排遣無聊,每個人各講兩個故事消遣時間,若是誰的故事講得最好,就可以免費吃一餐飯。這些朝聖者,有騎士、僧侶、侍從、商人、匠人、紡織匠、醫生、地主、農夫、海員、家庭主婦等,代表...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諸多著著作中譽為四大悲劇之一,四大悲劇討論人類的性格缺陷所導致的不幸。蘊含強烈的社會價值批判,呈現世態炎涼的生命悲劇。黑澤明電影《亂》據此改編。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少年維特的煩惱》刻畫一個熱情少年的心理發展,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愛與恨,受到熱烈的歡迎,深深震撼當時年輕人的心靈,曾經在歐洲各國風行一時,後來影響全世界數千萬青年男女的心靈,當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也對此書青睞有加,即使在爭戰中也不忘將它帶在身邊。
作者簡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l749~1832) 1749年8月28日生於萊因河畔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在父親的堅持下,歌德違背自己學習古典文學的意願,到萊比錫學習法律,1768年因病輟學。1770年前往斯特拉斯堡繼續完成學業,次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回到故鄉當律師。 1774 年《少年維特的煩惱》出版,立即轟動了全歐洲,使他一舉成名。 1775年歌德前往魏瑪,次年進入魏瑪公國宮廷參政,開始了從政生涯。然而,隨著各方面阻力的增強,他陷入矛盾的痛苦之中,1786年匆匆秘密出走,開始義大利之遊,直到1788年才返回魏瑪。 1794年,歌德與席勒相遇,兩位文學巨人十年的相處與合作,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了高峰,造就了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二人被稱譽為十八世紀德國文壇的雙璧。在席勒的啟發下,歌德創作了他的畢生巨著《浮士德》,是其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與藝術探索的結晶。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瑪溘然長逝,享年83歲。歌德為人類文明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除了文學作品外,他在哲學、美學、歷史以及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或發現。世界文學史家把他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並列,尊稱為世界四大文豪。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